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拍攝的建設中的二號發射工位和遠處的一號發射工位。
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攝
在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裝配測試人員在裝配液體火箭發動機。
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攝
近年來,全球商業航天產業快速發展,成為備受關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2014年以來,全球航天產業收入規模持續增長,2022年全球航天產業總收入3840億美元。其中,衛星產業總收入為2810億美元,占全球航天產業收入的73%,主要包括衛星制造業收入、發射服務業收入、衛星服務業收入和地面設備制造業收入等。
產業規模迅速擴大
商業航天是指以市場為主導、利用商業模式運營的航天活動,內容覆蓋航天技術研發、制造、發射和應用等全產業鏈。業界公認的商業航天產業鏈大概分為上游制造、中游發射、下游應用與運營。目前,營收規模占比最大的商業衛星產業廣泛應用于通信、遙感、導航等多個領域,是商業航天產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是國際商業航天競爭的前沿方向。
當前,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推出的液體燃料火箭發射、可重復利用火箭技術是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的標志性成就,其推出的“星鏈”寬帶專網通信、衛星發射以及商業載人航天和運載等新商業模式拓寬了商業航天產業的應用場景。
此外,美國的亞馬遜、蘋果、波音,英國的一網,加拿大的Telesat,韓國的三星等企業紛紛公布各自布局低軌衛星互聯網的計劃。
2023年,中國共完成67次火箭發射,占全球火箭發射次數的30%,僅次于美國的116次,位居全球第二。與此同時,中國民營商業航天快速發展,商發數量、發射份額、發射成功率等都創下歷史新高。
專家分析指出,長期以來,政府主導是各國航天產業發展的主要特點。近年來,商業航天已成為全球航天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技術突破推動產業發展
“當前,全球航天技術正在經歷從科研為主的技術應用向滿足民用和消費級市場需求擴展的重要轉變。隨著全球商業航天活動日漸活躍,大量低軌小衛星發射入軌,組網形成超大規模星座已成為商業航天發展的新趨勢。隨著可回收火箭技術快速發展,商業公司運載能力不斷實現突破,航天技術開始為地面先進制造業賦能。這些技術應用也體現出航天技術與現代工業體系加速融合的趨勢。”銀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張世杰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專家分析指出,由商業公司研制的商業通信衛星、遙感衛星等紛紛入軌,實現多個技術突破。當前,商業航天產業正努力突破運載火箭的成本和流量瓶頸,發展一級可重復使用火箭甚至全重復使用火箭,逐漸走向航班化發射運營。這將極大提升發射頻次,大幅降低進入太空的成本,大力推動太空經濟發展。
“各國政府的支持是推動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張世杰分析,全球主要經濟體將商業航天作為未來發展的重要賽道加以支持,紛紛出臺政策進行布局引導,逐漸在不同細分領域構筑起各自優勢。目前,美國商業航天發展走在全球前列,在技術創新、市場拓展和商業模式開發等方面作出積極探索。歐洲是全球最早開始商業航天實踐的地區,頭部企業優勢明顯。日本、印度等國家也加強了對商業航天產業的支持力度。中國不斷出臺的相關支持政策、齊全的工業門類和成熟的工業體系支持以及商業航天市場的巨大需求,共同推動中國商業航天產業快速發展。目前,中國商業航天已形成既有獨立自主創新又和國際接軌的完整產業鏈。
中國企業搶抓機遇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日前刊文稱,中國北京市將建設“火箭大街”共性科研生產基地,吸引商業航天全產業鏈優質項目聚集。北京“火箭大街”總建筑規模將達14萬平方米,設置共性技術平臺、高端制造中心、創新研發中心、科技互動展廳四大功能分區,將于今年4月開建,預計2025年底投入使用。
近年來,中國政府加大對商業航天領域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中國商業航天產業正在迅速成長。2024年,“商業航天”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據統計,2023年中國商業航天領域新增企業數量為113272家,同比2022年的87844家,增長了28.95%。其中,43%為火箭制造企業,35%為衛星制造企業。有關報告預計,中國商業航天產業規模今年將突破2.3萬億元。
國際市場研究機構摩根士丹利發布報告指出,預計到2040年,全球太空經濟的價值將達到1萬億美元,其中,衛星互聯網預計將占市場增長的50%甚至70%。
“商業航天的產業投資門檻高、技術門檻高,規模化、全球化是商業航天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商業航天產業發展需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商業航天企業需進一步面向市場進行大規模創新,提升自身技術水平。以銀河航天為例,作為目前中國承研衛星數量最多的商業航天企業,銀河航天已完成國際領先的‘太空飛毯’式衛星‘翼陣合一’核心技術攻關,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一技術進步不僅推動航天、通信及電子等多領域技術的創新,還有望催生設備制造商、網絡運營商和通信服務提供商等行業的新市場機遇。”張世杰說,“另一方面,中國應抓住商業航天產業發展時間窗口。比如,通過聯合多方主體成立國家級太空新基建基金等形式,帶動商業航天全產業鏈發展,加速太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搶抓全球商業航天及衛星互聯網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