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國企在構建城鄉區域發展新格局、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承擔著重要功能。今年是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落地實施的關鍵之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做強做優主業,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隨著各地持續優化國有企業發展戰略、管理模式和激勵機制,縣域國企已成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直接參與者、有力推動者。
相比央企省企,縣域國企普遍存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經營主體意識不強、規模偏小、實力較弱、關注度不高等問題。隨著國家宏觀政策調整、金融監管體制強化,縣域國企經營管理中存在的主責主業不清、盈利能力不足等短板逐漸暴露,亟待有針對性消除風險隱患,推動發展方式、公司治理、經營機制、布局結構不斷取得新突破。
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堅持規范運作。目前,新一輪國企改革提升行動正在實施,縣域國企應抓住契機,以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加力實現國企經濟屬性、社會屬性的有機統一。應充分尊重企業的市場經濟地位,理順國資國企監管體制,建立完善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和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的經營主體。
堅持分類分級改革,解決融資難題。縣域國企發展不能照搬照抄央企省企經驗,要立足縣域實際、資源稟賦和企業狀況,在差異化、個性化上下功夫。指導具備條件的企業持續加大對標力度,朝龍頭企業進軍,不具備條件的企業則要聚焦提升內在價值、長期價值,先期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實際困難,比如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發揮國有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的多方作用,利用產業引導基金、政府貸款貼息等手段,研發推出符合行業特點的信貸產品,鼓勵保險機構推出與國企相關的商業保險,支持借助保險、供應鏈金融等工具,推動企業實體與金融相互賦能。
扛牢扛實主責主業,推動戰略整合。當前,不少縣域國企業務領域多、產業鏈條單一,因同質化、同類化“內卷”導致資源分散。縣域國企應厘清主責功能和主業標準,勇于剝離非主業、非優勢業務,處置低效無效資產,實現扁平管理,防止出現層級過多、“投而不管”的問題。縣域可引導當地國企加快同類業務橫向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縱向整合,制定重組整合方案,同步做好管理、技術、市場資源的協同運營,鼓勵企業加大創新研發投入,從根本上減少重復投資和同質化競爭。對發展困難或不適宜整合的縣域國企,可采取破產重組、分塊合作、股權投資等方式,積極吸引外資和民資進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促進各類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精準聚焦市場需求,培育專業人才。面對人才儲備不足、用人機制不夠靈活等問題,應加快管理團隊、專技崗位等隊伍的專業化市場化轉型,通過健全業務考評、職級晉升機制,吸引更多具有專業能力和市場思維的優秀人才投身縣域國企。圍繞國企產業特點和人才需求,打造縣域人力資源服務平臺,推行資金、項目、技術等捆綁式、合作式人才引入策略,全面落實各類引進配套政策,還可通過專題培訓、學習考察、經驗交流等活動,提升經營管理人員業務能力,以人才強企助力縣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