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電影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票房數據亮眼、類型日益豐富。特別是隨著科幻片等類型影片的增多,科技創新與電影工業更為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電影工業化成為一個重要課題受到關注。在中國電影工業化發展之路上,青島扮演著重要角色,近兩年大片頻出。在探路電影工業化的過程中,青島釋放著什么樣的能量?又面臨著哪些困境?
剛過去不久的2024年春節檔,《熱辣滾燙》成為電影市場的一抹亮色,山東青島是其拍攝地之一。在此前的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上,在青島拍攝的4部電影共獲7個獎項。從《長城》《環太平洋2》到《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獨行月球》《萬里歸途》,再到“封神”系列電影等,青島制作、青島出品的大片成為熱門檔期不可或缺的存在,青島影視基地也成為享譽業內的中國電影工業基地。
青島何以成為電影工業化的探路者?有著怎樣的優勢和不足?在推動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中釋放著什么樣的能量?探索之路又面臨哪些困境?對此,記者深入青島影視基地調查采訪。
差異化突圍
近年來,電影工業、電影工業體系成為業界、學術界經常提及的熱詞,中國電影也走上了現代電影工業體系快速發展之路。面對北京、上海、橫店、無錫等影視基地、數字產業基地的迅速崛起,青島這個后來者壓力很大。
“需要差異化突圍,建設一個真正對標國際水準的超大規模影視基地,為中國電影工業化賦能。”青島東方影都產業控股集團總裁孫恒勤說。
在位于西海岸新區的靈山灣畔、朝陽山下,青島開始了一場著眼未來的布局:以東方影都為龍頭,建設“東有靈山灣、西有藏馬山”、輻射青島全域的影視基地,并提出了3個層級目標:一要建成以東方影都為龍頭的影視工業化制作基地;二要打造影視文旅目的地,開發自身影視文旅產品,實現高價值鏈收益;三要打造面向世界的影視文化交流中心,成為影視文化匯聚地。
2013年,青島影視基地龍頭項目青島東方影都正式啟動,歷經4年零7個月竣工落成。這座占地170萬平方米的影視產業園配置了40個國際標準攝影棚、32個置景車間,配建有數字影音中心、影視虛擬拍攝制作平臺等硬件設施,為科幻電影和工業大片的拍攝制作提供了有力支撐,成為《流浪地球》、“封神”系列的最終選擇。
“青島東方影都擁有大量專業影棚,現代化程度非常高。”在電影開拍前,“封神”系列電影導演烏爾善曾前往多地考察,最終選擇了東方影都作為置景拍攝地。烏爾善透露,“封神”影片中姬發和騎兵騎馬穿越朝歌森林的場景對攝影棚要求非常高,對比下來,青島東方影都萬米棚是唯一一個可以實現該鏡頭拍攝的攝影棚。
置身于萬米棚,記者感受到龐大空間帶來的震撼。9層樓高,相當于兩個普通足球場的面積,12個隔聲門、靜音空調、強大的空氣循環系統,都為大型巨制拍攝提供了可能。
園區工作人員陳方健介紹,烏爾善在選場地時進行過專門測算,影片拍攝需要搭建一個原始森林場景,萬米棚的面積和高度都能滿足要求。為配合演員騎馬奔跑并完成拔劍出鞘一鏡到底的拍攝需求,烏爾善在棚內搭建了長達168米的跑道,從而呈現出震撼的視覺效果,“騎兵鏖戰的大場面在戶外拍攝需要打光、鋪設綠幕等復雜環節,在棚內拍攝不受時間、天氣影響,可更好地控制燈光、溫度、濕度等,實現全天候拍攝,有效降低了拍攝成本”。
一流的硬件設施吸引了大批影視劇組在此“落戶”,并創造了中國電影的一個個傳奇。《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新的篇章,《獨行月球》打破了多項影史紀錄,以真實事件為背景拍攝的《萬里歸途》奪得當年國慶檔票房冠軍,其在影棚復刻非洲異國風情的做法給眾多片方打開了置景新思路。
據統計,在青島東方影都拍攝的影片累計票房超300億元。青島影視基地成為中國科幻電影的搖籃,青島也被視作中國電影市場的重要票倉。
全鏈條搭建
太空景、森林景、城市景、鄉村景……穿梭于東方影都多個巨型攝影棚,仿佛走進了截然不同的多維空間。不同景致的搭建,離不開完善的產業鏈支撐。
“電影工業化是規模化前提下的標準化、精細化分工和流程化操作。鏈條體系越緊密、越完整,電影工業化效率越高,青島影視基地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就越強。”青島西海岸新區影視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趙芳說。
