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強調數字經濟“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保障數據安全,加快建設數字中國”。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是塑造國家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支撐,我們必須緊緊抓住數字技術變革機遇,充分釋放數字化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效應,搶占新一輪發展制高點,牢牢把握時代主動權。
一、數字經濟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重要引擎
數字經濟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的現代新興產業。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為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夯實堅實基礎,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重要引擎。
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有利于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立足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統籌發展和安全作出的戰略決策,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部署。構建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只有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持續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不斷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才能夯實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行穩致遠。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任務是增強經濟發展動能、暢通經濟循環。數字技術、數字經濟可以推動各類資源要素快捷流動、各類市場主體加速融合,幫助市場主體重構組織模式,實現跨界發展,打破時空限制,延伸產業鏈條,暢通國內國際經濟循環。
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有利于推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F代化經濟體系,是由社會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步伐不斷加快,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對傳統生產方式變革具有重大影響。數字經濟具有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支點,可以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經濟競爭成為國家競爭的主戰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現代化經濟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標志,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成為當務之急。
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有利于推動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同世界數字經濟大國、強國相比,我國數字經濟大而不強、快而不優”。當今時代,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重點領域,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深刻改變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伴隨著全球數字化的飛速發展,各個國家均認識加強數字化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超過170個國家出臺了數字化發展戰略。只有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才能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加快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推動各領域數字化優化升級,積極參與數字貨幣、數字稅等國際規則制定,塑造國家新的競爭優勢。
二、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就、為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時代大勢,緊緊抓住信息化、數字化發展的歷史機遇,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和顯著成效。我國以數字技術助力中國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發展較快、成就顯著,根據2021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的數據,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信息基礎設施全球領先,產業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新業態新模式競相發展,數字政府建設成效顯著,數字經濟國際合作不斷深化。
發展數字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和國家大數據戰略,拓展網絡經濟空間,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黨的十九大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我國先后出臺了《網絡強國戰略實施綱要》、《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綱要》,從國家層面部署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特別是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數字技術、數字經濟在支持抗擊新冠疫情、恢復生產生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性能優越的網絡基礎設施。截至2022年底,全國有110個城市建成“千兆城市”,5G基站累計開通231.2萬個;在用數據中心算力總規模位居全球第二,每年平均增速超過25%,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之間進一步打通網絡傳輸通道,加快推進“東數西算”工程。
數字經濟規模巨大、發展勢頭迅速。2022年我國數據產量突破8ZB,世界占比達10.5%,大數據產業規模超過1.5萬億元。各類數據資源由全國一體化政務數據共享樞紐發布共1.5萬類,統計支撐共享調用超過5000億次。新時代以來,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2014—2022年,全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6.2萬億元增加并超過50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升超過15%,穩居世界第二。5G終端用戶超過4.5億戶,占全球60%以上,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突破1.2萬億元;農業數字化加快全產業鏈步伐,農業生產信息化率年均超過25%;服務業數字化升級推進,線上消費在拉動消費市場中發揮強大作用,全國網上零售總額超過13萬億元。數字經濟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賦能鄉村振興戰略和智慧城市建設,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和機會。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數字職業新增97個,數字就業占比顯著增大。截至2023年底,我國網民數量達10.7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76.4%,是全球唯一網民規模超10億的國家。中國龐大的人口規模是應用互聯網的主要群體,為現代化提供了發展基礎,激發了無限的數字市場潛能,釋放了巨大的數字價值。
