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干部隊伍是鄉村振興工作的直接推動者、組織者、實踐者,是推動黨的“三農”政策落地生根的中堅力量。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應從制度上、思想上發力,從“選、培、管、用”四個環節入手,打造干勁足、實力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強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關鍵詞】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干部隊伍 基層干部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必須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①在鄉村振興戰略部署下,鄉村振興干部隊伍奮斗在第一線,承擔著各項方針政策在農村地區的落實落地工作,是黨和國家與廣大農村群眾聯系的關鍵橋梁。新時代新征程,我國鄉村振興干部隊伍需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更強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主動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趨勢,積極引領農村產業轉型,為農民謀求幸福生活。然而目前一些干部仍存在覺悟不高、能力不足等問題。因此,破解鄉村振興干部隊伍發展困境,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題中應有之義。
鄉村振興干部隊伍的構成:“黨政經群”
村“兩委”是鄉村治理的“領頭雁”。黨的農村基層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全面領導鄉鎮、村的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當前我國農村地區全面推行“一肩挑”,即村黨組織書記與村委主任由一人擔任,有利于把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延伸和落實到基層,但是這也給村黨組織書記權力運行監督帶來了更大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村黨組織、自治組織負責人普遍實現了‘一肩挑’,有的還兼任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對他們的監督管理必須跟上,堅決防止出現‘小官巨貪’和無法無天的‘村霸’。”②
通過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鍛煉了機關干部,培養了農村人才。完成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后,黨中央決定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任務重的村,繼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各地不斷健全從鄉鎮事業人員、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到村任職過的選調生、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中選拔鄉鎮領導干部常態化機制。
“產業村長”、家庭農場主、種植大戶等鄉村產業發展帶頭人,充實了農村經營管理隊伍。其中,“產業村長”作為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專職職務,主要由一批愛農村、懂農業、熟市場、會經營的“土專家”、返鄉創業青年等擔任,由地方政府進行聘用,其并非實職,但對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具有重要引領作用。
群眾代表隊伍由村(居)民小組長、黨員、“五老”人員等群體中的精干力量組成,是群眾“代言人”,能切實把群眾工作挑得起、挑得實、挑得好。基于此,由村“兩委”、駐村干部、產業發展帶頭人和群眾代表等組成了“黨政經群”鄉村振興干部隊伍,并吸引了各類人才在鄉村建功立業。
鄉村振興干部隊伍建設面臨的問題與困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要振興,關鍵是把基層黨組織建好、建強。基層黨組織要成為群眾致富的領路人,確保黨的惠民政策落地見效,真正成為戰斗堡壘。”③基層黨組織作為黨在農村工作的戰斗堡壘,其功能的有效發揮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而村委會作為村民自治的重要組織載體,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不可或缺的一環。鄉村振興干部隊伍是鄉村振興工作的直接推動者、組織者、實踐者,是推動黨的“三農”政策落地生根的中堅力量。但一些地方的村“兩委”成員在具體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思想上不敢“打頭陣”。個別農村基層干部由于害怕犯錯誤,一味遵循“不出事”的邏輯,具體表現為“事務主義”:缺乏主動精神,不善思考、不敢創新,一味機械性推進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著眼于長遠,但部分干部缺乏大局觀,在日常工作中信奉“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的錯誤觀念,沒有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愿對鄉村發展進行戰略性思考,而局限于當下得失,沒有根據鄉村特點創新性謀劃長遠發展,在鄉村治理中不敢“打頭陣”。