為加快推動全產業鏈搭建,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立影視文化產業鏈工作專班,通過“行業主管部門制定產業招商與發展政策,專業招商部門定向招商,國企平臺資本助力,大功能區園區平臺承接,鎮街做好項目服務保障”的招商機制,瞄準產業鏈薄弱環節補鏈、延鏈、強鏈。
“我們通過對外推介和搭建影視周、視聽峰會等活動平臺進行項目招商,園區則側重對劇組尤其是大劇組的招引。”在趙芳看來,相較于引入企業、項目,大劇組往往能帶來更直接的拉動作用,“一個劇組就是一個‘生產工廠’,劇組越大,涉及的產業環節就越多、要求也越高,越能直接帶動配套企業落地生根”。
大劇組招引成為青島影視基地招商引資的主打策略,大劇組的拉動效應也在《流浪地球》、“封神”系列等影視巨制拍攝中得以體現。
希娜魔夫藝術工作室是一家物理特效公司,2015年《流浪地球》拍攝期間,作為供貨方和設備提供方,該公司跟隨劇組來到青島影視基地,進行方向球等特殊道具的制作和六自由度平臺的使用維護。
“《流浪地球》拍完后,我們又相繼參與了《獨行月球》《流浪地球2》等影片的拍攝工作,還在這里開設了青島分公司。”希娜魔夫青島分公司負責人萬博遠說。
“因電影拍攝周期較長,我們在這里待了兩年多,無論是氣候、環境還是生活狀態都比較放松,交通、時間成本沒那么高,有更多時間進行創作。”依山傍海的西海岸新區,讓“封神”系列電影的概念設計師四季“一見如故”,他在青島東方影都成立了末那眾合電影特效工作室,相繼參與《異人之下》《流浪地球2》等影片的拍攝創作。
不僅年輕團隊紛紛加入,資深力量也在此筑巢。北京冬奧會開幕式舞美道具總制作黃寶榮,從拍攝《長城》時便入駐青島東方影都。如今,他將旗下的影視工業超市、影視服務公司、影視服裝研發公司、影視置景公司等都放在了青島。參與過《功夫》《捉妖記》《紅海行動》等影片置景工作的影視置景道具制作專家鐘劍偉也在青島成立了工作室。
大劇組的拉動效應已從青島影視基地輻射至整個青島市的產業布局。“這里的產業配套齊全,鈑金、噴漆、鑄造、3D打印等企業很多,能夠極大滿足我們的產品需求。”萬博遠認為,一部電影的制作能建立在某一區域的工業發展之上,這是中國電影從電影文化到電影工業的一個巨大進步。
全流程服務也是青島搭建影視全產業鏈的重中之重。“我們組建了3個服務機構,目標是把影視制作各方面的服務都做到位。”趙芳介紹,青島西海岸新區影視產業發展中心負責構建全流程服務體系,包括規劃研究、政策扶持、公共服務等,協調各級部門開通綠色通道,搭建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為影視企業、劇組提供項目備案、拍攝協調、政策兌現等服務;青島海發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負責構建影視供應鏈體系,包括影視產業園+外景地、產教融合基地、“1+N”影視上市公司、影視科技平臺、5G高新視頻園區、影視產業基金等,從資金、技術、發行、人才培育等方面全方位參與扶持;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建立涵蓋外聯制片、美術制作、影視器材、吊裝、群演、餐飲、住宿、車輛等服務板塊的一站式影視服務平臺,提供“保姆式”服務。
“各機構相互配合、互為補位,企業、園區不好協調的,我們就多方對接,合力做好融合文章,為電影工業化助力。”趙芳說。
對此,第四次來青島拍攝的制片人楊毅深有感觸:“這里的場景、住宿、車輛配套設施成本較低。就拍攝《極限逃生》來說,西海岸新區不僅幫我們解決了大場景拍攝難題,還將劇組400多人安排在同一酒店住宿、統一管理,大大降低了劇組管理成本。”
楊毅的感受并非個例。為滿足“封神”系列電影劇組的高效管理需求,青島東方影都為劇組開辟了專用食堂,還在園區外提供了大面積置景用地。《流浪地球2》拍攝期間,為滿足劇組機場置景需求,西海岸新區、影視產業園積極溝通協調,使流亭機場太空電梯等宏大場面置景順利完成。
科技化賦能
記者到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5號攝影棚采訪時,正好遇見兩位演員穿著動作捕捉裝備演示打斗場景,旁邊的大屏幕則實時顯示了兩個太空人的纏斗畫面。
“這是我們打造的影視虛擬化制作平臺,主要包含三維掃描系統、動作捕捉系統以及虛擬拍攝系統3個模塊,串聯起完整的數字化制作流程。”三維掃描工程師朱紅昌舉例說,《獨行月球》《流浪地球2》就是通過影視虛擬化制作平臺完成了預演。
在這里,記者還看到了車載三維掃描陣列、球形掃描系統“穹頂光場”等科技感十足的數字制作裝備。朱紅昌介紹,“角色的燃燒、灰飛煙滅等無法進行實拍的危險鏡頭,以及成千上萬人的大場景,都需要通過后期特效來完成。三維掃描系統的相機陣列可采集演員全身照片信息,通過軟件建模生成數字演員”。
在整個電影工業化制作過程中,劇本可視化是極為重要的一環。數字資產制作是劇本可視化的重要基礎,朱紅昌告訴記者:“在這一過程中,演員穿上帶有標記點的動作捕捉服,根據劇本要求走位表演,動捕攝像頭捕捉演員身上的點,把表演運動信息生成動畫,綁定到虛擬角色上,再通過虛擬引擎實時合成到相對應的數字場景中,完成劇本預演。預演鏡頭可用于影視后期數字資產的制作,實現實拍與后期的同步進行。”在預演階段,導演、攝影指導和視效總監可以嘗試不同場景的藝術調度,從中選擇最合適的拍攝方案,但無需承擔實際制作成本。
