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嘉賓
王陸進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紀檢監察組組長
張曉晶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
郭 靂 北京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國家監委特約監察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首次系統論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要義,提出建設金融強國的宏偉目標;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深刻闡釋金融強國的豐富內涵,明確了金融強國建設的關鍵核心要素。本報記者就相關問題進行了專訪。
建設金融強國,必須建立強大的金融監管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用“六個強大”,為金融強國的關鍵核心金融要素“精準畫像”:擁有強大的貨幣、強大的中央銀行、強大的金融機構、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強大的金融監管、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請您談談,如何從整體上把握金融強國目標?
郭靂: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不斷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本質的認識,持續推進金融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推進構建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健全金融法治,將強化監管作為做好金融工作的四項重要原則之一。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2023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提出組建中央金融委員會,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進一步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深化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改革。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全面加強金融監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突出強調了金融監管的實際效能與全面覆蓋。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是黨中央立足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作出的戰略部署,“六個強大”是對新時代金融發展規律的經驗總結,為建設金融強國指明了實踐路徑。
張曉晶:“六個強大”既是統一的整體,又彼此分工明確。其一,強大的貨幣與強大的中央銀行是支柱。一國貨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意味著國家信用將成為全球信用,可以通過發行本國貨幣或本幣債務,來動員全球資源“為其所用”。由于儲備貨幣國獲得了全球信用,其央行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全球央行。兩者相輔相成:強大貨幣是本國央行成為全球央行的前提,本國央行的有效管理是強大貨幣的保證。其二,強大的金融機構與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是抓手。金融強國往往擁有眾多系統重要性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公司,以及若干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國際金融中心,憑借其全球性的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及商品市場吸引國際投資者,進而掌握國際金融市場定價權和世界經濟資源配置權。其三,強大的金融監管與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是保障。強大的金融監管,有利于金融更好服務實體,避免脫實向虛;也有利于防范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這兩個方面不可或缺。同時,金融領域專業性強、復雜程度高、知識密集度高,離不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隊伍。
記者:金融監管要“長牙帶刺”、有棱有角,關鍵在于金融監管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要明確責任,加強協作配合。在您看來,強大的金融監管應當包含哪些方面,如何做到“長牙帶刺”、有棱有角?
王陸進:強大的金融監管是金融強國必須具備的關鍵核心金融要素,金融監管要做到“長牙帶刺”、有棱有角,必須始終堅持“監管姓監”,做到自身正自身硬。紀檢監察機關要深入貫徹落實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為根本遵循,在思想觀念和工作上來一個大轉變。第一,以自我革命精神縱深推進金融監管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充分發揮全面從嚴治黨政治引領和政治保障作用,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厚植金融報國情懷,持續鞏固提升金融監管隊伍的純潔性、專業性、戰斗力,履行好黨中央賦予的職責使命。第二,以自我革命精神動真碰硬,切實轉變思想觀念和監管理念,提升監管專業能力和水平,全面強化“五大監管”,緊盯“關鍵事”“關鍵人”“關鍵行為”,嚴格執法、敢于亮劍,真正讓監管有震懾,讓違規主體有痛感。第三,以自我革命精神勇于刀刃向己,全面強化作風建設,加強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努力鍛造政治過硬、作風過硬、能力過硬的金融監管隊伍,真正把金融監管的新風正氣樹立起來,為強監管、嚴監管提供堅強作風保障。
張曉晶:第一,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長期以來,非法金融活動游離于金融監管體系之外,積累了大量金融風險。必須堅持金融特許經營、持牌經營原則,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既要管“有照違章”更要管“無照駕駛”。第二,健全風險早期糾正機制。完善金融風險防范、預警和處置機制,加強金融風險源頭管控,對金融風險做到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健全具有硬約束的金融風險早期糾正機制,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第三,切實維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做好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是踐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集中體現。必須牢固樹立“為民監管”理念,從加快完善適當性管理體系、分級分類高效處理投訴、標本兼治化解突出矛盾、多措并舉加強宣傳教育、加大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力度等方面發力,切實捍衛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以強大的金融監管有效防范化解風險
記者:防控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全面加強監管、防范化解風險。請您談談,如何理解防控化解風險與加強金融監管的關系?
