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穿梭千年,文明草蛇灰線。在影像主導的“視頻”時代,讀到這樣一本書,是一種緣分,更是一份禮遇。在作者的文本實驗中,文字通過言語的形式,穿透歷史與未來,橋接方法與實踐,用十個各有千秋的詞語,歷行百代,在或明或暗的文明內部,鉆取了一個觀測、洞悉時代的通路。虛與實、物與我、社會與個人、生命與文明都在這些熟悉的“詞”中緩緩展開他們丈量時空的痕跡。綜而言之,書的研究內容、寫作方法和價值關懷均予人啟示:
第一,從內容層面,十個動名詞為理解文明內部物質與文本的關系,提供了一種特別的視角。“碼、隔、商、虛、留、卷、詐、社、代、容”,在時間坐標上,淘選的這十個字,關聯了不同空間里的“物”,如馬與二維碼、青銅鬲與新冠病毒、圖騰與商業、昆侖虛與數字墟、石榴與記憶、裝飾畫與人口、謊言與魔術、祭祀與虛擬集會、中介與替代、容器與人機宇宙,在文明的內部這些字面上毫無關系的“物”在“文本”的作用力下,密密層層地聯結著,構成了我們理解當下時代各種現象的切口。
第二,從寫作層面,縱橫千里的書寫方式為體察異構世界的明線與暗理,提供了一種特別的方法。嚴格意義上,這本書是有關十個“詞”的歷史和傳播學研究,但在寫作上卻擺脫了學術論文的窠臼,把異構世界里紛繁復雜的現象和問題、詞語和對象,“草蛇灰線”地鋪滿每個章節,既可以看到考究考證的學術研究,也可以看到有數有理的調研報告,既可以看到注釋注解的精研謹慎,也可以看到文采文思的豐茂飛揚,這樣的書寫,將“詞”之內外的明暗,或直截了當,或內蘊深刻地傳達到字里行間。
第三,從價值層面,這場文本實驗為洞悉勾連時空的語詞與哲學,提供了一種特別的智慧。這本“小”書,在某種程度上,更像是一場貫通當下與明天的實驗,作者的雄心不僅在于“淘”滌物理時空里一個個鮮活的“詞”,更在于通過“語言”詮釋何為“有機”的理論實踐——一種步入異構世界的文本實驗,一次深入社會機理的方法論意義上的嘗試,一場探入語言哲學的學術關切。從研究到成書,從成書到繼續實驗,這樣的智慧和努力,提供了一種可能性的同時,更提供了一種可行性。這對于時下的研究者和從業者,無不是一種勉勵和敦促。
在閱讀的體驗中,我會時常映射到極為個人的知識感覺,興許因為之前做過新聞記者,亦做過研究者,眼下正在做一名技術工程師,便更能理解在“文本”與“物質”,“話語”與“技術”,“方法實踐”與“哲學理論”之間,隱形但明亮的聯結,也更能體會作者從業界回歸學界,透過此書正在作出的努力。縱然,任何一種書寫方式、任何一種觀點表達,都會不可避免地帶有作者們強烈的意愿,但仍絲毫不會干擾到我們在這樣的書寫方式和觀點表達中,收獲閱讀和思考帶來的暢意。(作者系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