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出臺以來,我國個人養老金制度進入平穩發展階段。截至2023年上半年,個人養老金參與人數突破4000萬人,繳存金額超180億元。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個人養老金產品增加至753只,包括465只儲蓄類產品、162只基金類產品、107只保險類產品、19只理財類產品。但運行以來,個人養老金也存在“開戶熱、繳存冷”現象,政策效果有待進一步提升。
國民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海生說:“公司已成為入圍個人養老金產品最多的保險公司,當前7款產品入圍個人養老金產品庫,公司下一步將持續推進經營管理模式和產品服務創新。”
泰康養老保險公司在開展個人養老金投資方面采取了“線上+線下”等做法。公司副總裁兼首席養老金執行官田軍表示,要持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養老金融機構的優勢、促進年金與個人養老金融合發展、推動“養老保險+服務”模式的創新探索。
“個人養老金政策為個人養老財務儲備提供了新途徑,也使我國多層次養老金框架進一步完善。”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表示,當中等收入群體持續壯大,個人養老金將是理性選擇,具有廣闊前景。但應理性面對政策出臺一年來所暴露出的問題,關鍵是要進一步理清思路,促進個人養老金健康發展。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目前,個人養老金繳費觀望者多、參與者少,政策效果不夠理想。鄭功成表示,影響個人養老金政策效果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參加人員購買能力與風險偏好不夠相符;二是在多層次養老金框架下,發展個人養老金必須要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定型為前提條件,但基本養老保險有待進一步定型。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兼養老金分會會長、浙江大學國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長金維剛認為,測算個人養老金參與率需要合理確定制度覆蓋人群的基數,目前試點地區個人養老金參與率并不低,但受當下資本市場投資風險較大、投資收益率低等影響,參與者繳存個人養老金賬戶資金和投資養老金產品的資金水平偏低。
“過去一年,個人養老金發展情況之所以低于預期,一是個人養老金資產封閉期長、流動性差并兼具風險;二是養老金產品種類多、專業性強,增加了群眾選擇養老金產品的難度。”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龍建議,統籌考慮優化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盡快擴大試點范圍、優先提高50歲以上人群的繳費上限、優化養老金融企業收費模式、從追求基金規模轉向追求基金效益。
對此,開展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探索的蘇州、長沙、成都也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提出了具體政策建議。蘇州市人社局養老保險處處長李謙建議,應完善制度設計提升吸引力,優化個人養老金產品提高保值增值能力,增強公眾金融養老規劃意識。成都市人社局養老保險處處長王衛華建議,要進一步加大稅收優惠力度,優化金融產品供給,放寬參加和支取條件并完善信息平臺功能。長沙市人社局社會保險服務中心主任肖麗娜建議,優化政策和流程,堅持以保障資金安全為基礎,以提升資金回報率為導向。
過去一年的探索對個人養老金制度發展帶來哪些啟發?中國保險學會秘書長黃志強說,未來保險業應有3個發展著力點:一是要努力提高積累期產品投資的收益和安全性;二是要設計具備更靈活領取策略的產品;三是要強化實體服務機構建設,融合養老財富和服務體系。
“個人養老金投資的主要矛盾是長、短期風險的平衡問題。”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熊軍認為,養老金融企業應幫助參與者充分認識資本市場的機會與風險,在投資端實現以產品為中心轉向以投資者為中心的變革。
匯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渠道理財部總監童彬建議,金融機構應當持續完善個人養老金的制度機制和業務模式,強化基金認繳行業機構的專業能力建設,充分發揮金融科技作用,加大對客戶投資教育的力度,持續推動養老金投資的生態環境建設,通過差異化組合產品服務提高客戶獲得感。
原標題:
如何解決個人養老金“開戶熱、繳存冷”問題,業內人士建議——
完善機制優化產品提高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