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微觀主體,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起到關鍵作用。當前,產業競爭正在由企業之間的競爭演變為產業鏈、產業集群乃至產業生態之間的競爭,企業之間需要樹立合作共贏理念,加強大中小企業融通協作,提升整體效率和效益,合力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大中小企業攜手,打造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主力軍。我國高度重視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鼓勵大企業發揮自身優勢,與中小企業在融通創新、數據流通、綠色發展等方面加強合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向高而攀,龍頭企業引領產業鏈上下游融通創新。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是釋放大企業創新活力、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潛力的有效渠道,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制造業高端化發展的重要力量。如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圍繞工程裝備配套需求,以重點產品突破為主攻方向,攜手國內上游中小企業共同開展高端工程機械及核心零部件研發攻關,形成“龍頭引領+配套協作+院校協同+用戶支撐”的融通創新模式,克服了機加工水平不足、新材料缺乏、設計技術不成熟等一系列困難,在新材料應用、關鍵工藝、高端產品研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發揮了強鏈延鏈補鏈的重要作用。
二是數字賦能,數字大腦打通大中小企業數據鏈條。借助產業數字大腦的建設,對供應能力進行管控,強化供應鏈可見性,實現降本增效和快速反應,大幅提升供應鏈韌性和效率。如恒申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利用在線協同、業務數據上云、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等多種數字化手段,促進與產業鏈上中下游中小企業間的數據共享。一方面,以訂單優先級、庫存捕獲策略、采購優先級等為調控手段進行物料管理,對物料消耗、零部件庫存、物料準時送達利用率等信息進行預測、評價與控制,實時掌控精準數據。另一方面,打造化纖類垂直供應鏈資源整合運營平臺,鏈接下游客戶、同行業企業、貿易公司等多方機構,以需求端拉動產能向下游整合,構建更加透明高效、協同發展的生態圈,將供給導向的規模化生產模式向消費者驅動的定制化生產模式轉變。
三是“雙碳”引領,以大企業帶動上下游綠色循環發展。在“雙碳”背景下,發揮大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堅持將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理念貫穿原材料采購、生產、運輸、儲存、銷售、使用和報廢處理全過程,能夠有效改善上下游供應關系,推動企業的經濟活動與環境保護相適應。如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面向未來“雙碳”使命,建立綠色伙伴“和”計劃,在汽車板低碳化制造、低碳化設計,低碳化產品、用戶低碳化應用全領域,加強與上下游中小企業合作,推動全鏈條綠色低碳發展。一方面,與行業協會和學會、專業研發機構及院所進行戰略合作,推進聯合研發和市場推廣。另一方面,與東風日產等戰略汽車用戶進行低碳化設計和低碳化應用合作,打造綠色低碳的汽車產業鏈。
塑造企業融通發展新格局,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當前,制造業領域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仍存在若干問題,如企業之間缺乏溝通協調機制,大企業開放資源意愿與手段不足,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難度較高,環境資源要素進一步趨緊等。亟需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為目標,下好企業融通發展“一盤棋”。
一是打造創新“共同體”,推動產業共性技術向高精尖方向發展。企業是創新活動的主戰場,也是創新成果的試金石。有些企業傾向于追求利潤最大化,不愿花費太多人力財力研究行業共性技術,導致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產品附加值不高。對此,應積極開展“攜手行動”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培育打造大企業、中小企業聯合科研院所、高校等組建一批大中小企業融通、產學研用協同的創新聯合體,激勵制造業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制定完善的技術路線甄選、研發經費分擔、創新收益分配機制,推動企業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和重大原創技術突破中發揮作用,建立大中小企業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體化組織新模式,推進產業鏈協作,促進技術互動發展,推動大中小企業長期穩定合作。
二是構建數字“生態圈”,推動產業模式發生根本性變革。加快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推動大企業通過訂單牽引、技術擴散、資源共享等方式,賦能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其中,大企業是數字化轉型的“領跑者”,有條件在新技術應用、新產品開發、新模式培育等方面先行探索。應持續開展“數字領航”企業遴選,培育一批轉型成效突出、示范帶動作用廣、行業影響力強的典型標桿,加快沉淀典型經驗。引導行業龍頭企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術,深度挖掘有戰略意義、有價值、有需求的典型場景。中小企業量大面廣,能夠有力推動數字化轉型形成“星火燎原”之勢,應鼓勵中小企業以管理、服務數字化為起點,推動業務系統上云上平臺,探索基于產業鏈平臺的模式創新和服務創新路徑。
三是促進綠色“一體化”,推動供應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當前,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生態失衡問題日益凸顯,需要企業轉變經營理念,強化綠色供應鏈意識,選擇可持續發展的運營管理模式。但是,部分企業對此認識不足,或是缺乏全流程管理的意識,或是錯誤地認為綠色供應鏈的實施主體只是供應商、生產商或消費者等單一主體。應引導企業突出綠色價值導向,全面履行環境治理主體責任,實現環境成本合理分擔、環境風險整體防控,獲得穩定長久、可持續的市場競爭力。在政府層面,應明確供應商招評標、履約考核標準和制定相關資金扶持政策,帶動外部設計單位、生產供應商、物流運營商、終端用戶各環節企業在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積極探索和有益實踐,提高企業綠色轉型的內生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