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銀發經濟視角下青年養老觀念的新變化

【摘要】養老觀念是一個慢變量。當代青年養老觀念從養兒防老到多樣自主發生著轉折性變化,從銀發經濟的新視角觀察當代青年養老觀念的新變化,不僅是為了分析青年對老年的孝道責任、贍養消費與照料關懷等代際反哺,更是從全人口結構勾勒與衡量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養老素養與成本效益。當代青年養老觀念呈現養老內容融合多樣性、養老意識增強但行動較弱、養老投資選擇多元性、銀發經濟政策紅利提升養老金融意識、養老規劃正被社會重大事件重塑等鮮明特征。從銀發經濟的戰略價值上看,做好青年群體養老規劃,構建中國特色的前瞻性養老福利保障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當代青年  養老觀念  養老規劃  銀發經濟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規模與速度前所未有。2024年1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這是我國首個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銀發經濟不僅為老年人提供安享晚年、醫養結合和居家社區照料等產品或服務,也是在老齡社會新形態下關涉全社會、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從這個角度說,深入探討當代青年群體的養老觀念,既關注年輕一代對父輩的養老責任,也側重分析青年群體自身的養老意愿與備老規劃,從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雙引擎抓住并拉動中國當下及未來的銀發經濟與代際和諧,具有重要性與迫切性。

銀發經濟視角下青年養老觀念的主要特征

養老觀念是一個慢變量。當代青年養老觀念從養兒防老到多元自主發生著轉折性變化,既是順應國家構建多層次銀發經濟供給格局的時代要求,也是站在更寬廣的視域下為自身及家庭作出未雨綢繆的養老儲備。從銀發經濟的新視角觀察當代青年養老觀念的新特征與新變化,不僅是為了分析青年對老年的孝道責任、贍養消費與照料關懷等代際反哺;其更為重要的意涵在于,從全人口結構勾勒與衡量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養老素養與成本效益。總結而言,銀發經濟視角下當代青年養老觀念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突出特征。

一是當代青年對銀發經濟的關注內容呈現出融合多樣性。青年一代雖然尚未步入老年期階段,但是他們對銀發經濟的關注卻具有更長遠的意義。當代青年并不像老年群體更多關注晚年生活的直接需求滿足,如與適老化息息相關的“衣食住用行、康養文旅服”等有形的產品、有品質的機構和有足夠的養老金等為老內容。當代青年對銀發經濟這一主題及內容的關注具有融合多樣性,回歸到“在老齡化社會中更加有效配置稀缺資源”這一本質屬性上。他們的興趣點超越了傳統的老齡產業,并不僅僅聚焦在以老年人為主要生產者的退休再就業,或以老年人為主要消費者的現代服務行業或產品。可以認為,當代青年對銀發經濟的關注視域較為廣闊,橫跨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產業的經濟實體,尤其是現代金融及綜合產業體系,涉及政府、市場、社會、家庭、組織和個人等各類經濟主體的政策安排與自主選擇,以適應國家人口年齡結構性變化對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影響。

二是當代青年在養老準備上展現出“意識較強而行動較弱”的鮮明特點。一項“2022年當代青年養老規劃調查”數據表明,越來越多的當代青年開始意識到養老前瞻準備與養老財富規劃的重要性。包括85后到00后的3000份有效樣本中,90.3%的受訪青年贊同養老準備在時間上是越早越好。但是針對大病報銷和就醫問題、收入儲蓄不夠和晚年生活質量下降等養老擔憂,絕大多數受訪青年卻并沒有將養老意識付諸于行動。其中,43.7%的受訪青年只是在“慢慢開始了解養老產品”;31.1%的受訪青年會“偶爾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思考一下,但還沒行動”;還有8.6%的受訪青年表示“養老對我來說還太遙遠,暫時不考慮”;僅有16.6%的受訪青年認為“養老是一件人生大事,已經在配置相關資產”。

