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典型案例> 正文

景邁山靠什么走向世界——來自云南省普洱市的調查

作為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云南景邁山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吸引著八方游客。在悠長歲月中,景邁山世居民族與茶相伴,以茶為生,創造出林茶共生、人地和諧的獨特文化景觀。近年來,當地在保護好古茶林文化景觀的同時發展茶產業、文旅產業,促進文旅融合、茶旅融合。這座曾經“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寶藏秘境靠什么走向世界?申遺成功后有了哪些新變化?未來發展之路怎么走?

透過一片葉,望見一座山。在我國的西南角,云南的峻嶺崇山間,景邁山已靜立千年。茶因山而生,山因茶而興,綠水青山與萬畝古茶林交相輝映。

剛剛過去的春茶季,景邁山比往年更熱鬧了。去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5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作為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這是景邁山申遺成功后的第一個春茶季,游人更多了,當地各族群眾更自信了,未來發展之路更清晰了。

當氤氳著茶香的景邁山向世界張開雙臂,積淀上千年的厚重茶文化魅力初綻。景邁山靠什么走向世界?持久的魅力來自何處?申遺后“沉淀”了半年多的景邁山有什么新變化?未來如何發展?記者近日走進位于云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的景邁山,進茶林,訪古寨,串農戶,再探景邁山的魅力。

林茶共生 人地和諧

“遠看像森林,近看是茶林”,到過景邁山后,很多人對茶林和茶園的既有印象就被顛覆了。走進景邁山大平掌古茶林,初見是樹林,細看是茶林。景邁山保留延續了“林下茶”的傳統種植方式,與江南等地的茶園不同,這里不見整齊低平的茶樹。

沿步道慢行,左右兩側,自上而下,高大粗壯者如樟樹、榕樹,中間是古茶樹和灌木,再往下是草本植物,喬木、灌木、草本的立體群落結構和生態系統,層次鮮明。在這樣的茶林中,掛著鈴鐺的黃牛悠閑吃草,茶農采摘茶葉,游人欣賞著在別處見不到的風景……

“布朗族先民在遷徙途中發現野生茶樹,于是在景邁山定居。他們在森林中建寨,在寨子周圍栽培茶樹,并探索出利用森林生態系統,在高大喬木下種茶樹的‘林下茶’種植技術,后與傣族等世居民族一起,延續千年的保護與發展,形成了林茶共生、人地和諧的古茶林文化景觀。”瀾滄縣博物館副研究員熊登奎說。

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遺產區包括5片規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古茶林,分布其中的9個傳統村落,以及古茶林間的3片分隔防護林。“這是景邁山世居民族認識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并與自然長期和諧共生的智慧結晶,是可持續發展的典范。這里平均海拔高度在1400米左右,山高林茂,地形、氣候和土壤條件非常適合普洱茶生長。”熊登奎說。

“保存完好的景邁山古茶林,反映出世居民族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生態智慧。”北大國土空間規劃設計研究院風景與遺產研究所所長秦芳認為,景邁山古茶林擁有獨特的“森林—古茶林—村落”空間結構,與天然林相似的茶林生態系統、特殊的茶祖信仰以及世居民族文化,創造了宜居的山地人居環境,促進了古茶林的千年傳承和茶山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景邁山獨具“山共林、林生茶、茶繞村”的景觀格局。普洱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局副局長周天紅介紹,景邁山世居民族用智慧創造了茶在森林中、村在茶林中、耕地和其他生產活動在茶林外的山地人居環境,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用地的合理分配和可持續利用,是山地森林農業文化景觀的杰出代表。

景邁山的魅力離不開各具特色的9個古村寨。站在糯崗古寨的高處遠眺,在森林和茶林包圍中的整個村莊盡收眼底,干欄式木結構建筑房屋緊湊地圍繞寨心展開,傣族文化和原始古村落原貌較好地保存著;而翁基古寨則傳承了布朗族原生態文化,寨心、古樹、干欄式傳統房屋保存完好。布朗族村寨屋頂上有一芽兩葉的圖騰,家家門前晾曬或擺放著茶葉……茶是景邁山的主角,走在景邁山的村寨,茶元素處處可見,當地群眾的生活圍繞著茶展開。

去年申遺成功后,走向世界的景邁山有了更高的知名度,其獨特魅力吸引著更多人關注。“知道景邁山的人越來越多,到景邁山來的朋友也越來越多。我們也歡迎更多人來景邁山,融入我們的生活,體驗這里的生態和文化。”芒景村翁基古寨村民叁文說。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祝彥春已是第九次到景邁山了,“第一次到景邁山時,光是在茶園里走走看看就很激動,就像曾經夢見過的地方似的。這里獨特的民風民俗、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心,深深吸引著我”。