張曉晶:金融是經營管理風險的行業,自誕生起便始終與風險相伴。金融行業自身發展也會產生、積累風險,金融風險擴散引發經濟危機、國家動蕩的事例不勝枚舉。金融監管由此應運而生,主要職能就是保證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金融風險發生與監管缺位、監管不力密切相關。金融監管發展與金融風險相伴而行,每一次金融風險都會推動金融監管向前發展。從域外經驗看,1720年英國南海泡沫事件,催生出《泡沫法案》(Bubble Act);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促使美國制定《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Glass-Steagall Act);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誕生《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
把握金融運行規律,主動應對新風險新挑戰。金融監管本身具有一定滯后性,往往是先有問題,后有監管。針對這一特點,金融監管必須苦練內功,善于把握金融運行規律,特別是新科技革命(數字革命等)帶來的金融運行的新風險和新挑戰,提升金融監管的前瞻性,以強大的金融監管確保金融活動有序運行。
金融監管還要堅持包容性和系統性。好的金融監管具有包容性,要保護創新,而不是扼殺創新。金融監管必須具有全局觀念、系統觀念,否則,可能解決了這個領域的風險隱患,又引發其他領域的關聯性風險,必須堅持“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方針,妥處存量、嚴防增量,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
王陸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未雨綢繆,時刻把防控風險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當前經濟金融風險隱患仍然較多,要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全面加強金融監管。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需要落實各方責任,形成工作合力。要壓實金融機構主體責任,堅持風險為本理念,統籌金融發展和風險防范,強化內控機制和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從源頭上防控風險。要持續提升金融監管的前瞻性、精準性、有效性和協同性,強化事前事中監管、早期干預糾正,在市場準入、審慎監管、行為監管等各個環節,都要嚴格執法,構筑強監管、防風險的銅墻鐵壁。健全金融宏觀調控政策與監管政策協調機制,有效防范金融風險。作為派駐紀檢監察組,要突出“兩個維護”深化政治監督,加強對駐在單位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全面加強監管、防范化解風險決策部署情況的監督,堅決壓實責任,推動各項任務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郭靂:金融風險處置事關金融穩定大局,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需要建立長效機制。其一,健全權責一致、激勵約束相容的風險處置責任體系。通過立法明確風險處置的市場化與法治化原則、中央與地方的處置責任劃分、風險處置中的信息公開,以及金融穩定保障基金使用規范等規則,進一步完善我國金融風險處置的頂層設計。其二,扎實穩妥化解風險,在穩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時度效。聚焦重點領域風險,充分利用市場的風險化解預期與處置承受能力,按照“一省一策”“一行一策”“一司一策”制定風險處置方案,既要推動兼并重組與穩妥出清,又要避免化解風險過程出現新的風險。其三,在風險處置過程中堅決懲治腐敗。深化整治金融、國企等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的腐敗現象,保持金融領域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在推進風險化解的同時強化國有企業治理。
圍繞保障監管中心工作,持續強化政治監督
記者:金融監管是系統工程,金融管理部門和宏觀調控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司法機關、紀檢監察機關等都有相應職責,要加強監管協同,健全權責一致的風險處置責任機制。請您結合實際談談,如何落實好金融監管有關要求?
