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為媒,以花興城。山東菏澤立足牡丹特色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實現了從“一朵花”到整個牡丹產業鏈的“美麗蝶變”,逐步探索出一條以特色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道路,為更多地區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有益經驗和政策啟示。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是鄉村振興的關鍵途徑與應有之義。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山東菏澤考察,對菏澤發展牡丹產業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解,對菏澤提出“后來居上”的殷切期望。
山東省菏澤市委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精神,立足牡丹特色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推動牡丹產業化發展和向“鏈”上生長,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做優做強牡丹優勢產業,逐步探索出一條以特色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道路。
2023年,牡丹產業實現總產值108億元,直接就業人數逾10萬人,間接帶動種植、運輸、加工、包裝、銷售、出版、研發等一系列行業就業人數約50萬人。“富貴之花”綻放為“產業之花”和“富民之花”,有效拓寬了鄉村振興路徑,為我國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了高質量的實踐范本和發展模式,提供了許多有益經驗和政策啟示。
深挖特色資源稟賦
菏澤是中國牡丹之都,是世界上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牡丹生產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觀賞基地。菏澤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立足自身發展情況,深度挖掘牡丹特色資源稟賦,構建了種苗繁育、花卉培植、精深加工和文化旅游四大產業集群,形成特色鮮明、模式先進、示范作用顯著的發展新格局,以牡丹經濟賦能鄉村振興,充分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筑牢特色產業發展基礎。種植是牡丹產業發展的基礎,是帶動農民增收的直接渠道,有助于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農戶流轉土地支持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的共贏格局。
牡丹特別是油用牡丹因其兼具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的優勢,呈現出巨大的開發潛力。菏澤探索出“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種植模式,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發展藥用牡丹、觀賞牡丹和油用牡丹種植產業。
目前,菏澤擁有牡丹芍藥標準化種植基地30余處,千畝以上牡丹芍藥種植基地3個、觀賞園6個,微型牡丹四季盆栽基地3個,對全國牡丹種植苗木的支持率達85%以上,苗木出口率占全國的90%。
推動牡丹全產業鏈增值躍升。菏澤在重視種植業的同時,深層次、多領域挖掘牡丹價值,進一步發展運輸、加工、包裝、銷售、研發、旅游等一系列相關行業,延長牡丹產業鏈條,實現從生產低附加值產品到高附加值產品的價值攀升。
牡丹籽油營養價值高,生產利潤大,油用牡丹經濟效益達到傳統農業種植模式的3倍至5倍。目前,菏澤牡丹生產、加工、出口等各類企業達120余家,開發出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日化品和牡丹生物醫藥類產品11大類260余種,產品遠銷30余個國家和地區,牡丹特色產業入選山東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
支持新產業新業態創新發展。目前,菏澤已初步建立了深層次、多領域的牡丹綜合利用模式,成為世界上牡丹產業鏈最長的核心區。在此基礎上,加強市場化和數字化發展思路,進一步拉長牡丹產業鏈條,支持新產業新業態創新發展,增添牡丹產業發展新動能。
比如,發展牡丹、芍藥鮮切花產業等,匹配“美麗消費”和精神富裕需求,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基于品種、種植和花期優勢,菏澤市牡丹區已成為全國栽培面積最大、品種最全、銷售額最多的芍藥鮮切花生產基地。
2023年,牡丹芍藥鮮切花年銷量突破1.1億枝,種植戶每年每畝地可產鮮切花1萬枝、純收益超2萬元。面對牡丹芍藥發展機遇,當地引進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菏澤分中心,打造集花卉拍賣、標準制定、品種研發、金融物流、市場信息等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平臺。
又比如,依托國企力量,組建服務于農業及相關產業貿易流通的牡丹國際商品交易中心,以平臺為載體,通過搭建平臺推動牡丹等農產品銷售電商化,改變農戶的傳統貿易習慣,顯著降低了農產品交易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了農產品流通效率,有效實現助農增收。
