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湖北宜昌市把高質量發展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全力做好“強工業、興產業,抓招商、擴投資,降成本、優環境”三篇大文章,持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為加快建設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級宜昌提供堅實支撐。
數據顯示,2023年宜昌平均每天開工億元以上項目4個、竣工3個,投資增速達10%。新能源電池產能達到70吉瓦時,建成智算605P、全省第一,電子化學品產能達到36.5萬噸、全國第一。
助推產業迭代升級
招商引資是實現新型工業化的引擎。2月18日,年后上班第一天,宜昌市就召開推進新型工業化和高質量招商引資大會,并出臺《關于推動招商引資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措施,吹響了以更大力度推進招商引資的集結號。
近年來,宜昌統籌“育”與“招”的關系。在全力服務好已落地工業項目的同時,聚焦現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裝備、大數據和算力、文化旅游等產業重點領域,精準卡位布局,以更大力度推進招商引資,以項目源源不斷助推產業迭代升級。
“近三年,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610個,開工入統項目1579個,開工入統率60.5%。”宜昌市招商局負責人介紹,宜昌圍繞主導產業鏈上下游、供需端,編制產業鏈招商圖譜和路線圖,謀劃了一批標志性、引領性、重量級項目。
目前,宜昌在建、擬建新能源項目總投資超2600億元,已建成磷酸鐵鋰電池產能70吉瓦時,實現了從磷礦到磷肥,到新能源材料,再到動力總成和高端裝備制造的“三級迭代”,極大增強了經濟發展的韌性。
集群式招商的魅力是能夠化被動承接為主動招引,構建產業生態。產業基礎薄弱、工業塊頭小的點軍區因此實現了高質量發展的逆襲。
在“數字中國”建設大背景下,點軍區正在“白紙作畫”。最近兩年,圍繞“芯池神網”產業主線,陸續招引依迅北斗、阿里云、燧原科技、中科曙光、天卓網絡等數字經濟頭部企業32家,建立了以“算力為支撐、算法為核心、應用為驅動、智造為引領”的數字經濟生態,成功獲評全國“縣域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全省數字經濟標桿園區。
3月29日,宜昌迎來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共與34家企業簽訂合作協議。項目涵蓋現代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及高端裝備、生命健康、文化旅游、大數據和算力經濟等領域。其中,100億元及以上項目有9個,總投資1070.22億元。
宜昌市招商局局長周京媛表示,宜昌將實施一個重點企業、一個產業鏈條、一個發展片區、一批配套措施、一個評估團隊“五個一”工作模式,進一步加強專業招商、駐點招商、園區招商,力爭全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不少于1000個,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
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出來了,出來了。”1月18日,位于宜昌猇亭區的湖北興瑞硅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5000立方米/年氣凝膠絕熱氈裝置試車成功,第一批氣凝膠產品成功下線。
努力向“高”和“新”挺進,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方向。突破一個技術,往往能夠創造一個細分產業,盤活一個大行業,激發出大量的投資和消費需求。宜昌堅持以創新驅動升級傳統產業、提升優勢產業、壯大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突破關鍵“卡脖子”技術。
“一粒小酵母、闖出大世界。”去年12月,由湖北省重點研發計劃支持開發、安琪酵母申報的酵母蛋白被國家衛健委列入新食品原料目錄。這是微生物領域第一個獲批的蛋白原料,更是我國在食品原料領域邁出的重要一步。
安琪集團酵母與菌種資源技術中心總經理孫雅芳介紹,公司儲備的4000多個菌株、5萬多個備份受到華中農業大學及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的青睞和支持,共同推動“農業微生物資源發掘與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在宜昌建設落地,這也是宜昌唯一一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去年實驗室研發投入超10億元,新上市產品銷售收入占總收入超過10%。
4月15日,宜都市湖北天宜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焊花閃閃,工人們正抓緊趕制輸送設備,一派火熱的生產景象。“各類產品訂單已排至6月,每月實現銷售額近2000萬元,預計全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以上。”該公司董事長黃俊杰告訴記者,企業把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耕物料輸送設備制造領域,逐步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現擁有專利技術92項,參與制定8項國家或行業標準。
作為中小企業的“排頭兵”,一批像“天宜”這樣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正在宜昌崛起,成為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推進力量。宜昌順勢而為,制定出臺了《市級領導領銜“四上”企業招引培育工作方案》《宜昌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型)培育管理暫行辦法》,以政策之實推動“專精特新”增量提質。2023年,該市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8家,總數達到68家。據介紹,宜昌今年將重點圍繞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培育一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擁有較高市場份額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
推進新型工業化事關宜昌高質量發展全局。事實上,過去“三高兩低”的工業化發展模式已經沒有發展空間,更不可持續。宜昌市市長馬澤江表示,必須堅持先立后破,立足現有基礎、發揮已有優勢,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根據宜昌市出臺的《關于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實施方案》,該市將進一步做強現代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壯大生命健康產業集群,做優新能源及高端裝備產業集群,培育大數據及算力經濟產業集群。
不讓項目多等一天
好的營商環境是穩定預期、提振信心的壓艙石,是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強磁場”。近年來,宜昌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以經營主體需求為導向,以控制成本為核心,促進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有經營主體評價,在宜昌辦事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用機器審批取代人工審批,用數據共享取消證明事項。這兩年宜昌不斷深化“智簡審批+無證明城市+精準監管”改革,持續減時限、減流程、減材料、減跑動。
2023年,宜昌各地各部門對標國際國內一流標準,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積極推動各項改革先行先試,精心開展首創性、差異化探索。通過一大批改革探索成果,打造“低成本洼地”,為企業“減負擔、添信心”。
不讓項目多等一天、不讓工期多誤一秒、不讓企業多跑一步,是宜昌所有項目建設專班的座右銘。近年來,宜昌創新推出集成辦、集約辦、容缺辦、智慧辦、精準辦“五辦”審批服務模式,以最短時間、最快效率落實企業訴求、保障項目進度。據介紹,寧德時代邦普從簽約到開工僅用時52天、從開工到試產僅用時300天。欣旺達東風從簽約到開工僅用時42天、從開工到設備進場僅用時233天,不斷刷新“宜昌速度”。
“在宜昌辦企業一個重要的底氣就是負擔小、成本低、政策好。”宜昌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鄧明亮介紹,去年宜昌規上工業企業百元營收成本77.2元,較上年同期降低0.2元。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同比下降0.44個百分點。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3.36%。
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正向反饋。數據顯示,2023年宜昌凈增經營主體10.6萬戶、新增“四上”企業1555家,創歷史新高。這是廣大企業家用實際行動對宜昌市營商環境投出的“信任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