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面臨的潛在缺口
對于中國來說,人口發展新狀態,特別是作為最主要表現的人口總量負增長、勞動年齡人口加速減少以及老齡化進入加速時期和更深度水平,使經濟增長面臨三個潛在的缺口。
首先,勞動年齡人口的更快速減少,導致傳統增長動能的持續減弱。這特別表現為勞動力短缺、人力資本改善的步調減慢、資本回報率下降等方面,致使潛在增長率降低。
其次,在傳統要素投入不再能夠作為主要增長動能,因而越來越需要生產率提高來支撐合意增長速度的同時,生產率的傳統源泉即資源重新配置效率也趨于式微。
最后,在比較優勢和資本回報率下降分別削弱出口和投資需求,因而越來越需要居民消費在社會總需求中發揮決定性支撐作用的同時,人口數量減少和老齡化帶來諸多抑制社會消費能力和意愿的效應。
如果居民消費潛力不能得到及時和充分的挖掘,也就意味著消費不勝任需求的主要拉動力,不能為需求“三駕馬車”的再平衡做出貢獻的話,就可能出現一種不利的局面,即社會總需求不足以支撐供給側增長能力的充分利用,導致實際增長率與潛在增長率之間出現缺口。這同樣意味著中國經濟無法實現合理且合意的增長速度。
在上述三個經濟增長缺口中,前兩個表現在供給側,最后一個表現在需求側。銀發經濟的發展可以從供需兩側,以畢其功于一役的方式,提供全面填補這幾個增長缺口的產業方案。一方面,正如任何具有成長性的新興產業一樣,銀發經濟應該且能夠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中,當仁不讓地居于引領性的地位。這是因為,因應傳統要素動能和傳統生產率源泉式微的挑戰,必然要求立足創新發展,通過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增長動能轉換。另一方面,通過帶動一系列行業增長點,銀發經濟可以創造出新的、更可持續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年齡結構是人口的一個重要特征,因此,老齡化及其引致的消費和投資需求,都必須引導到進一步擴大內需的軌道上來。
破除“人口金字塔消費悖論”的關鍵
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口占比不斷提高這個動態特征,最形象地反映在用統計數據繪制的人口金字塔圖形變化中。也就是說,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繪制出的人口金字塔,實際上越來越不像一個典型的金字塔圖形,而是先演變成一個橄欖型的人口結構,進而逐漸趨近于一個倒金字塔型。
然而,與其他年齡段人口相比,老年人口的數量雖然增長更快,這個群體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卻明顯偏低。這種趨勢形成一個與中國未富先老特征相關的悖論:至少在一定時期內,人口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與人口金字塔演化(年齡結構變化)趨勢相背而行。世界性的時間序列數據也表明,隨著老齡化程度的提高,居民消費率有逐步降低的趨勢。
就老齡化程度來說,中國已經于2021年達到國際通用的“老齡社會”標準(老齡化率超過14%),預計在2034年達到“高度老齡社會”標準(超過21%)。可見,如果不能及早破除“人口金字塔消費悖論”,中國居民的消費需求與人口結構之間的矛盾將與日俱增,造成經濟增長率缺口的可能性將大大提高。
以提高老年人福祉為根本出發點、以滿足老年人需求以及涉老需求為目標的銀發經濟,是破除“人口金字塔消費悖論”的關鍵抓手。應對老齡化經濟影響的雙重外部性,必須從兩個方向上著眼和發力。
一種解決方案在于供給側,即在老年產業和涉老產業的發展中實施產業政策,把政府的扶持意圖體現其中,通過財政、金融等宏觀手段實施補貼和其他政策優惠,縮短產能、產業鏈和供應鏈形成的周期。
另一種解決方案在于需求側,即通過經濟和社會政策改革,增加大齡勞動者的收入、提高老年人的社會保障水平,以及提供更充分的惠老基本公共服務,提高老年人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挖掘與之相關的需求潛力。
培育銀發經濟發展中的需求動力
供給和需求實際上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共同維持和促進有效的經濟循環,并且隨著發展階段的變化,供需兩側協同做出恰當的反應和互動,則有助于形成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銀發經濟的發展過程,恰好可以成為供需兩側相互促進的應用場景。
由于在整體收入水平仍低的條件下,資源要素從何而來、如何對資本積累和投資進行激勵、如何形成消費需求,以及如何保持供需兩側條件的持續滿足等一系列問題,都未能從既有理論中得到回答,實踐中也往往未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可見,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發展銀發經濟實踐中,可以顯示供需兩側的發展規律。
根據這些相關規律,圍繞銀發經濟相關產業實施這個大推動,可以取得預期的效果。在人均GDP已經超過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的同時,中國居民的人均消費支出卻比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低6.9%。這種在收入與消費之間存在的不對稱現象,由兩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不夠同步、收入差距大和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均等,抑制了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另一方面,居民特別是老年消費者的部分需要,未能從供給側得到充分滿足。這些因素均在老年產業和涉老產業中有所體現。
因此,培育銀發經濟發展中的需求動力,一個重要的切入口在于提高產品和服務的數量、質量、市場便利水平等,以高質量供給消除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消費支出之間的不對稱性,實現三者的同步增長。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