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以高遠的歷史站位、寬廣的國際視野、深邃的戰(zhàn)略眼光,深刻回答了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根本問題,為推進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質量推進網絡強國建設,互聯網已經融入到了人們工作、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青年大學生是網民構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已成為新時代思政教育必須直面的重要場域。隨著互聯網技術快速升級,網絡環(huán)境日新月異,“網絡思政”的內涵及外延也在不斷豐富和拓展,思政課教師要在“網絡思政”的運用上發(fā)揮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做到善作善成,切實提升思政育人實效。
活用巧用網言網語,打通師生溝通的“玻璃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同時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加大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發(fā)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當代青年大學生是網絡中的“原住民”,他們是網言網語的創(chuàng)造者、高頻使用者。“i人e人”“社牛”“搭子”“脆皮”……面對一系列層出不窮的網絡熱詞,思政課教師應主動了解,活用巧用網言網語,講好思政故事。網絡語言往往簡約個性,能夠用簡短的話語表達海量的信息和情感。授課過程中,巧妙、適時地拋出一句,不僅可以增加思政教學的親和力和吸引力,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還能夠起到很好的“點睛”效果,增強授課內容的說服力。網言網語往往自帶幽默屬性,可以讓學生產生愉悅的學習感受,延長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可以增強課程的互動性,讓思政課不再是老師個人的“尬聊”,而是師生雙向的愉悅互動。網言網語的運用可以讓理論化、抽象化的授課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增強思政課教師的闡釋力和對學生的說服力。全民網絡時代,思政課教師不能拘泥于傳統(tǒng)的授課思維和話語方式,而要開放主動地學習適合當代青年學生的語言符號和話語體系,也要不斷夯實自身理論基礎,在思政教學中使用網絡語言時做到有理、有利、有節(jié)。
精用妙用網絡短視頻,打造啟智潤心的“金鑰匙”。3月27日發(fā)布的《中國網絡視聽發(fā)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絡視聽用戶規(guī)模達10.74億人,網民使用率98.3%,網絡視聽“第一大互聯網應用”地位愈加穩(wěn)固。如今,網絡短視頻因其時間短、內容精、充滿個性與創(chuàng)意而迅速崛起,深受大學生群體喜愛。過長的影音視頻植入,會讓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也容易導致喧賓奪主、本末倒置。而網絡短視頻以3分鐘以內居多,有著“短而精”的特點,能夠在教學實踐中起到很好的鞏固強化、轉場串聯作用,授課教師可以根據授課需要自主靈活地對短視頻進行具體分布,形成授課內容的問題鏈、故事鏈。除此之外,網絡短視頻更新速度快,特別是一些現象級的優(yōu)質短視頻,教師在面對教學資源的選擇時可以優(yōu)中選優(yōu)、有的放矢,第一時間將重點、熱點的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融合進教材、課堂和學生頭腦。與此同時,思政課教師也要做好短視頻資源的甄別工作,避免低俗化、消極化、片面化、過度娛樂化的短視頻進入課堂。在“大思政”和“三全育人”背景下,學生處、團委、各團學組織等要形成合力,運用網絡短視頻思維,圍繞學生身邊熟悉的地點、案例、人物等打造更接地氣、更符合學生實際的優(yōu)質原創(chuàng)短視頻,這會更好地提升學生學習思政知識的自我效能感。實踐過程中,短視頻在追求感染力和共鳴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其學理性和知識性,只有引人入勝的音樂和精美震撼的視覺效果,沒有科學知識支撐,教學效果也勢必會大打折扣。
多用善用網絡工具,掌握課程反饋的“顯微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創(chuàng)新是時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躍的群體,思政課建設要向改革創(chuàng)新要活力。近年來,各式各樣的網絡新媒體教學工具層出不窮,為推進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建設智慧課堂、延展思政課堂的長度提供了極大便利。善用網絡工具,將其貫穿于課前準備、課中運用、課后考核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對于幫助思政課教師全方位監(jiān)測教學過程、改善課程管理、提升課程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開課前或初期,可以借助網絡工具進行充分的學情調研,了解學生專業(yè)背景、理論基礎、課程期待等內容,讓思政課教師在授課時更有針對性。授課過程中,借助網絡工具進行隨機提問、投票統(tǒng)計、彈幕云圖等實時互動,從而提升學生參與度和效能感,也能讓思政課教師更好地掌握學生對重難點問題的理解程度,有效把控授課節(jié)奏。與此同時,作為思政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豐富的網絡慕課等資源可以打破時空界限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共同打出思政育人“組合拳”。課程考核環(huán)節(jié),近年來,一些高校開始借助網絡平臺和網絡工具實行無紙化考試或在線閱卷,既方便了試卷的留存和追溯,又可以通過多個教師共同閱卷減少出錯率,有效避免閱卷者的主觀差異。
(作者: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學基地研究員、天津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張新宇)
【本文系2021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網絡思政視域下高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實踐路徑研究》(課題編號:EIE21029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