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高校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根本目標,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肩負著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使命。推動高質量發展,干部是決定性因素,在高質量發展實踐中淬煉年輕干部,既是高校事業發展的需要,更是促進年輕干部成長成才的基本規律,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精心培育、大膽使用年輕干部,主動擔當服務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的使命,以自身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一是加強政治素質培養、筑牢根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種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引導年輕干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實踐中深刻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深刻內涵和實踐要求;依托高校的學科和人才優勢,整合馬克思主義和思想政治學科等優質理論與實踐資源、紅色辦學歷史資源等,以共建共享共進等方式建設主題黨日陣地,開展好形式多樣的黨性教育活動,著力強化年輕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通過創新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方式,推動年輕干部列出專題“對需”學,身邊典型“對標”學,深入一線“對題”學,持續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確保真學真信真懂真用,始終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使命為使命,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二是注重工作歷練、提升能力。年輕干部無論是立身處世還是從政干事,要解決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引導年輕干部扎根一線服務社會,培養群眾情懷,特別是要通過引導中青年干部走出“象牙塔”,支持他們到基層擔任第一書記和“四進”工作隊隊員等,幫助他們撲下身子、沉到一線,沉浸式歷練、換位式思考、創新性實踐,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的基層路徑和有效渠道。引導年輕干部提升“敞開大門辦大學”的意識和能力,推動政產學研合作,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將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與創新等融入社會服務中,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和農業強國等戰略任務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加快布局有組織的科研,提升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
三是強化作風錘煉、嚴管厚愛。把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作為人生信條,這樣才能真正立得穩、行得遠。引導年輕干部樹立擔當實干的工作作風,不尚虛談、多務實功,充分發揮優良作風的引領示范作用,以優良作風正校風、促教風、帶學風,優化育人環境,為扎根中國大地、辦好一流大學、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文化底蘊。引導年輕干部慎獨慎微、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嚴格管理、抓早抓小、持之以恒糾治“四風”苗頭,筑牢廉政防線;健全作風錘煉機制,推行首問負責制、公開承諾制等制度,建立信息化工作效能平臺等,以數字化、信息化手段持續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年輕干部中確有真才實學、成熟較早的,也要敢于大膽破格使用,不能縮手縮腳。”高校是年輕的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的集聚地,也是年輕的專業型領導干部的“蓄水池”,高校黨組織尤其要將大膽使用年輕干部作為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既要“選好苗”“育好苗”,又要“護好苗”“用好苗”。
一是打破隱形臺階搭梯子。樹立大膽使用年輕干部的思想認識,切實履行好淬煉優秀年輕干部的政治責任。按照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的“選苗育苗”范圍和標準,健全大膽使用年輕干部的工作機制,破除論資排輩和求全責備的“隱形臺階”,搭建好注重實績、人才效益、競爭擇優的“梯子”,真正做到“講臺階而不摳臺階,論資歷而不唯資歷”,把想干事能干事的優秀年輕干部發現出來、儲備起來,努力推動一批富有朝氣的年輕干部走上高水平大學建設的管理崗位,讓他們有想干事能干事的平臺和機會,點燃他們干事創業的熱情,營造“比學趕幫超”工作氛圍。
二是放到重要崗位壓擔子。始終堅持“有為者有位”的選人用人導向,讓年輕干部在吃勁的崗位上磨煉想干事能干事的實踐品質。注重在育人、科研和管理服務一線中培養年輕干部,推動他們走向創新型人才培養、一流學科建設、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等領域的重要管理崗位,在高水平大學建設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難點堵點任務上“壓擔子”;同時要強化工作考核機制,通過公開述職、民主評議等方式,集中展示年輕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業績成效,根據工作實績和師生滿意度實行動態管理,及時吐故納新,切實塑造“誰干事就支持誰、誰干成事就重用誰”的鮮明風向標,始終保證重要崗位需求和年輕干部培養的良性循環。
三是加大交流力度轉位子。注重推動年輕干部墩苗歷練,讓素質好、潛力大的年輕干部多元化學習、多渠道成長,實現個人成長與事業發展同頻共振。健全科學規劃,根據事業發展長期需求、干部成長周期和班子配備結構等,制定年輕干部多元化交流規劃和推進方案,推動優秀青年教師、年輕干部校內掛職,職能部門干部到學院一線“接地氣”、學院干部到職能部門“拓視野”,促進年輕干部優勢和特長充分發揮,“老中青”作用互補,資源配置更加精準高效,特別是要通過黨支部“雙帶頭人”培養等方式,“缺什么補什么、弱什么強什么”,有計劃、有階段、有針對性地對任職和工作經歷單一的年輕干部開展干部跨部門、跨條塊、跨領域“轉位子”,激發工作潛能。
(作者系濟南大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