【征稿】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現廣泛征集評論文章以及關于基層治理典型經驗的總結類文章,投稿郵箱為:gjzlw2023@126.com。優秀文章將發表在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的“治理網評”欄目、“國家治理研究院”欄目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這些重要論述為加強新農村建設、提升城鄉人居環境、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指明了行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對于加快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持續壯大特色產業,讓農民在家門口實現穩就業促增收。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新時代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是農民增收致富、實現在家門口就業的必由之路,是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土特產’這3個字琢磨透,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堅定不移以“土特產”為抓手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切實做到準確把握“土”是指立足一方水土,大力開發鄉土資源,用好當地的物產資源、自然資源、村落資源、民俗風情等;“特”是指因地制宜,走差異化特色化的產業發展道路,突出地域特點、產業特色、產品特質,做到“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形成鄉土特色品牌;“產”就是要真正建成產業、形成集群,將現代科學技術、管理模式融進產業中去,緊盯市場動向,延長拓寬產業鏈,全力打造新時代現代化鄉村特色產業。湖南湘西的保靖、吉首等縣市將農業與鄉村旅游結合打造數十萬畝黃金茶園,龍山縣將新農村建設與傳統優勢產業發展相結合打造多處百合花海,花垣、鳳凰等縣大力推進農旅融合打造獼猴桃等水果采摘體驗基地。長沙縣潯龍河村積極打造生態藝術小鎮,形成了以教育產業為核心、生態產業為基礎、文旅產業為抓手、康養產業為配套,四大特色產業有機結合、相融并生的產業布局。鮮活的基層實踐表明,牢牢把握產業這一關鍵,做好農旅融合文章,就能讓更多具有地方特色、鄉土氣息的產品走向更大市場,就能持續改善人居環境、美麗村容村貌、增加農民收入、壯大村集體經濟。
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讓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只有第一產業,沒有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村就很難聚人氣、留人才、實現可持續又好又快發展。農民增收的路子拓不寬,文化活動也難以開展起來。要切實做到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大力實施鄉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優化實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大力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優化升級,推進農產品生產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協同發展,加強農產品加工設施改造提升,分層次支持農業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建設,促進就近就地轉化增值。積極推動農村流通高質量發展,健全縣鄉村物流配送體系,促進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共同配送。積極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轉型升級,引導獲得技術、資金和具備市場意識的農民企業家、大學生和技能型農民工返鄉發展特色種養、手工作坊、林下經濟等家庭經營項目。鳳凰縣菖蒲塘村返鄉創業的周祖輝,創建生物科技公司對農產品進行精深加工,生產的蜂蜜柚子膏、果脯、果汁、擂茶、五谷香酥茶等產品廣受歡迎,年營業收入近8000萬元。實踐表明,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要探索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讓廣大農民共享農村改革和發展成果;要用好科技力量,堅持市場導向,圍繞“產”字多下功夫,不斷完善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要從政府和市場兩個方面著力,引導更多的資金、貸款、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進入農村,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動能。
著力提升人居環境,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打造美麗鄉村,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鄉村要現代化,環境是基本底色。提升人居環境,是新征程上鄉村全面振興的一項重點任務。必須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作為提高農民生活品質的重大工程,不斷改善村容村貌,讓環境美起來、生態好起來、村莊更宜居,推動廣袤鄉村成為廣大農民享受現代文明的美麗家園。2013年5月以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將建設美麗湘西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大力推進城鄉同建同治工作,構建州級統籌、縣負責、鄉鎮村落實的工作機制,深化最美集鎮、最美村寨、最美農家、最美河庫、最美生態公路“五美”創建,認真開展治垃圾、治廁所、治污水、治容貌,種菜、種花、種樹,創美麗農家“四治三種一創”,讓湘西從“一處美”到“處處美”,為全域旅游轉型升級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基層實踐反復證實,良好的人居環境,是農民的熱切期盼,是農村發展的寶貴財富。人居環境的整體提升,必將推動鄉村“增顏值”“提氣質”,讓農民有“幸福生活自己創造、美麗家園共同建設”的獲得感,在農村生活得安心、舒心、開心,能夠真正扎根下來繪就業興村強、民富人和、美麗宜居的新畫卷。
作者:劉瑛、廖金香 湖南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吉首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