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缺電時,你供我電;你缺電時,我供你電。由于不同區域產業結構、用電負荷高峰時段存在差異,跨省跨區電力互濟成為破解電力供需結構性矛盾的高效之舉、經濟之策。近日,江蘇吳江—浙江嘉善兩地跨省配電網柔性互聯裝置投運,實現配電網跨省零時差互濟轉供。這是該項技術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內首次應用,將有效助力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記者了解到,不同省份之間通過50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互聯,由區域網調或國調統一調度互濟。但是35千伏及以下配電網一般由屬地管理,一旦發生故障,即便相鄰省份線路近在咫尺,也無法互濟互助。
近年來,由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共建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打通省際配網“斷頭路”,實現了互聯互通。2022年,國網上海、江蘇、浙江電力3家省級電力公司簽訂了《長三角一體化電力保供互助協議》,之后多次完成跨省送電任務,示范區內電力跨省互濟能力明顯提升。
雖然示范區三地之間已經能夠實現電力跨省轉供,但仍有一個難題擺在眼前。由于不同供電分區受潮流、負載、接線方式等影響,電壓相角會有所差異,如直接連接可能會產生較大沖擊電流,影響電網安全運行。因此此前兩區域互聯采取傳統的開環運行模式,只有需要轉供互濟時才聯通,存在自動化水平低、轉供需短時停電等問題。
“以前需要互濟的時候,要經過調整運行方式、接通線路開關等系列操作,至少要花半個小時,期間會影響周邊居民、企業正常用電,尤其在迎峰度夏時期,這一問題更為突出。”國網蘇州供電公司配電管控中心主任楊晨介紹。
為進一步提高長三角跨區配電網運行可靠性,助力長三角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國網蘇州供電公司從問題根源入手,于2021年3月啟動跨省配電網背靠背柔性互聯裝置研發,并在吳江區與嘉善縣10千伏配電網聯絡線投入試點應用。
該裝置由兩套功率為5000千瓦的交直流轉換設備構成,分別連接兩側線路,將兩側交流電轉換成直流電后再連接,從而消除兩地電網差異,實現跨省聯絡線路合環運行,具有平衡負荷、故障自愈等功能,能實現毫秒級跨省互濟。“柔性互聯裝置就好比一個‘安全閥’,可以把兩省配電網友好連接在一起,一旦一側負荷緊缺或故障停電,另一側就可以快速轉供,實現電力互濟。”楊晨介紹。
當一側線路停電或負荷輕載時,柔性互聯裝置能實時感知并自動作出轉供決策,及時將另一側電力轉供過來,起到優化潮流分布、平衡負荷作用。“這個功能就相當于在兩條不互通的河道中間建了一條水渠,當一側河流干涸,水渠水壩就自動開閘,從另一條河道引流,從而保證兩側河道平穩。”楊晨說。
這次項目還在聯絡線上加裝了智能開關,將原本一體的主干線路分解為多個支線,當一段支線出現故障時,智能開關可以快速隔離故障點,避免大規模停電事故發生,進一步降低失電影響。
高溫時段即將到來,不斷攀升的用電負荷將給長三角區域電網帶來考驗。位于吳江區與嘉善縣邊界的浙江駿晨貨叉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產機械配件的民營企業,產品銷往江蘇、上海等地,對供電可靠性和連續性要求較高。“以前在夏季用電高峰期,電壓不穩定可能會影響產品質量,現在實現零時差用上江蘇電,我們的生產用電更加可靠了。”企業經理王永勝說。
吳江區長三角地區合作與發展辦公室副主任吳誠表示,柔性互聯技術應用進一步提升了省際邊界末端電網互濟能力。隨著一體化發展不斷深入,長三角還將持續推廣柔性互聯技術應用,在更多省際聯絡線路中投入使用,增強長三角電力互濟能力,不斷提高長三角區域供電可靠性。
江蘇省電器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陸育青表示,配網柔性直流互聯技術能有效解決不同電網末端不停電互聯互通問題,解決了不同電網間末端用戶不停電切換難題,很有實用價值。但還需在經濟型、小型化等方面進一步加大研制力度,更高效地在不同電壓等級、不同電源配電網柔性互聯互通中使用,從而提升跨區域及20千伏孤島電網供電可靠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