記者了解到,《流浪地球2》的數字資產和特效場景數量龐大,開機前經過3個月的預演制作,剪輯出一部4小時左右的預演片,確定了演員走位、拍攝角度、景別等。劇組根據預演片完成了實景拍攝。正是有了預演片,實拍階段所有主創人員都明確知道每個拍攝階段要做什么,演員調度、置景、攝像燈光器材準備等方面工作高效完成,節省了時間,提升了效率,實現了制作流程標準化。
“預演鏡頭確定后便發至后期公司,提前近一年就開始了后期制作。如果等影片拍完再進行制作,很難按期上映。”朱紅昌說,“電影藝術是鏡頭與畫面的深度結合,劇本可視化相當于‘數字彩排’,無需主演參與即可查看拍攝效果,是看得見的成本壓縮。”
除此之外,依托影視基地專屬云服務和5G全覆蓋網絡傳輸系統,《流浪地球2》實現4個海外拍攝團隊與國內劇組的實時畫面傳遞、高效溝通和同步拍攝。“我們把紐約等地拍攝的畫面以小于1秒鐘的延遲傳輸到東方影都的攝影棚里,實現實時溝通。”為《流浪地球2》提供跨國同步拍攝技術支持的三界影業團隊負責人劉楊說。
“電影藝術推動科技生產力的發展,科技生產力保障藝術的完整性。隨著拍攝想法的不斷升級,更多設備會推陳出新。”正如朱紅昌所言,隨著影片中“雙生”演員、元宇宙人物角色等超寫實數字人的制作需求逐漸增多,超高精度面部掃描系統應運而生。
在5號攝影棚一角,一個鏤空球狀裝備引人駐足。朱紅昌介紹,這是由上海科技大學Mars實驗室自主研發的超高精度面部掃描系統“穹頂光場”。人臉數字建模可精細到皮膚微結構,每個毛孔都清晰可見,數字資產生成效率由從前的30天壓縮到2天至3天。
在原有影視虛擬化制作平臺基礎上,東方影都產業園還與阿里大文娛達成合作,將在東方影都建設幀享數字影棚,深耕LED虛擬拍攝,目前已在電視劇項目中進行試水。
如今,青島幀享視界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克蘇魯影視科技(青島)有限公司、靈山灣靈山(青島)科技有限公司、超動靈視(青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60余家影視科技企業落戶青島影視基地;LED虛擬拍攝影棚和數字實景棚正在加緊推進;東方影都與青島電影學院合作共建虛擬拍攝產業學院,共同開發數字資產;中國科學院海洋所、嶗山國家實驗室等國家級實驗室也積極“入局”,為電影工業升級開展自主研發,努力打破電影工業技術應用的國際壟斷,為中國電影工業爭取更多話語權。
產業鏈條支撐大片頻出
“電影工業化”如何定義,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發展電影工業化的本質,是在保證電影高質量基礎上實現降本提效。說白了,就是既要把電影拍好,還要省錢、提速。從這個角度說,能夠實現這兩個目標的環節,都應是電影工業化體系的重要鏈條。
現代化影視基地能為電影高質高效拍攝提供全面保障。電影大片一般有場景大、投入高、置景復雜、拍攝周期長等特點,在現代化影棚里布置多種場景,可以不用考慮天氣、光線等因素,實現全天候拍攝,能有效縮短拍攝周期,提高拍攝效率。以青島東方影都為例,這里大片頻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其抓住了建設現代化影棚的重要機遇。如今不少地方積極布局大型現代化影棚,正是看到了電影工業發展帶來的商機。
完善的服務鏈、產業鏈是電影業降本提效的基礎。電影制作涉及環節眾多,從前期創作、置景拍攝到后期制作、出品發行,哪個環節出問題都會降低效率。這就需要完善配套政策,構建全流程服務體系,為影視劇組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產業鏈更是影響拍攝效率的重要因素。設計、美術、道具制作——特別是科幻片特殊物種、設備的設計和制造,無一不倚賴完備的產業鏈條。若拍攝地缺乏近距離供給能力,不具備必要的工業基礎,也會拉長拍攝時間、增加相關開支。服務鏈和產業鏈的優劣事關拍攝效率和質量,是對影視基地乃至整個區域綜合能力的一大考驗。
層出不窮的數字技術是提高電影制作效率的又一法寶。無論是數字演員、劇本可視化、特效制作,還是人臉數字建模,解決的都是傳統方式不可能解決的問題,節省了可觀的人力、時間和資金。不過,對劇組來說,是否能夠運用這些新技術省錢提質提速,既有賴于創作人員對技術應用的認知程度、應用能力,也依托于整個技術應用生態的形成。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成熟,如何用新技術推動數據共享共建、實現電影產業高質高效產出,是中國電影工業體系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