三是當代青年對養老投資的理解偏重于其公共經濟性,而非強調個人收益。銀發經濟具有較為特殊的公共產品屬性,兼具社會性、福利性與市場性。當代青年較為了解養老投資在供求關系、利潤波動和市場容量等方面與其他市場經濟的金融產品有著根本差異,養老投資產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來自頂層設計上對人口老齡化公共政策的行政制約和公共產品的財政導向。因此,當代青年對養老理財和個人養老金等養老投資秉持“養老屬性”,卻并不追求個人的投資收益,而是結合年齡性別、退休計劃、財務狀況、風險偏好等個性化信息,側重“長期保值、安全穩健、適當流動”等持有體驗。上述調查數據進一步顯示,近三分之一的受訪青年贊同進行養老規劃和參與養老投資是個人理財的一種方式,不僅可以幫助自己積累養老儲備,還可以獲得稅收優惠等其他回報。在理解養老投資產品的微利性、福利性和公共經濟性的考量下,當代青年在具體的養老投資產品配置上有著更為多元的選擇,商業養老保險、終身壽險等分紅返還類產品最受青睞(65.3%),其次為儲蓄存款(54.6%)、銀行理財(37.9%)和公募基金(25.8%)。

四是當代青年參與銀發經濟具有與時俱進的動態發展性。當代青年的銀發經濟活動不完全指向平滑生命周期的儲蓄與消費,而是結合政策導向、移動通信和數字經濟等新技術、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處于不斷探索的過程之中。由于青年的生活方式、消費觀念和人生追求正在逐漸形成,與科技創新、產業融合和行業細分密切相關,他們參與銀發經濟的內涵與外延也隨之不斷拓展。從幫父母進行健康管理到實現家庭財產重新配置,再到實現國家基本養老保障、企業職業年金和個人養老保險的“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當代青年線上線下、靈活多樣與自主自愿地參與到銀發經濟新浪潮中來。2017年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顯示,18-40歲的青年群體擁有商業人壽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僅占總樣本的4.35%和3.41%。雖然這一指標高于60歲及以上老年群體的2.07%和0.72%,但是可以看出幾年前我國青年的養老財富規劃需求并沒有被有效調動起來。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8月,首批公募養老目標基金獲批發行,我國養老金融產品體系初具雛形;2021年5月和8月,銀保監會分別發布《關于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與《關于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通知》;2022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近五年來,國家密切布局多元化的銀發經濟格局與多樣化的養老金融產品。截至2023年底,已有超過5000萬人開設個人養老金賬戶。根據《個人養老金一周年洞察報告》數據分析,80后和90后等中青年群體對投資個人養老金表現出較為強烈的意愿。

五是當代青年的養老規劃既受到新媒體的推廣影響和知識科普,更是被重大生命事件所形塑。中信證券與中國人民大學聯合發布的《2022中國中青年養老成熟度調查報告》指出,我國中青年受訪者的主觀養老成熟度平均得分5.41,客觀養老成熟度平均得分6.40。該指標的取值范圍在0-10之間,數值越大表明受訪者的養老成熟度越好。這一調查數據顯示,我國中青年一代的養老素養、養老認知與養老決策等養老成熟度正在逐漸提高,但是距離較為成熟的養老規劃及知識儲備仍有一定距離。《2022年當代青年養老規劃調查報告》揭示出我國青年在養老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上主要源于兩個方面。其一是受到新媒體和金融宣傳等推廣影響。當代青年獲取養老知識的來源渠道主要為抖音、微博和小紅書等社交平臺(62.8%),銀行、券商和保險等金融機構(52.8%),以及支付寶和微信等第三方財富管理平臺(51.5%)。其二是自身所經歷的重大生命事件。《中國城市養老服務需求報告2022》指出,由于初為父母、父母生病以及自己住院等生活經歷,30-39歲青年群體對養老問題的認識和養老規劃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

青年群體關注未來養老規劃的主要成因

當代青年關注未來養老規劃,嘗試從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變局中尋找屬于自身一代的發展機遇與創新可能。一方面,從代際友好的社會倡導與社會參與維度上看,青年群體關注未來養老規劃是在人口老齡化加快和代際更替的背景下所出現的社會現象。青年一代關注未來養老規劃是充分參與到老齡化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家戰略中來,具有推動銀發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功能。另一方面,從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銀發經濟的構成維度上看,青年群體關注未來養老規劃受到政策引導、資源供給、需求結構、科技發展和美好生活向往等多因素影響。當代青年逐漸關注未來養老規劃有助于從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拓展銀發經濟的生產與消費對象以及為老產品和服務的設計、研發、流通和銷售等全渠道的經濟社會活動,實現從人口紅利到長壽紅利的新經濟形態轉型。

