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演進方向,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我國在新發展階段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支柱,在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中應當發揮主力軍作用。同時,代表新領域、高技術含量、體現創新驅動的生產力躍遷,正在成為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的關鍵方向。提升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也離不開對新質生產力的培育。
安徽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送變電公司”)是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超、特高壓電網建設、運營維護與應急搶險業務。近年來,安徽送變電公司聚焦主責主業,加強自主創新和技術攻關,推進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邁進,打造電網新型勞動者隊伍,加快形成能源行業的新質生產力,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參與了包括±1100千伏直流工程在內的“十三交十五直”28個特高壓輸變電工程、67個施工項目,施工產值和綜合實力由同行中游邁入第一方陣,真正實現了向新質生產力要增長新動能。
安徽送變電公司發展新質生產力采取了哪些創新舉措?取得了哪些顯著成效?4月23日至24日,人民論壇調研組邀請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的相關專家,前往安徽送變電公司開展實地調研,深入了解該公司在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一流送變電企業方面的實踐與探索成效。
創新引領,需求導向,以自主研發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弧垂檢測機器人,一款應用北斗定位、激光測繪技術,測量精準、不受能見度影響的輸電線路弧垂觀測裝置,解決云霧、夜間等非可視條件下無法進行弧垂觀測的難題。
便攜式電動智能拉線器,一種由電源驅動電機,經減速機降速增扭,通過鏈條移動實現兩個掛點間距離變化的機械設備,用于替代傳統手拉葫蘆,實現電動遙控,有效降低高空人員勞動強度,壓降施工風險。
座地雙搖臂抱桿集控系統,能夠將傳統座地雙搖臂抱桿的提升、變幅、回轉等作業動作,集中于一個系統進行控制。采用電動絞磨替換燃油、液壓絞磨,利用集控系統取代單點操作,僅需1人即可完成傳統由12人配合完成的工作任務。
……
在安徽送變電公司宏源工業園的皖送技術中心,調研組專家參觀了安徽送變電公司在輸變電施工領域的一項項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這些創新成果被廣泛應用于變電站建設、鐵塔組立施工、輸電線路施工、電網運維檢修等場景,為該公司在電網建設中走出一條從高壓到超高壓、從超高壓到特高壓的跨越式發展道路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人民論壇調研組參觀安徽送變電公司技術中心
一項項創新成果的取得,離不開安徽送變電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堅持高水平的自立自強,不斷提升自主研發能力,攻克工程和技術難題。為打造創新主體最協同、創新資源最聚集、創新成果推廣應用最有效的創新生態系統,安徽送變電公司成立了皖送技術中心,聚焦送變電施工、運維、應急搶修等前沿引領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發與應用,開展技術創新攻關。以推動電網建設標準化、模塊化、智能化為目標,技術團隊不斷攻堅克難,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如吊裝作業智能預警裝置、雙分裂導線間隔棒安裝電動飛車、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智能檢測采集儀、組塔抱桿軸壓傾角吊重智能監測裝置、模塊化深基坑作業成套裝置、GIS安裝防塵裝置等,有效提升了電網施工水平。此外,技術中心還與高校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依托歸口管理部門工程技術部組件固定+柔性技術攻關團隊,針對復雜技術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截至目前,已有授權專利428項,10余項成果實現了產業化。
皖送技術中心展示的座地雙搖臂抱桿集控系統
一項項創新成果,瞄準的是電網工程施工建設中的技術難點、痛點問題,最終也在具體的工程中得以檢驗和運用。皖送技術中心的技術、設備、工藝創新,始終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需求從工程實踐中來,成果到工程實踐中去。在技術中心,講解員為調研組專家講解了500kV大跨越工程特殊立塔及架線施工工法、特高壓長江大跨越工程“2牽3”放線施工工法、1000kV GIS現場安裝施工工法等工藝工法,這些工藝工法都是在具體的工程實踐中被創造和總結,又在之后的工程實踐中得以繼續應用。
