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件文物里的中國故事》是中國歷史研究院首次推出的歷史普及讀物,中國歷史研究院交辦委托項目“十件文物里的中國故事”的結晶,力邀有深厚學養的十位專家學者,用十件“國寶級”文物講述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
本書由項目主持人鞏文選取不同時期、不同質地、各具特色的典型器物,分為文明起源、宅茲中國、大國風范、東方欲曉四個篇章,從不同側面講述中國故事,最終完成《金翼善冠——明十三陵的考古故事》《蟠龍根脈——中華精神“圖騰”的面世》《碧龍耀世——“超級國寶”的前世今生》《絕品象牙杯——揭秘傳奇的“婦好”》《發現“中國”——道不盡的“何尊”身世》《精工之巔——“犧尊”再現的西周時代》《錦繡中國——神秘的“五星”織錦》《“來通”縱橫說——國際范兒的獸首瑪瑙杯》《畫中市井——玄機四伏的〈清明上河圖〉》《一刊驚世——尋蹤〈湘江評論〉那些事》共10篇稿件。
在幾百萬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世界上各個地區的人們經歷了從野蠻到文明、從相對孤立到緊密聯系、從緩慢發展到快速進步的偉大變革,創造了姹紫嫣紅的文明和五彩斑斕的世界,推動文明社會向著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共同繁榮發展不斷邁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形成、發展及其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是前人的‘百科全書’,即前人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的總匯。”在新時代,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我們只有從人類社會歷史中汲取更多智慧和滋養,才能弄懂今天的世界為什么是這樣,才能搞清楚明天的世界往哪里去,才能把握當下中國和世界應該行進在什么樣的發展道路上。
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的成立發來賀信,指出:“歷史是一面鏡子,鑒古知今,學史明智。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個優良傳統。”賀信閃爍著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光芒,是新時代中國史學繁榮發展的綱領和指南,為新時代中國史學研究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提供了根本遵循。為人民做學問,是新時代中國史學的鮮明底色。
“大家寫小書”歷來為中國學術界所倡導,也是中國史學的優良傳統。在新時代,我國史學工作者接續奮斗、潛心治學,在若干重大歷史問題上取得一系列新認識、新觀點,但是其中的大多數卻并不為大眾所知。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歷史知識的渴求與日俱增,回應時代關切,滿足人民群眾對歷史知識的多方面需求,是新時代史學工作者理應承擔的使命。將專業性、前沿性的史學研究成果有效轉化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普及性資源,使高深晦澀的史學研究成果走出“象牙塔”,走入尋常百姓家,把更多科學的、真實的、客觀的歷史知識傳播給大眾,是新時代史學工作者理應肩負起的責任。
通過撰寫這套書,我們希望以生動清新的風格,嚴謹樸實的文風,通俗易懂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在史學家的筆下,沉寂的人類歷史展現出真實而生動的面貌,“復活”的各類出土文物更加妙趣橫生,當人們暢游在史學知識海洋中時,不僅僅是對古老歷史、燦爛文明的凝望,更能夠從中領略到歷史的博大精深、感悟到文明的源遠流長,從而在對歷史的回望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加滿懷信心地走向未來。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