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發布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全國累計建成5G基站364.7萬個,5G用戶普及率超60%,具備千兆網絡服務能力的端口2456萬個。“基礎設施建設適度超前、技術創新加快突破,一季度我國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趙志國介紹,一季度,電信業務收入達到4437億元,同比增長4.5%;高中低頻段全覆蓋5G輕量化商用驗證完成;全球首條400G全光省際骨干網鏈路正式商用。
在行業應用方面,5G應用已經融入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74個,在工業、礦業、電力、醫療等重點領域大規模推廣,“5G+工業互聯網”項目數超過1萬個,應用賦能向核心控制環節加速拓展。
走進四川嘉陽煤礦遠程采礦中心,工作人員身著藍色工作服坐在電腦桌前,屏幕上呈現的是井下煤礦開采的實時畫面,左手點擊按鈕、右手控制遙感,簡單操作就完成了煤礦采煤生產工序。
“曾經,掘進采煤都是先用炮炸開,再由工人拎著鋤頭、風鎬一點點挖,肩挑背扛把煤炭運出來。如今,有了機械化設備和5G網絡,人在地面上就可以操作地下采煤,而井下作業人員主要負責巡檢機械狀況。”中國煤科重慶研究院總經理劉程認為,5G技術給煤礦帶來的最大改變是助力煤礦建成少人或無人工作面,實現煤礦開拓、采掘(剝)、運輸、通風、經營管理等過程的智能化運行。最終將人從繁重、危險的場所解放出來,對于提升煤礦安全生產水平、保障煤炭穩定供應具有重要意義。
在中興通訊等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11月,嘉陽煤礦5G入井項目完成建設并投入運行。這實現了生產網絡與公網高度隔離,業務數據的本地流轉,井上井下工業環網、視頻回傳網絡、調度網絡等多條網絡之間的數據互聯互通,有效解決了井下數據通信受阻、無線網絡卡頓、通話網絡不流暢等痛點,為智能化開采遠程操控提供了高質量網絡支撐。
“在5G網絡和智能化開采設備共同推動下,原來需要20多個人才能完成的開采工作,如今僅需2個人就可以實現同樣的煤炭產量。‘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是我們打造智慧礦山的宗旨。我們把職工從不安全的崗位上解放出來,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其勞動強度。”嘉陽集團總經理范勤英表示。
“我們將進一步鞏固提升信息通信業競爭優勢和領先地位,加快5G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持續推動5G-A、5G輕量化等技術演進和產品研發,強化技術儲備,加大6G、萬兆光網研發力度。”趙志國說。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5G發展和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2023年)》認為,5G-A在5G向6G演進過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將為5G在個人和行業應用發展中定義新目標、提供新能力,釋放5G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疊加倍增作用。
前不久,中國移動北京公司在北京亦莊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永昌路段完成5G-A網絡覆蓋,這是北京首條同時部署了5G-A網絡和車網算力協同技術的車聯網試驗道路。在全長5公里的道路上,北京移動用19座基站搭建了一張5G-A車聯專網,超大帶寬和穩定低時延為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提供了強大助力。
中國移動北京公司經濟技術開發區營銷服務中心總經理滿林告訴記者,5G-A網絡支持海量數據傳輸,類似無人車日常AI訓練數據就可以實現“傳送自由”,從以往只能在夜間閑時上傳變成可實時回傳至算力平臺,幫助無人車實現行車地圖、駕駛模式以及行為模型的快速迭代升級。此外,通過5G-A基站與邊緣算力相結合,一邊實時處理數據,一邊將訓練推理能力推送給車輛,既能為車輛節省超過30%的算力消耗,也能讓無人車運行更加平穩安全,執行遠程脫困等實時指令更機動靈活。
“2023年是5G-A國際標準制定的關鍵之年,要以5G-A新能力牽引產業創新發展,以跨界融合釋放5G-A價值,以開放合作共建5G-A創新生態。”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建議。
趙志國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加速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持續加快工業互聯網的規模化應用。加快出臺創新信息通信行業管理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意見,更好地為經營主體服務。加強技術保障能力建設,提升行業網絡和數據安全管理水平,促進網絡和數據安全產業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