數字政府建設成效顯著。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治理要充分運用大數據的理念、思維和方法,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要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2014年以來,我國出臺大數據發展與應用的國家政策規定有63個,各省市政府也在風險預警、智慧城管、智慧醫療、智慧旅游等方面不斷進行探索。截至2022年10月,全國已有208個省市級地方政府上線了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加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如貴州是我國第一大數據產業技術創新試驗區,其運用“掌上辦”智能工作平臺率先構建數據調度機制,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轉型、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推行“1+N”電子政務建設新理念,實現平臺辦公。大數據技術將公共領域中數字化、分散化、雜亂化的信息資源進行搜集、整理并分類,為政策的決策和執行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使得政府領導決策更加科學、高效、智能和貼近民生。數字中國建設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有效推動民生工程信息化,進一步實現公共服務領域的數據共享互通,打造一站式、智能化的在線服務功能。
數字經濟助力國際合作不斷深化。中國高度重視數字經濟國際合作,提出促進數字時代互聯互通倡議,申請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正以開放的態度積極參與全球數字經貿規則制定。積極參與數字經濟領域全球科技合作與科技創新治理,為全球數字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建設數字絲綢之路加強了與各國之間的經濟交流與能源投資、合作,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倡導“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應對數字地緣沖突、跨越數字發展鴻溝、突破數字治理困境等風險挑戰提出新思路?!?ldquo;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倡議》、《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行動倡議》、《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金磚國家數字經濟伙伴關系框架》等一系列倡議,顯示了中國與各國在網絡基礎設施、數字產業、電子商務、數字貿易、網絡安全等多個領域展開國際合作,與世界共享數字發展機遇。以新增長、新成果為世界貢獻數字紅利。數字中國建設不僅滿足人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也推動世界各國共享數字時代的“數智”成果,體現了中華民族追求、傳承互惠共贏的價值觀,也必將推動全球數字化智變發展,為世界經濟發展增添強大動力。
三、大力做好新時代數字中國建設工作
數字中國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同世界數字經濟大國、強國相比,我國數字經濟大而不強、快而不優”。要“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做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
堅決打好數字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要牽住數字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要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盡快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把發展數字經濟自主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戰略布局,加快建設以5G網絡、全國一體化數據中心體系、國家產業互聯網等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全面推進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軟件企業,重點突破關鍵軟件,推動軟件產業做大做強,提升關鍵軟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
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產業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要腳踏實地、因企制宜,不能為數字化而數字化。
推進重點領域數字產業發展。聚焦戰略前沿和制高點領域,立足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增強產業鏈關鍵環節競爭力,完善重點產業供應鏈體系,加速產品和服務迭代。聚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通信設備、智能硬件等重點領域,加快鍛造長板、補齊短板,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和具有產業鏈控制力的生態主導型企業,構建自主可控產業生態。要促進集群化發展,打造世界級數字產業集群。
規范數字經濟發展。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要堅持促進發展和監管規范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健全市場準入制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公平競爭監管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系,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全領域監管,堵塞監管漏洞,提高監管效能。糾正和規范發展過程中損害群眾利益、妨礙公平競爭的行為和做法,防止平臺壟斷和資本無序擴張,依法查處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平臺從業人員和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強稅收監管和稅務稽查。
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健全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完善體制機制,提高我國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完善主管部門、監管機構職責,分工合作、相互配合。要改進提高監管技術和手段,把監管和治理貫穿創新、生產、經營、投資全過程。明確平臺企業主體責任和義務,建設行業自律機制。開展社會監督、媒體監督、公眾監督,形成監督合力。完善國家安全制度體系,重點加強數字經濟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實現核心技術、重要產業、關鍵設施、戰略資源、重大科技、頭部企業等安全可控。加強數字經濟發展的理論研究。
積極參與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全球數字技術和產業發展深度交融,積極參與數字經濟國際合作是促進高水平開放的重要路徑。要密切觀察、主動作為,主動參與國際組織數字經濟議題談判,開展雙多邊數字治理合作,維護和完善多邊數字經濟治理機制,及時提出中國方案,發出中國聲音。推動“數字絲綢之路”走深走實,高質量開展智慧城市、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領域合作,創造更多利益契合點、合作增長點、共贏新亮點,讓數字經濟合作成果惠及各國人民。
(作者單位:中共山西省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