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
“春江水暖鴨先知”。在經濟復蘇進程中,中小企業的運行狀況無疑蘊含最前沿的市場信息。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數據顯示,年初以來,中小企業產銷狀況持續改善,企業發展活力持續釋放,回升向好勢頭進一步鞏固。從生產方面看,今年前2個月,中小企業采購指數為51.4%,持續處于景氣區間,小微企業用電量同比增長4.5%,同比上升7.3個百分點,特別是“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用電量保持兩位數增長。這不僅顯示企業預期回穩向好,而且說明企業生產動力明顯增強。從銷售方面看,今年前2個月,中小企業出口指數為52.4%,同比上升2.5個百分點,持續處于景氣區間,有力支撐了外貿形勢回暖向好。據海關統計,今年前2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8.7%,其中,出口增長10.3%,進口增長6.7%。與此同時,中小企業內貿指數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至48.3%,顯示內需也保持恢復態勢。中小企業是我國最廣大的市場主體,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當前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勢頭反映了中國整體經濟的復蘇節奏加快。
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財稅、金融等各項政策支持力度。在財稅方面,對小規模企業減免增值稅、減半征收資源稅等,實施小規模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以及個體工商戶減半征收個人所得稅等。在金融方面,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力度,包括實施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等政策組合。其他系列政策還包括:強化中小企業政府采購支持,進一步擴大中小企業采購份額;落實社會保險補貼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穩崗擴崗;實施創投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眾創空間稅收優惠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上述政策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多項政策將延續至2027年底并不斷優化,不僅在經濟周期下行調整時能夠為中小企業保駕護航,而且在經濟復蘇進程中為中小企業提供助力。
為進一步推動中小企業發展質量提升和效益改善,目前國家正在加快建設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今年將在現有200個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的基礎上,新增建設100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特色產業集群有利于形成集聚效應,通過專業化分工、知識擴散、資源共享、公共成本分擔、物流成本降低等渠道,全面改善中小企業效益,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同時,特色產業集群也有助于加強中小企業與上下游市場以及勞動力市場的緊密聯系,提高中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從宏觀層面看,特色產業集群建設不僅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而且能夠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促進當地就業和創新創業,形成良性循環。事實上,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建設正在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據統計,截至2023年,縣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全國總數的25.6%,為提高縣域經濟發展水平、提升創新能力、培育特色產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為加快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和更好發揮集聚效應,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將推進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能夠提升專業化分工水平、加快知識擴散、促進資源共享和公共成本分擔、降低物流和信息成本,從而使特色產業集群的集聚效應得以更充分地發揮。也正因如此,中央財政連續3年支持4萬多家中小企業實施數字化改造,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長期以來,廣大中小企業發展面臨市場資源不足、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較弱、同質化低水平競爭等問題,難以深度參與到重要產業發展和核心產業鏈供應鏈建設之中。接下來,要進一步促進發揮鏈主企業的龍頭作用,讓更多中小企業參與到重點產業的發展中,同時政府搭建平臺,讓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通過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建設以及相關數字化賦能、平臺建設等配套舉措,中小企業將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不斷做大做強,成長為“專精特新”企業。
(作者:劉曉光,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講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