第一,當代青年關注未來養老規劃是在邁向深度老齡化社會情境下,以效用最大化的理性原則處理不同年齡階段的儲蓄與收入。有研究利用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分析年齡與養老規劃的傾向性,結果顯示,戶主年齡與該家庭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呈現倒U形關系,40歲左右是規劃個人及家庭養老決策的重要時間節點。《2023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調研報告》發現,一些年齡較輕的青年之所以只能將一小部分收入用于儲蓄,是因為他們整體收入水平較低;相當大比例的收入只能用于維持日常開銷,不足以完全用于未來的養老儲備。值得欣慰的是,當代青年逐漸理解“一切早做打算”的重要意義。2022年發布的《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我國居民養老儲蓄占總收入的比例已經連續三年呈現上升趨勢;尤其在18歲至35歲的青年群體中,他們平均每月用于養老投資或規劃的收入金額從2021年的1624元快速增長到2022年的1940元。

第二,當代青年關注未來養老規劃是在生育率下降和家庭功能逐漸弱化的趨勢中,緩解代際交換失衡的矛盾。“2022年當代青年養老規劃調查數據”顯示,受訪青年首要關注和考慮的事情,例如身體健康(占比39.4%)、升職加薪(占比28.1%)、家庭和睦(占比24.9%)和退休養老(占比7.2%)都與未來養老規劃密切相關。當代青年不再依賴傳統的婚姻配偶或養兒防老的“家庭式養老模式”,正在嘗試以“去家庭化”的養老策略,從較長時段并且跨越代際,努力布局“養老”這一重要人生課題。

第三,當代青年關注未來養老規劃是在國家著力構建“三大支柱”國民養老體系建設大局中,主動化解養老焦慮并抵御通脹風險。“2022年當代青年養老規劃調查數據”顯示,無論是已經開始做養老規劃的前兩位原因,即“希望退休后過上理想生活,所以必須提前規劃”(占比74.6%)和“老齡化加劇,社保養老金不足以支撐個人養老”(占比52.7%),還是目前仍未開始養老規劃的前兩位原因,即“收入尚可,也穩定繳納社保養老金,未來養老應該不是問題”(占比56.4%)和“新型養老模式不斷涌現,以后養老可以互助”(占比47.9.6%),受訪青年關注養老規劃都與大形勢下制度化養老保障體系建設與國家養老保險支出壓力密切相關。我國由政府主導的基本養老保險屬于第一支柱,覆蓋全國超10.4億人,占有主導地位。然而,由企業主導的企業年金作為第二支柱,其規模、范圍和比例都較小,覆蓋率偏低;個人養老保險作為第三支柱尚處于起步階段。對于青年來說,有效化解養老焦慮并抵御長周期下的通脹風險的方式便是關注自身未來的養老規劃,集齊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三大支柱”,并且合理配置商業養老保險。

第四,當代青年關注未來養老規劃將養老預期與高品質晚年生活聯系起來,有助于提升全生命周期的幸福感。《2022中國中青年養老成熟度調查報告》發現,國民養老方式和養老追求正在發生變化。青年一代和高收入群體對新型且有品質的養老方式,例如對旅居式養老、城心式養老和高端地產養老等更為向往。這充分說明,當代青年關注未來養老規劃與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密不可分。青年群體不滿足于基本養老需求,而期待較為舒適的晚年生活,其養老財富儲備還需要顧及到醫療、健康、休閑和旅游等各類支出。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感與獲得感有賴于前瞻性的養老規劃,實現養老投資和老齡儲備的保值并增值。

做好青年群體養老規劃的前瞻性福利保障的路徑

做好青年群體養老規劃,構建中國特色的前瞻性養老福利保障具有重要意義。從銀發經濟的戰略價值上看,做好青年群體養老規劃,既強調市場經濟的商品屬性,可以強化市場運作機制,通過有效市場的繁榮發展以提供更多產品與更好服務支撐青年群體的高品質養老追求;也遵循顯著特征的社會屬性,區別于老年群體的現實性養老需求滿足,青年群體養老規劃超過了消費安全和服務本身的直接功能,是快速人口結構變遷下的一種新社會文化與新發展動力。