通過技術、設備、工藝的不斷自主創新,安徽送變電公司厚植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有效提升了核心競爭力。調研組了解到,2023年,安徽送變電公司主業完成產值44.11億元,同比增長14.38%,首次位居系統內同行第一;有15項工程獲國網公司及以上獎項,創歷史新高,其中準東-華東直流工程、張北柔直試驗示范工程獲國家優質工程金獎,紫蓬變電站、張北柔直工程獲中國電力優質工程獎,紫蓬變電站同時獲評“中國安裝之星”,先鋒變電站獲國網輸變電工程金獎,6項工程獲評綠色建造星級工程。
數智賦能,立體管控,以高水平運維筑牢電網安全屏障
“安徽電網是‘樞紐型、綜合型’送受并舉的‘能源互聯網’中心,是西電東送、皖電東送的橋頭堡,而且安徽特高壓線路重要輸電通道較多,承擔著向華東地區輸送電力的重要任務,一旦發生線路同跳,可能直接危及華東電網安全。我們通過創建‘立體巡檢+集中監控’輸電運檢新模式,推進重要輸電通道‘三個納入’,有力保障了安徽特高壓線路尤其是重要輸電通道的運行安全。”走進安徽送變電公司運檢工業園,安徽送變電公司二級職員孔聞向調研組一行介紹了安徽大電網及重要輸電通道運維安全的重要性。
電力安全關系國計民生,金融、通信、交通、供水、供氣等領域基礎設施安全可靠運行都建立在電力持續穩定供應的基礎上。超、特高電網的輸電運檢是安徽送變電公司的“三大核心業務”之一,如何運維好龐大的電網線路,確保其安全穩定運行,保障人民用電需求,是擺在安徽送變電公司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更是安全生產的第一保障力,安徽送變電公司堅持科技賦能、數智賦能,探索“立體巡檢+集中監控”輸電運檢新模式,通過成立安徽電網輸電智能巡檢中心、無人機巡檢作業管理中心、應急救援搶修中心支撐安徽電網高水平運維搶修,針對超、特高壓線路重要輸電通道建立外部政企聯防網絡和內部立體防護體系,推動傳統運檢模式向智能化管控轉變,全面提升了超、特高壓電網線路的運維管控水平,守住了“大電網的安全生命線”。
在無人機巡檢作業管理中心現場,調研組一行參觀了各式作業無人機和巡檢設備,了解了無人機在輸電線路巡檢中的獨特優勢和作業流程,觀看了工作人員通過無人機規模化應用平臺這一智慧平臺管理巡檢任務、監測大數據預警信息、統一決策指揮的實際操作。在參觀的過程中,調研組專家對公司廣泛應用無人機和數智化技術,推進智能巡檢體系建設的創新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
“傳統使用固定翼無人機進行作業的過程中,需要班組人員開車把無人機帶到特定巡檢地點,安裝機翼和電池,規劃好航線之后,還需要等待無人機巡檢完畢后再將無人機帶回。我們探索建成了全自動的輸電運檢垂起固定翼無人機巢,能夠進行自主換電、根據計劃自主飛行。”在機巡中心,工作人員向調研組介紹了公司在無人機巡檢領域的創新成果,“通過我們的機巢應用,不僅節省了人力成本,還能夠滿足全天候、無間斷的戶外巡檢要求。”
調研組了解到,無人機巡檢作業管理中心負責過多項國網公司、省公司重點任務,圓滿完成世界最高電壓等級±1100千伏吉泉線直升機帶電作業,在國網系統率先建成基于PMS3.0架構和業務中臺的無人機自主巡檢樣板間,實現無人機自主巡檢規模化應用,應用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實現通道不間斷快速巡視,有力保障了大電網安全,受到國家能源局、安徽省政府及國網公司主要領導的肯定。
機巡中心工作人員為調研組講解作業無人機設備
在安徽電網輸電智能巡檢中心,工作人員向調研組介紹了針對特高壓重要輸電通道的防護措施。安徽省內的特高壓密集輸電通道是國家電網西電東送的“高速路”,是“經濟線”更是“政治線”,線路防護任務重;這些重要輸電通道多處于地理環境復雜、植被茂密的野外地區,線路防護難度高。為更好維護特高壓線路重要輸電通道的安全,安徽送變電公司構建了外部政企聯防網絡和內部立體防護體系,多措并舉維護重要輸電通道輸電安全。
一方面,安徽送變電公司通過推動省內重要輸電通道全部納入地方防災救災減災體系和安徽省電力法法治管理范、建立省市縣三級電力設施保護的實體化機構、促請地方公安部門成立警企聯勤辦公室等措施,廣泛聯合地方公安、自然資源、應急、林草、氣象等相關部門,形成了協同管理、共同維護重要輸電通道輸電安全的合力。
另一方面,公司通過加強人工巡視、在線監測和無人機等手段應用,構建了重要輸電通道“星天空地”的內部高標準立體防護體系。“星”是指試點開展衛星遙感巡視,構建“隱患月度普查、風險每日預報、告警分鐘推送”的重要輸電通道隱患衛星遙感管控機制;“天”是指深化無人機自主巡檢應用,實現桿塔關鍵點的自主巡檢、自動測溫;“空”是指部署雙光譜監測裝置、激光雷達放外破裝置、微拍視頻裝置等在線監測裝置,實現對山火、冰、外破等情況的監測預警;“地”是指織密“4+6”人巡護線網絡,建設運檢站、中心驛站、護線之家、駐點帳篷“4級護線堡壘”,打造專業護線員、屬地護線員、群眾護線員、義務護線員、政企信息員、警企信息員“6級群防鏈條”。
勞模帶動,實訓育才,打造高素質的新型勞動者隊伍
新質生產力的形成,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既需要能夠創造新質生產力的“高精尖”科技人才,也需要大批具有扎實理論知識、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的應用型人才。
人盡其才百事興。安徽送變電公司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基本定位,既著重培養具有科技創新能力的“頭雁”,又重點培育躬耕在生產一線、熟練掌握生產技能的工匠型人才,通過實施開放靈活引才政策、為科技人才搭建創新平臺、成立勞模創新工作室、建設輸變電專業實訓基地等舉措,打造了一支高等級人才競相涌現、核心技能人員持續充實的新型勞動者隊伍,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成立勞模創新工作室是安徽送變電公司為優秀人才提供創新環境,發揮優秀人才帶動作用的重要舉措。公司當前擁有“王開庫勞模創新工作室”和“吳維國勞模創新工作室”兩個勞模創新工作室。走進“吳維國勞模創新工作室”,調研組一行聽取講解員介紹了±1100kV帶電作業“世界第一人”吳維國從事超、特高壓輸電線路帶電檢修、運維管理工作,攻克超、特高壓帶電作業技術難題的事跡,了解了吳維國帶領的帶電作業班專業化的作業流程,參觀了智能接地線、智能型屏蔽服、交直流特高壓輸電線路帶電作業電位轉移棒等帶電作業班的創新成果。