今年年初,家住北京的陳鵬宇、白雯雯通過媒體報道知道了景邁山,查閱了很多資料,對這里產生了濃厚興趣。今年“五一”假期前,夫婦倆決定到景邁山休假,“別的地方不去,就在景邁山待5天”。

“景邁山沒有讓我們失望。這里淳樸的民風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古寨里,家家有茶室,坐下來喝茶聊天十分解壓,讓人心情舒暢。景邁山就是現實版的世外桃源。”白雯雯說。

世代保護 久久為功

文化景觀是人與自然的共同作品。景邁山獨具魅力并非“自然天成”,而是得益于世世代代的傳承和久久為功的保護。守護好古茶園,保護好老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已成為景邁山人的共識。

在景邁山的古茶林深處,有一棵很有名的“蜂神樹”。巨大的榕樹樹冠上,六七十個蜂巢星羅棋布,隔著數十米的距離依然可以聽見蜂群爭鳴,蔚為壯觀。當地人介紹,生長于其上的大蜜蜂對周圍的生態環境要求十分嚴苛,因此“蜂神樹”也被視為景邁山生態環境優良的典型例證,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象征。

“我要是給你們留下牛馬,怕遇到災難死掉,要是給你們留下金銀財寶,也怕你們吃光用完,所以只給你們留下茶樹,讓子孫后代取用不盡……”居住在景邁山中的人們世代牢記并傳承著“茶祖遺訓”,守護著古茶林和整個家園,最終讓景邁山走向世界,成為世界的景邁山。

“我們訂立了一系列村規民約,比如,不使用化肥農藥,不過度修剪。伴隨申遺過程的推進,村民們從中受益,更加自覺地按照世界文化遺產的理念保護周圍的森林、茶樹和古建筑。”景邁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巖賽亂說。

在景邁山下的遺產綜合展示中心,各族村民捐贈的生活用品、民族服飾、農具樂器等,作為展品的一部分向觀眾展現著當地特色,這是他們參與保護景邁山、推介景邁山的見證。芒景村委會翁基村民小組副組長張光明告訴記者,現在村民自覺參與保護的意識明顯增強,比如茶葉只采春秋兩季、不采夏季,讓茶樹得到更好的休養生息。

從相對原生態到按照世界遺產理念加以保護和延續發展,當地政府、群眾和專家共同參與其中,精心守護這份獨特的文化遺產。

山東大學教授、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副理事長姜波多次到訪景邁山,見證了景邁山申遺走向世界的過程,目睹了景邁山的變與不變,“10多年來,旅游業發展和茶葉生產給當地群眾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要繼續提升他們對遺產保護的自覺意識。這不僅是景邁山的遺產,也是全世界的遺產”。

據介紹,為將古茶林等的保護落到實處,當地不斷完善相關法規,修訂出臺《普洱市古茶樹資源保護條例》《普洱市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保護條例》《云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景邁山保護條例實施辦法》等系列規章制度,確保古茶林科學管養、傳統村落風貌管控、茶葉市場管理等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景邁山是有機演進的文化景觀,兼具歷史、文化、生態、經濟等多維度價值,通過景邁山可以認識中國的茶文化和茶文化景觀遺產。”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遺產地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鄒怡情認為,通過多年摸索,景邁山建立了政府主導、專家指導和社區參與的多元遺產保護管理機制。景邁山的保護傳承切實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對探討生態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具有啟示意義。

在翁基等古村寨行走,不時可見農戶房前的消防水缸。景邁山遺產區9個傳統村落的建筑為干欄式木結構傳統民居,消防安全至關重要。為守護好這些寶貴的傳統民居和群眾安全,普洱消防在景邁山編織了集人防、物防、技防于一體的消防安全“守護網”。

“世世代代生活在景邁山的人們,都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著家園。我們也要全力參與其中,保護好這份世界遺產。”瀾滄縣消防救援大隊大隊長王杰思介紹,近年來,消防救援機構抽調精干力量下沉到景邁山,并招錄村民作為專職消防隊員,共同組成消防服務隊,駐守在當地的微型消防站和消防救援所,全天候守護景邁山的消防安全。

聯動融合 增添活力

守護好綠水青山,才能迎來金山銀山。在景邁山走向世界的過程中,當地政府和保護管理機構不斷提升和完善遺產地的基礎設施、交通網絡、通信網絡,并通過注冊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打造“景邁山”“普洱景邁山茶”等品牌,景邁山古樹茶價格得到大幅提升。

“山上做減法、山下做加法”,是景邁山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具體思路。

“我們積極構建山上原生態保護、山下開發利用的空間發展布局。”瀾滄縣委副書記、普洱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局局長張丕生介紹,“山上”以重要的遺產地保護和文化體驗場所為主,“山下”作為遺產價值綜合展示、茶產業融合發展、旅游綜合服務配套的區域,協調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實現山上山下互補演進、聯動發展。同時,保護好遺產地生態系統和民族文化,在合理環境容量下發展體驗式文化旅游和觀光生態農業。

