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科普為民、科普惠民,把科學知識、科技成果送到群眾身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線上線下多渠道傳播科學知識、展示科技成就,樹立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近年來,湖南省衡陽縣持續加強科普能力建設,激發群眾參與積極性,推動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培厚土壤、夯實根基。
打造全域科普體系,擴大科普覆蓋面。加強科普能力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我們構建黨委領導、政府推動、科協牽頭、部門協作、全民參與的科普工作格局,推進科普進機關、鄉村、學校和企業。近年來,我們著力打造高質量科普服務和組織動員體系,鼓勵學校利用校園科技節、科普畫廊、科普刊物等活動和平臺,開展場景式、體驗式、沉浸式科普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到科普活動中來,從小就在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積極盤活用好各方面資源,不斷拓寬科普渠道,壯大科普隊伍,就能讓科普的田野更加肥沃,為更多人提供更加豐富的精神食糧。
運用多種傳播手段,提升科普吸引力。在互聯網時代,科普有了許多新模式、新形式、新手段。與時俱進,創新思路,更加貼近當下的接受習慣,才能讓優質科普內容得到更好的傳播。一方面,要推動科普內容、形式和手段等創新,提升科普的趣味性。比如,我們利用科普活動日、科技活動周、“最美科技工作者”表彰等活動,用花鼓戲、詩歌、小品等形式普及科學知識,廣受群眾歡迎。另一方面,要更好對接群眾需求,不斷提升科普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我們推行群眾點單的服務模式,實現線上需求點對點,線下服務面對面,打通科普的“最后一公里”,讓科學更好融入群眾日常生活。實踐證明,傳遞科學知識的方式越豐富多樣、貼近實際,就越能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越有利于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強化科普惠民性。更好服務人們生產生活,是科普的價值所在。我們把惠民、利民、富民作為科普工作的重要原則,圍繞群眾實際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熱點問題,開展高質量的公益科普。比如,圍繞糧食、水果、油菜、油茶、棉花、家禽等優勢特色產業,衡陽縣委組織部、縣科協主動對接科研院所,選派90多名科技特派員,形成“科技服務+基地+農戶+培訓”“科技服務+項目+科技示范戶”等模式,給農民普及科學知識、傳授科學技能,有效促進農民增收。堅持科普為民、科普惠民,把科學知識、科技成果送到群眾身邊,才能更好滿足社會對高質量科普的需求。
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對于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新征程上,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樹立大科普理念,努力實現全領域行動、全地域覆蓋、全媒體傳播、全民參與共享,推動科普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為科技創新注入新活力,為地區發展注入新動能。
(作者為湖南省衡陽縣委副書記、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