調研組了解到,“吳維國勞模創新工作室”掛牌于2017年,主要由技術骨干、帶電作業、運維管理人員組成。依托“吳維國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電作業團隊累計獲得國家級管理創新獎1項、省部級科技創新獎5項,國家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35項。研制出12項(套)帶電作業專用工器具,填補了國內外帶電作業技術、裝備、體系、標準諸多空白。
人民論壇調研組參觀安徽送變電公司培訓中心
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加快培養與創新技術和高端產業相匹配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安徽送變電公司聚焦技能人才、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培育,建設輸變電專業實訓基地,為電網建設、運維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提供了堅強支撐。調研組了解到,當前安徽送變電公司建設了線路專業實訓基地、變電檢修專業實訓基地和輸電運檢、無人機實訓基地,基地內培訓設施設備齊全,可開展線路、變電、修試等專業共計56個實操培訓項目。同時,基地根據培訓項目需要針對性建設組塔實訓場、高壓電纜頭制作與附件安裝實訓工位、無人機仿真模擬實訓室等,滿足常態化開展理論與實操結合的技能培訓需要。
在宏源工業園實訓基地,調研組參觀了實訓基地的室內綜合實訓區和辦公區、培訓教室。在室內綜合實訓區的VR體驗室,調研組了解了如何通過VR設備讓學員體驗立塔關鍵工序操作、感應電觸電傷害,幫助學員深刻理解安全文明施工的重要性,直觀掌握組塔施工關鍵工序和工藝要求。調研組還了解到,實訓基地不僅能夠為安徽送變電公司員工提供培訓,還承擔著國網安徽省公司和其他外部單位的培訓項目,為電力行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當前,安徽送變電公司是國網系統內兩家擁有“雙首席”的送變電企業之一。擁有省公司高級專家5人,地市公司優秀專家19人,國網特級技師2人。擁有注冊電氣工程師4人,注冊消防工程師2人,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1人,注冊一級建造師229人、注冊二級建造師88人,其他注冊類66人數量穩居全國同行前列。
搶抓機遇、厚植動能,建設一流送變電企業
實地調研結束后,人民論壇調研組在安徽送變電公司宏源大廈辦公基地召開座談會,安徽送變電工程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焦劍向調研組介紹了安徽送變電公司基本情況,講述了公司從立足省內到走向全國,從高壓電網建設到超高壓、特高壓電網建設的跨越式發展歷程。人民論壇調研組專家對安徽送變電公司在自主創新、科技應用、人才培育等方面的實踐探索給予了高度肯定,并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建議。
“從2006年開始,我國開始發展特高壓技術,推進特高壓輸電工程建設,我們公司抓住這個機遇,大刀闊斧地去搶占特高壓市場,不斷攻克特高壓工程建設難題,公司發展進入‘快車道’,從而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當前我們的施工足跡遍布全國29個省,承建特高壓工程數量位居全國同行業前列。”焦劍向調研組介紹說,“當前我們在核心業務外,也正在發展變電檢修、智能機巡、電纜施工等拓展業務,推進公司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新質生產力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除了以科技創新創造更高技術含量的勞動資料,以引才育才培養更高素質的勞動者隊伍外,安徽送變電公司還通過搶抓新的發展機遇、拓展新的業務領域,使勞動對象的范圍進一步擴大,進而厚植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質生產力,加快一流企業的建設。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未來研究會常務理事及智庫專家程萍認為,安徽送變電公司立足自身深耕的行業領域,勇于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塑造了新動能、新優勢,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內生驅動力,切實推動了國企做大做強。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督學專家,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張玉杰指出,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是世界一流企業的主要特征。安徽送變電公司通過發揮創新引領的關鍵作用、推動特高壓電網建設和運維智能化、大力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和高素質技能人才、構建現代企業治理模式,已經成為綜合實力國內一流的送變電企業。今后企業以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送變電企業為目標,為長三角一體化建設世界一流經濟區做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