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談科技自立自強】
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高??萍紕撔乱吆孟?ldquo;新”提“質”之路。
作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高校需深刻認識和把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堅持用系統思維謀劃,向“新”發力,聚焦前沿突破。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高校應走出已有學科專業的“舒適區”,增強學科專業布局的前瞻性和引領性,布局適應未來產業、新興產業的新學科,強化新興交叉學科內涵建設,打造新質生產力的學科生長點。要加強有組織科研,優化科研工作體制機制,釋放創新活力,增強基礎科研水平,向科技的深度和廣度進軍,產生更多“從0到1”的顛覆性技術、交叉性技術、原創性技術。
提“質”發展,賦能產業前行。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匯點,要以一體推進教育改革、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高質量發展為抓手,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高質量建設,邁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要擔負好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大任務,加快本碩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著力培養能夠解決“卡脖子”問題和引領未來發展的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優秀工程技術人才;要搭建科技創新人才的成長平臺,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破五唯”“立新標”并舉,為激發更多具有創新思維、創新勇氣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活力營造良好生態。同時,要著力推動“從1到10”的高質量轉化應用,打通先進技術、創新人才與產業一線的交互路徑,推動現代產業走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為實現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雙向賦能,近年來,我們與地方政府共建了“長三角智能制造與裝備創新港”,聚焦前沿理論、關鍵技術、裝備應用,集成整合了學校科研大團隊和科技創新資源,吸引西北工業、和平重工等龍頭企業集聚到原始創新最前端,實現高校和企業在物理空間上“零距離”,科研人員可以深度參與企業研發應用工作,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協同進行。目前,創新港在智能焊接與高效增材技術等領域已經實現裝備應用。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形勢逼人,使命催人,時間不等人。高校要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把科研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產業創新優勢,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作者:付夢印,系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