特色即優勢,特色即潛力,促進產業振興的首要任務是準確定位特色資源和特色產業。各地應基于自身特色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等,打造特色鄉村產業,實現差異化競爭。
以農業農村特色資源為基礎發展特色產業,開發和拓展農業多重功能,挖掘鄉村經濟、文化、生態和社會多元價值,筑牢特色產業發展基礎,拉長特色產業鏈條,推動全產業鏈增值躍升和鄉村特色產業全鏈條升級,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支持新產業新業態創新發展,增強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能力。
發揮創新驅動乘數效應
只有堅持科技創新,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扶持力度,才能發揮出創新驅動的“乘數效應”,支撐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
科技創新是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科技創新是提升特色產業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在牡丹產業發展初期,菏澤對科技創新投入力度不足,科研成果在生產過程中的轉化程度不高,高層次農業產業技術人才、營銷人才比較匱乏,牡丹相關產品科技含量較低。
為突破牡丹產業創新水平滯后的壁壘,菏澤在牡丹新品種繁育高效栽培、加工工藝、產品研發等領域加大扶持力度,走出一條“科技興花”新路徑。比如,聚焦牡丹培育關鍵技術持續攻關,將傳統育種與現代育種技術相結合,2023年,新增牡丹品種28個,近7年獲審通過牡丹新品種71個。再如,建立產學研長效合作機制,深入挖掘牡丹經濟價值,“彩色油用牡丹”和“鮮切花牡丹技術研究”兩項新技術填補了國內外空白。
以科技創新平臺支撐特色產業發展。菏澤市面向全國選聘20位包括院士、教授等在內的科技和管理專家,組建牡丹產業發展決策咨詢委員會,加強與中國科學院、山東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集中優質資源強化育種、油料加工、鮮切花、反季節催花、組培快繁等相關技術科學研究,推動搭建高能級科研平臺。
菏澤市目前有牡丹科研機構20個、專利200余項,創造了無土栽培、盆栽牡丹、反季節催花、鮮切花等科技成果,有效推動了全國牡丹產業創新發展。在創新技術工藝等新技術的支撐下,菏澤新產品、新業態持續發展,質量標準體系不斷完善,逐步實現了牡丹產業化發展與產業體系構建。
推動形成政策協同、多主體聯動、資源高效利用的科技創新格局。企業等經營主體在創新驅動產業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龍池牡丹實業有限公司以“牡丹大健康產業生態”為方向,聚焦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推出牡丹籽油肽微囊粉等高價值產品,迅速成長為牡丹龍頭企業。
為充分釋放創新驅動力,提升特色產業發展質量與效益,未來應鼓勵、支持和引導各類創新主體積極參與協同創新,加強對高素質創新應用主體的培育,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搭建銷售、交流等平臺,構建完善以企業為主的多元主體協同創新生態系統。
科技創新是產業發展的首要驅動力,是提升特色產業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以產業振興促進鄉村全面振興,需要以創新驅動,深耕區域特色產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特色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中的支撐引領作用。
當前鄉村產業普遍存在創新水平滯后等壁壘,為解決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和農業科技創新管理中存在的限制問題,需要促進創新資源有效集聚,加速農業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推廣和應用,加強政策支持力度,鼓勵金融企業創新開發針對性金融產品,創新基礎支撐,破解發展瓶頸制約,加速形成政策協同、多主體聯動、資源高效利用的科技創新格局,探索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深度合作機制,為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營造優質的創新協同環境。
培育地域特色品牌
地域特色品牌是指基于一定地域空間內包括自然、人文等綜合特色因素而建立的品牌,具有差異性、公共性、人文性和稀缺性等特點,有助于識別和區分產品或服務,實現差異化。
促進多主體共建地域特色品牌。目前,菏澤擁有“菏澤牡丹”“菏澤大芍藥”等優質知名品牌和牡丹籽油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正在加強品牌效應釋放,加速培育具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大企業、大農場、大基地等品牌。
培育優質地域特色品牌需要政府、企業、居民等利益相關主體共同參與,挖掘菏澤牡丹、武術、書畫等區域特色文化,形成具有菏澤特色的產業發展模式。
培育特色產業強力龍頭品牌。龍頭企業是產業鏈的組織者、品牌質量的引領者,是打造特色產業集群的核心力量。菏澤大力培育競爭力強、帶動面廣的龍頭企業,推動了堯舜、龍池等一批骨干企業蓬勃發展,在品牌打造、產品迭代、標準制定、市場拓展等方面切實發揮了示范和引領作用。
