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區在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舉足輕重,在國家安全與長遠發展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西部大開發是以整體的思維導向運籌區域協調發展的大棋局,是在“六個堅持”的部署定調下實現西部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時強調,“要一以貫之抓好黨中央推動西部大開發政策舉措的貫徹落實,進一步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提升區域整體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在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的歷程中,需以綠色發展為封面,增亮點,添魅力;以特色優勢產業為筆,以創新發展為墨,寫好句,繪好畫;再以城鄉融合發展為裝訂器,理好序,連好線,從而不斷為西部地區的發展注入新動力,驅動強引擎,啟動助推器,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開創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
以綠色發展為保障,守好西部天然屏障和寶貴財富,共繪區域協調發展新底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西部地區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與防線,其綠色發展對于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這一背景下,首先,將生態保護置于突出位置。我們要堅定不移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推進西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確保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堅決守好綠水青山,堅決護好藍天白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同時,實施重點生態工程是西部地區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措施,有序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為西部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還要通過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嚴格監管生態環境質量,不斷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和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通過市場化手段促進生態資源的合理利用,推動西部地區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提高。
其次,充分依托資源優勢。西部地區作為我國堅挺的大后方,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應充分依托“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系統推動重點能源實驗基地的落地,為區域協調發展提供能源保障。此外,我們要厚植綠色發展的底蘊,推動西部地區綠色產業的發展,充分利用西部地區的綠色儲備,借助風能、太陽能、水能等清潔能源,穩步推進新能源等產業發展,提高能源利用率,最大限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綠色轉型。
最后,大力發展旅游業。西部地區分布有眾多風景秀麗的景區,這些如一顆顆璀璨的珍珠,鑲嵌在西部這片厚積薄發的土地上,成為推動旅游業蓬勃發展的寶貴資源。因此,我們要因地制宜開發西部地區旅游資源,夯實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打造一批極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塑造旅游品牌的立體形象,大力推動旅游業成為地區發展的支柱產業。同時,積極探索“旅游業+”的發展模式,帶動旅游業同農業、文化、交通、體育等行業的深度融合發展,以互嵌式的發展布局拉動西部地區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實現綠色發展與區域協調的良性循環。
以優勢產業為引擎,激發西部大開發的創新活力,開拓區域協同并進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發展新興產業,加快西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這為推動西部地區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要因地制宜加快西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
首先,充分發揮比較優勢。西部地區要精準定位自身的優勢產業,鞏固延伸優勢產業,打造“中國智造”新名片,通過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展露專屬自己的昂揚姿態。如四川省憑借自身在電子信息領域的深厚底蘊和技術優勢,實現了在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和終端智能等領域的突破;貴州省充分依托大數據產業平臺,穩抓數字化產業,推動了數據存儲、處理和應用等技術的顯著提升;云南省充分利用中草藥資源富集,發揮了生物醫藥產業在中藥研發和生產過程中的優勢。
其次,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和引進工作。西部地區要重視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特質,通過優化人才政策、搭建人才發展平臺、開展人才交流合作,吸引并留住人才,培養支撐大開發的創新活力與創新主體,形成“智囊團”,預備“救心丸”。同時,建立健全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促進人才與地區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在人才的創新引領下加速科技創新成果向產業化方向轉化,推動優勢產業快速發展,實現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
最后,深化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推動西部地區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的協同發展,實現東西互濟、南北協同、陸海統籌的發展格局,積極構建具有西部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此外,充分利用“一帶一路”的渠道優勢,緊緊抓住這條“金腰帶”,推動西部地區優勢產業配備上國內外貿易大循環的 “加速器”,助力西部地區順利搭上“一帶一路”的“便車”,駛向區域協調發展的“快車道”,煉造國內外各產業融合發展的“大熔爐”。
以城鄉融合發展為紐扣,縮減城鄉的發展差距,構建和諧共融的新格局。由于地理位置和人口數量的差異,城鄉兩地在發展過程中逐漸顯現出城鄉二元結構的形態和區域不均衡不協調等情況。為緩解城鄉發展失衡的問題,彌補各區域間的發展鴻溝,我們要靈活把握區域協調發展的契機,尋找突破口。
首先,充分發揮城市群和都市圈等圈層群體的動態聚集效應。中心城市與城市群正逐步演化為驅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關鍵基石,承載著多樣化的功能使命與空間布局。面對人口等關鍵要素的空間集聚趨勢,需因勢利導、因地制宜,我們要針對不同情況分類施策,促進城市群與都市圈的系統建設,推動中心城市發揮強大的輻射效應,帶動周邊中小城市的聯動發展,積極應對并化解“大城市病”,完善大中城市的居住條件與就業環境,悉心培育中小城市的功能布局,有條不紊地推動以縣域為核心的邊緣城市的建設,確保城市發展的均衡性與可持續性。同時,完善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的建設體系,因此我們要大力推進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實現區域間要素的雙向流動和均衡配置,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緩解城市超負荷的承載量和容納力,防范鄉村“空心化”,充分激發農村地區的活力與潛力,架起區域間聯動發展的紐帶。
其次,推行軸帶發展。以軸為帶,以帶為極,堅持極點帶動,軸帶支撐。軸帶發展是一種重要的空間組織方式,它強調以交通干線或經濟走廊為軸線,通過軸線的延伸和拓展,帶動沿線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不斷縮小城鄉兩地的發展高度差,推動區域發展達到提質增效的效果。西部地區要借助長江經濟帶、成渝雙城區等軸帶的輻射作用,加強與東中部地區的經濟合作與交流,形成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最后,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新方式、新引擎。我們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科技創新布局,打造激活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通過加快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布局,推動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算力網絡、未來網絡建設,釋放數據潛能,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進一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積極構建和諧共融的新格局。同時,要以新質生產力的“金剛鉆”,承攬科技和產業的“瓷器活”,發揮新質生產力的創新作用。要“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在城鄉區域融合發展的進程中,我們要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升級傳統產業,致力于實現從“0”到“1”的動能原始創新,再從“1”到“N”的動能組合突破,為經濟發展注入“一池春水”。
廣袤西部一直是國家發展振興的夢想之地,是推動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心腹之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建設征途中,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是必然之舉。繪就西部地區壯美畫卷的過程中,既要從大處著眼,將西部大開發放到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定位思考、統籌推進,也要從細處著手,依據各地稟賦條件、發展優勢等特點,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抓住區域協調發展的“接力棒”,再闖新路看西部,開拓區域協調發展的新局面。(作者:何雄浪,西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沈藝璐,西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科研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