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業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把創新放在突出位置,創新和質優是重中之重。”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這樣表示。
近期,國務院國資委召開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現場推進會,為央企發展新質生產力圈定重點。
“頂天立地”,解決技術源頭問題
國產大飛機、國產大型郵輪、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第四代核電技術……這些重大科技成果出自央企,也是央企多年布局、持續投入的結果。國務院國資委有關負責人明確,未來要更加強化自主創新,加大投入。
2023年全國研發投入3.3萬億元,其中央企投入1.06萬億元,接近全國的1/3。“對中央企業來講,要做到‘頂天立地’。”張玉卓表示,“頂天”方面,中央企業做得比較好,大量科學工程、大的科研成果都出自中央企業。但在“立地”方面,特別是在底層技術、根技術方面,還有不小差距。
2023年央企在應用基礎研究方面投入600億元,占研發投入比重接近6%。國務院國資委鼓勵中央企業進一步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力度,特別是加大目標導向的基礎研究投入。
在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現場推進會上,國務院國資委進一步明確,要對基礎研究、前瞻性顛覆性研究建立中長周期考核和差異化支持制度。要以鮮明的導向加大對創新骨干人員的激勵力度,把工資總額增量優先用于作出貢獻的科技人才,對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科研團隊工資總額實行單列。
對于技術源頭,國務院國資委強調,央企要堅持開放創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不能關起門來。目前央企在國外一共有330家研發中心,今后還將和國內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頭部民營企業和創新型民營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通過創新解決新質生產力的技術源頭問題。
“中央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有很大的潛力。”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弛認為,不少央企在特定領域內有長期的技術基礎和積累,技術研發正不斷向前沿突破。未來央企進一步加大基礎研究和顛覆性創新研究,開展更多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有利于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兩端”發力,推進產業發展升級
中國電信依托自身云網融合優勢,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用戶最多、應用最全的量子城域網;國投通過“控股直投+基金投資”,投資參股了粵芯半導體等一批獨角獸企業;安徽探索國資引領的投資模式,推動集成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北京打造電子信息、汽車、節能環保三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一批國資央企在產業上深度布局,成效初顯。
國務院國資委提出,央企要堅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兩端”發力,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發揮產業引領支撐作用。
一方面,要把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擺在突出位置。2023年,央企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同比增長32.1%,按國務院國資委要求,這一比重到2025年要達到35%,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變等方面要提前布局。
另一方面,央企在傳統產業布局較多,要利用新技術進行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提升效率。目前這方面已有不少標志性成果,央企建設了100多個智能工廠,還啟動了“人工智能+”行動,比如煤礦井下可以實現自動化、無人化、智能化操作。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等,許多傳統行業正變得“更智慧”“更聰明”。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既要有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又要有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清醒認識。”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王宏志說。
目前,許多央企正集聚優勢資源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務院國資委明確,在結合實際找準產業切入點的基礎上,要堅持有進有退、調整結構,通過盤活低效無效資產、閑置土地等方式,騰挪出資源空間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鼓勵央企用好杠桿,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協同發展,并靈活運用并購重組、上市融資、產業協同、聯合攻關等方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動產業升級發展方面,央企帶動作用明顯。2023年,央企采購量達13萬億元,通過采購直接拉動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200萬戶。近期,國務院國資委啟動了產業鏈融通發展共鏈行動計劃,發布了1000多項清單,同5000多家企業建立了深層次合作關系。“兩端”發力的央企,也有望帶動上下游一批企業升級發展。
完善機制,發揮科技創新主導作用
把創新放在突出位置,還要有包容鼓勵創新的環境。國務院國資委表示,將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打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堵點卡點。
一些企業正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的主導作用。東方電氣集團組建“科研統籌機構”,在責權明晰的基礎上,實現科研項目、資源和人才統籌;中國中車集團通過組建聯合研發團隊、建立協同研發機制并單列專項獎勵等措施,強化內外部跨企跨域聯合研發;中國五礦按照“不變體制變機制”的思路,成立“虛擬中央研究院”,有效整合成員單位創新資源。
各家央企所處行業、發展水平不同,創新生態有無通用“解題思路”?
“從實踐經驗看,從內外體系、考核激勵、寬容失敗、應用場景等四個方面攻堅發力,是當前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構建良好創新生態的重要內容。”王宏志說。
考核激勵方面,國務院國資委正率先創新示范。比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國有汽車企業發展還不夠快。但企業布局新能源汽車,一開始投入大,如果考核當期利潤,就不利于企業全速推進。為此,國務院國資委調整政策,對3家中央汽車企業進行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單獨考核,考核技術、市場占有率以及未來發展,破除限制企業發展的機制障礙。
應用場景方面,國資央企正積極推進“三首”推廣應用。國有企業要帶頭優先使用首臺(套)裝備、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軟件等自主創新成果,積極提供應用場景、試用環境。目前,至少有66家中央企業建立了“三首”采購綠色通道,“還未建立的企業要加快建立,做到暢通管用。”王宏志說。
“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態要靠大家一起來營造。”張玉卓強調,央企要摒棄過去一些落后的理念,比如短期投資、短期收益、追求規模、掙快錢等,“現在明確要求中央企業一定要樹立在新質生產力上有所作為的理念”。
張弛追蹤研究發現,更多央企和國有資本正面向具備基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布局,以激勵創新為目標的更加完善的考核和監管機制正在加快形成,未來央企將持續以科技創新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