菏澤的實踐證明,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是打造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應堅持以龍頭企業為引領,推動基地建設、行業整合和品牌運作,構建形成“龍頭創品牌、品牌連集群、集群帶散戶”的良性發展格局,以強力龍頭企業驅動牡丹產業高質量發展。
加強特色產業標準化建設。菏澤積極推動牡丹產業標準化發展,已制定產業標準60余項。菏澤堯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牡丹籽油被認定為“全國牡丹籽油標準”,探索形成的牡丹全產業鏈循環經濟標準體系通過國家驗收。
基于菏澤牡丹產業涉及細分行業和產品眾多的現狀,菏澤加強牡丹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發揮標準化的轉型引領作用,推動當地政府與企業、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共建牡丹產業的產品標準和品牌標準,以菏澤標準引領全國牡丹產業發展。
政府相關部門應以特色產業強力龍頭品牌為引領,以特色產業標準化建設為支撐,促進多主體共建地域特色品牌。大力支持本土品牌數字化升級,借助互聯網和數字技術提升品牌的知名度,重視線上傳播渠道和營銷新方式,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挖掘鄉村區域特色文化,發展特色種植、特色食品加工等特色產業新業態。以基準統一、重點突破、特色發展為原則,引導企業樹立以產品標準化、品牌化為基礎的生產導向,保障產品質量和消費體驗,攻克重點行業和關鍵產品的發展難題。
促進農文旅深度融合
農文旅協同發展是實現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方式,是鄉村生態、農業生產與農耕文化相互滲透融合的產物。菏澤統籌推進鄉村產業從傳統單一的農業業態向農文旅協同融合的更高層級發展,促進鄉村資源要素的合理配置與高效流通,顯著增加鄉村產業附加值,保護和傳承鄉村文化,實現農業生產與旅游發展的有機融合。
深挖牡丹文化內涵,講好牡丹故事。菏澤牡丹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賦予產業文化內涵能夠顯著增強特色產業生命力,塑造產業靈魂。
牡丹是中國國花,講好牡丹故事是塑造國家形象、更好地開展中外合作交流的重要載體。在傳承牡丹深厚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挖掘,有助于推動牡丹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
在數字經濟時代,要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文化產業中的應用,結合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賦能牡丹文化展現和傳播,鼓勵以牡丹為主題的優秀短視頻內容創作,將牡丹所承載的“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融入新媒體傳播,支持文創及衍生類文化企業培育發展,促進牡丹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豐富旅游吸引物和旅游產品供給。節事活動能夠促進文化傳播、信息流動和對外交流,顯著提升舉辦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推動旅游產業和地方經濟發展。
菏澤以大眾化、市場化、產業化、人文化、國際化“五化并舉”的思路,融入牡丹深加工、文旅、書畫等綜合元素,高標準融合舉辦世界牡丹大會、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游節等牡丹節會,顯著提升了菏澤牡丹和城市的知名度,強化了“中國牡丹之都”城市品牌,增強牡丹產業的影響力。
菏澤市政府組建了文化旅游節組委會,大力推動牡丹旅游業發展。2023年牡丹節會期間,菏澤A級景區接待游客438.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9.6億元,釋放了旅游業的乘數效應。菏澤以牡丹為主要旅游吸引物開發觀光旅游和文化旅游等,現建有曹州牡丹園、中國牡丹園等牡丹觀賞點10余個。但是囿于牡丹花期較短,該旅游發展模式具有很強的季節性。
菏澤亟需豐富旅游吸引物和旅游產品供給,圍繞牡丹和牡丹文化深度整合歷史文化與生態旅游資源,設計和開發包括牡丹種植、牡丹認領、插花、花卉寫生、牡丹鮮食制作的研學旅游、鄉村旅游等旅游產品,克服觀光旅游的季節性局限。
未來應根據鄉村自身資源稟賦和發展情況,基于特色種植、現代農業等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創意農業、智慧農莊、鄉村民宿、生態康養等特色產業,發揮鄉村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優勢,以產業鏈為基礎,加強科學技術應用,盤活鄉村優質特色資源,整合鄉村農業、文化及旅游要素,拓展生態涵養、休閑體驗、文化傳承功能,凸顯鄉村的經濟、生態、社會和文化價值,打造特色鄉村,全面提升協同發展動能,構建以文化內涵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新格局。
[作者分別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山東省委黨校(行政學院)教授]
原標題:
牡丹經濟賦能鄉村振興
——山東菏澤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