王陸進:金融監管責任重大,紀檢監察機關責無旁貸,要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履行好相應職責,堅持“一盤棋”思想,深入貫徹黨中央關于金融工作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監管中心工作開展監督。駐金融監管總局紀檢監察組始終把推動監督監管貫通協同、形成合力,作為一以貫之的工作方法和重點。
始終牢記保障監管中心工作的使命,深化政治監督。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中央巡視整改要求等開展工作,堅持把“兩個維護”體現在推動金融監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上,確保黨中央各項工作部署真落實、見實效。對于監管重點工作緊盯不放,開展“跟進式”監督,堅持監督監管同題共答、同向發力,合力防范處置風險,為建設金融強國筑牢安全底線。
堅定不移深化反腐敗斗爭,為金融監管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生態。金融反腐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重要一環,也是推進金融強國建設的重要保障,必須持續發力、縱深推進,不斷深化反腐敗斗爭深度廣度。近年來,我們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反腐懲惡,嚴肅查處了一批監管干部腐敗案件,形成震懾。今年,將按照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部署和金融監管領域實際,持續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以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為目標,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強化類案分析,推動規范權力運行、健全監督機制,以強有力正風肅紀反腐凈化金融生態,推動金融監管事業高質量發展。
加強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與懲治金融監管腐敗統籌銜接,凝聚監督與監管工作合力。堅持系統謀劃,在嚴肅查處監管腐敗案件的同時,穩妥處置一系列重大金融風險事件,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從實踐看,金融風險與金融腐敗相伴相生、相互交織,必須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堅持監督監管一體謀劃、一體推進,加強在決策部署指揮、資源力量整合、措施手段運用上的工作協同。面對金融監管工作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將堅持構筑查清事實、防控風險、追贓挽損、彌補短板、凈化生態的案件“全周期管理”閉環,督促加強金融監管、完善內控機制,實現金融監管腐敗和金融風險同步出清、同步治理。
壓實監管責任,強化“對監管的監管”。緊盯監管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開展履職問責,嚴肅查處多地監管失職失責問題。實現金融監管事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廣大監管干部同心協力、擔當盡責。對落實中央金融決策部署不力、監管失職瀆職、風險處置不力等造成重大金融風險的,堅決推動依規依紀依法嚴肅問責,以嚴問責促強監管、嚴監管。同時,認真落實“三個區分開來”,將從嚴管理監督與鼓勵擔當作為統一起來。
推動監督監管成果“雙向共享”,不斷完善金融領域反腐敗工具箱。用好金融監管領域反腐敗成果,破除權錢交易關系網。深化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雙通報”機制,對查處的監管干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在本系統通報曝光,對涉及金融機構等其他單位的,同時向其紀檢監察機構通報,堅決斬斷“圍獵”與被“圍獵”的利益鏈。健全線索移送機制,推動監管部門按規定及時向紀檢監察機關移送有關涉嫌違紀違法問題線索,對于跨領域、跨部門、監管推動有難度的事項,發揮紀檢監察機關的職能優勢,與監管協同推動解決。
加強金融法治建設,為金融業發展保駕護航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加強金融法治建設,及時推進金融重點領域和新興領域立法。請您談談,如何通過加強金融法治建設為金融業發展保駕護航?
張曉晶: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從貨幣的產生與演進,到金融工具的創新與發展,均是建立在信任基礎上,金融運行本質上依賴的也是信任(及信用)。相比于自然經濟時代的實物保障,現代金融完全依賴于信用,更需要有契約精神和法治保障。無論是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還是全面加強金融監管,都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一方面,隨著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入深水區,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范發展行為,為金融活動提供框架完整、邏輯清晰、制度完備的規則體系變得更為迫切。另一方面,新一輪科技革命驅動下的金融創新節奏加快,新的金融業態、金融產品、金融服務不斷出現,亟待金融法治為金融創新提供清晰引導和明確邊界。
郭靂:金融良法是監管善治的前提。要科學把握金融監管體系在金融強國建設中的關鍵地位和作用,明確金融監管體系完備性與有效性的實現路徑,有效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提供法治保障。第一,加快補齊金融領域制度短板。要著力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建設,加快出臺金融穩定法,明確金融風險處置的觸發標準、程序機制、資金來源和法律責任。健全金融風險事前防范、事中化解和事后處置的全鏈條制度安排;區分常規風險、突發風險和重大風險,按照責任分工落實處置工作機制,合理運用各項處置措施和工具。繼續推動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保險法等法律的修改工作,持續推進保險資金運用監督管理條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條例等立法修法項目,進一步完善金融法治的“四梁八柱”。第二,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加強涉外金融法治建設。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基礎是制度型開放,應積極研究和參與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研究出臺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協議中的金融領域規則,持續增強準入、審批、監管制度與政策的透明度、穩定性和可預期性,以高水平涉外金融法治提高我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和規則影響力。第三,推動數據、科技等新興領域的金融法治建設。隨著數據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要素,傳統金融體系中融入了大量以大數據、算法、區塊鏈為代表的科技元素。應當根據金融數據要素的價值生成規律與應用場景,研究制定金融監管數據高效報送、金融數據安全保障、金融數據流通利用等創新性制度,推動金融科技倫理的柔性邊界與金融立法的剛性底線共同發揮規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