在山上保護、山下發展、茶旅融合的發展思路引導下,當地建立了“投融建管營”主體平臺,創新迭代景邁茶生態產業。利用景邁山申遺的輻射效應,引進知名文旅企業到景邁山周邊投資興業,促進文旅融合、茶旅融合。

景邁山要想實現更好的發展,需要年輕人,需要“新玩法”。這些年,回到景邁山的年輕人多了起來,讓古老的景邁山更加年輕有活力。

“00后”仙金的家在景邁村糯崗古寨,她是當地最早嘗試通過網絡直播帶貨并推介景邁山的年輕人,“景邁山申遺成功以來,我們迎來了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以前只有在節假日才會有一些游客,現在景邁山每一天都是旺季,古寨里隨處可見拍照打卡和在村民家里喝茶買茶的游客”。

“我想通過直播的形式講好景邁山的茶故事和茶文化。如今,越來越多年輕茶農加入直播帶貨行列,通過鏡頭向世界推介景邁山。”仙金告訴記者,她還計劃開客棧,目前已在裝修中,“希望把更多人留在景邁山,體驗這里的千年茶文化”。

觀云海、看日落、品美食,位于芒景村翁哇組的布朗玉呢客棧因獨特的視野和安靜的環境,受到很多游客的追捧。老板玉呢曾經外出工作,返鄉后經營起了這家客棧。景邁山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后,為了讓客人吃好、住好、玩好,有更好的原生態體驗,她們開發了“達拉宴”創意餐,讓游客深度體驗當地的日常生活。

“如今,隨著景邁山的知名度不斷提升,各地游客慕名而來,感受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客棧和茶葉生意也越來越好。”玉呢說。

從小耳濡目染茶文化的布朗族姑娘葉香大學畢業后也回到了景邁山,在自己家的布朗公主茶廠工作,傳承傳統制茶工藝,積極傳播景邁山茶文化,持續提升茶葉品質,把景邁山的茶賣到世界各地。“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森林、保護茶林。”葉香說。

延伸拓展茶產業鏈、創新發展文創產業、積極發展生態研學旅游……景邁山的發展有更多可能。張丕生表示,景邁山將依托得天獨厚的茶文化、民族文化、生態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研學旅游、科考旅游,推動遺產保護與茶產業、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探索景邁生態文化旅游模式,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對景邁山的未來,大家也有更多期待:

叁文說,自己要把茶葉做好,做高品質的茶葉,做一點茶就要為一點茶負責;

巖賽亂希望更多年輕人回到景邁山,搞直播、做電商,向全世界推介景邁山的好茶、好景、好文化;

“我還會再來景邁山,也希望更多人能來深度體驗這里的風土人情。”來自蘇州的丁小萍已經來過景邁山5次,并不斷把景邁山推薦給身邊的親戚朋友;

……

景邁山已經敞開懷抱,景邁山正在走向世界。

 

守護好寶貴文化遺產

管培利 

獨具特色和辨識度的古茶林,保存修繕較好的古寨風貌,林茶共生、人地和諧的生態智慧,世代傳承的淳樸民風民俗……景邁山不會讓來過的人失望。

文化傳承、生態理念,是景邁山歷久彌新、走向世界的內在支撐,是景邁山延續千年仍充滿活力的內在動力。景邁山填補了世界文化遺產中的茶文化主題項目空白,以獨特的形象和內涵,向世界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更直接地證明了堅守“認識自然、尊重自然、可持續利用自然”的價值所在。

堅守文化傳承,堅持生態理念。景邁山是古老的,同時也是年輕的、有活力的,既保持了特有風貌,也展現了生機勃勃的氣象。積極探索多元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的景邁山,走出了綠水青山世代相傳、點綠成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去年,景邁山入選“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走向世界的景邁山,必然面臨著諸如旅游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等更多保護與發展的新課題。持久守護好景邁山的獨特魅力,就要堅持一體推進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堅持保護優先,對自然生態和傳統文化堅持干擾最小化原則,持續健全遺產保護、管理和監測體系,完善古茶林、傳統村落、遺跡遺址等保護管理的長效機制。積極探索與一般性景點定位不同、具有差異化的產業發展路徑,積極發展以生態游、研學游為主要內容的旅游形式,著重吸引追求深度體驗的游客,實現遺產保護與旅游發展雙贏。同時,要將遺產保護與文化、生態、旅游等產業有機結合,讓更多人多維度感受景邁山的自然和人文之美。

責任編輯:潘旺旺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