在銀發經濟的視角下,做好青年群體養老規劃的前瞻性福利保障主要思路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做好青年群體養老規劃的前瞻性福利保障需要更加明確國家養老保障體系的制度目標。當下我國養老保障體系建設正在處于從狹義向廣義的政策定位轉向,從補缺型向普惠性再向服務型的政策內涵轉變,從提升基本養老保障覆蓋水平向多支柱全方位綜合型福祉的政策內容轉軌,從老年群體向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政策對象轉化,從現金補貼向兼顧產品和服務的政策手段轉型。做好青年群體養老規劃的前瞻福利保障的實施方略需要重點放在上述幾對機制轉換上。另一方面,做好青年群體養老規劃的前瞻性福利保障需要以現行老齡制度、養老保障水平、老齡化社會經濟條件和孝老敬老理念等既有基礎為邏輯起點。做好青年群體養老規劃,要更為全面地考慮到快速變遷中的制度、文化及觀念的銜接性、適配性、發展性與連續性。特別是在當下邁向深度老齡化、發展銀發經濟的重要窗口期,尤其需要注重制度安排步驟與相關市場供給、人才儲備與科技發展等方面的統籌協調,精準適配青年、中年、老年等不同生命階段人群的差異化需求,與戀愛結婚、成立家庭、撫育后代及空巢解體等家庭生命周期中的特定性需要,以及收入儲蓄、投資收益、健康醫療、旅游養生、退休再就業、社會參與和終生學習等多類型服務。

事實上,做好青年群體養老規劃是一個“有備而老”的長期且系統過程,其宗旨在于為中國式現代化積累充足養老儲備與釋放新型人口紅利。在政府、市場、組織、家庭和個人等多行動主體的共同參與下,統籌兼顧老齡社會新形態的轉型成本與長壽紅利的發展優勢,在“包容性政策”的原則下,擴大銀發經濟的相關產品與服務供給,惠及中青年群體與老年群體等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

在可操作性的具體路徑上,需要重點關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注重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的時間表與重大任務規劃。綜合人口學、經濟學、社會保障和人力資源等多學科的特點,盡早將青年群體養老規劃作為一項前瞻性的中長期規劃納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一體化框架之中。第二,處理好“國家與社會”“家庭與個人”“代內與代際”幾對關系,強化做好青年群體養老規劃的共治型體制機制。從銀發經濟視角下,建設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養老保障體系建設,既要適應青年群體的多元需求,也考驗中央與地方、政府與市場以及不同世代之間是否能夠形成多層級、多維度與多樣性的“整體性老齡社會治理框架”。做好青年群體養老規劃涉及青年發展、勞動就業、儲蓄消費、家庭建設、資源配置、科技創新、觀念更新等政府監管、市場功能與社會職責的分工合作,更需要動員從個人到家庭以及組織機構等一系列社會力量的廣泛性參與。第三,做好青年群體養老規劃的前瞻性福利保障需要樹立“發展型”而非“福利依賴”的政策主旨。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總體目標下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做好青年養老規劃的首要任務,以保障銀發經濟的人才基礎。做好青年群體養老規劃,實現前瞻性福利保障,既包括微觀層面上深度老齡化社會中個人的消費、儲蓄及投資的新決策與新行動,也包括中觀層面上涉老相關的企業事業產業的新發展與新調整,還包括宏觀層面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財政、市場及貨幣等新政策與新配置。做好青年群體養老規劃仍以堅持生產力和人口現代化為優先保證,為銀發經濟提供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

(作者為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社會學系教授)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關鍵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2JJD840001)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杜鵬:《積極老齡觀視野下的“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中國人口科學》,2022年第6期。

②彭希哲、陳倩:《中國銀發經濟芻議》,《社會保障評論》,2022年第4期。

責編/李丹妮    美編/陳媛媛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銀冰瑤]

    1. <menu id="zcyhi"></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