行動上不愿“挑擔子”。主要表現為個別農村基層干部在工作中存在形式主義。目前,一些地區鄉村干部考核壓力較大、工作難度較大。一直以來,黨和國家對“三農”工作高度重視,惠農政策紅利不斷釋放,但在執行中被個別地方扭曲,加重了檢查和考核排名的負擔,干部的工作量陡然增加,其結果就是上級部門實行更加苛刻的考核方式和嚴厲的懲罰措施,導致一些干部消極應對、不作為,甚至陷入惡性循環的泥淖。
方法上不能“常改進”。新時代新征程對我國鄉村振興干部隊伍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們需要及時更新觀念,運用新方法、學習新知識、應對新挑戰。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對干部的能力水平和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部分地區鄉村干部老齡化現象明顯,一些干部難以快速接受新鮮事物,對于建設數字鄉村、智慧農業等理念理解不夠透徹,拘泥于老舊的鄉村治理手段,難以運用新方式解決新問題。
結果上難以“干實事”。當個別村“兩委”班子出現不敢“打頭陣”、不愿“挑擔子”、不能“常改進”等問題時,必然會導致難以“干實事”。村“兩委”班子的能力直接關系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獲得感。不作為、不擔當的干部會令鄉村錯失發展良機。
在一些地方實踐中,駐村干部開展工作時主要存在兩大困境。
嵌入困境。駐村干部作為外部引入力量,本意是為鄉村治理帶來更多的發展動力,然而在處理村莊事務時,一些駐村干部卻游離于鄉村社會之外。甚至在一些地區,村“兩委”包辦一切而忽視駐村干部的現象依然存在。駐村干部開展工作時往往面對多方利益主體,如果單純依靠剛性嵌入方式參與鄉村治理,則不可避免會產生沖突,損害多方利益。如果駐村干部為避免沖突而不作為,則無法充分發揮其優勢。同時,部分駐村干部處于與原有單位和家庭相對脫嵌的狀態下,很難快速對當地產生歸屬感,心理和現實的雙重嵌入困境為部分駐村干部開展工作帶來了較大挑戰。
發力困境。在日常工作中,駐村干部要面對多重任務,包括入戶走訪、村務問題的解決、突發事件的應對等,工作內容較多,有的駐村干部難以進行戰略性、創新性思考,陷入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發力困境。此外,駐村干部群體包括鄉鎮干部、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員以及退伍軍人等,這部分人群在駐村工作之前大多脫離于鄉村治理場域,對鄉村實際環境缺乏足夠認識,對鄉村治理缺乏經驗。在駐村初期,部分駐村干部難以迅速適應和開展工作,容易出現難上手、難發力等情況。同時,目前一些鄉村老齡化、“空心化”現象使得駐村干部缺乏有效的發力杠桿,在謀劃鄉村發展過程中缺少人力資源支持。這些都是對駐村干部的巨大考驗。
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
蓬勃發展的鄉村經濟為鄉村治理提供了堅實的物質支撐,有效的鄉村治理為鄉村經濟的繁榮創造了必要的環境和條件。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要確保鄉村經濟發展與鄉村治理形成良性互動,提高鄉村治理的有效性與鄉村發展的可持續性。提高效率意味著干部在應對復雜問題時能夠迅速作出決策,并且高效地執行,從而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
首先,以五個思維處理五種關系,為鄉村治理提供堅實支撐。農村基層干部要處理好與群眾、其他干部、企業、自身和環境的多維關系,各方高效協作,共同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第一,以服務思維處理與群眾之間的關系。農村基層干部應強化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建立高效系統的群眾工作溝通機制。不僅要與群眾有效溝通,更要調動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廣泛依靠農民、教育引導農民、組織帶動農民,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勵其投身鄉村振興。
第二,以全局思維處理與其他干部的關系。農村基層干部不是孤立的,需具備長遠眼光,增強大局意識,立足于地區發展目標,在長期發展框架下找準自身定位。農村基層干部的工作具有系統性,通過與其他干部的緊密協作,更加有力地推動鄉村地區綜合發展,這種協作關系建立在相互理解、有效溝通的基礎之上。基層干部在工作中應時刻保持全局觀,順應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發展規律,把握好工作時度效。
第三,以經營思維處理與企業的關系。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農村基層干部應對鄉村地區經濟發展進行深刻洞察和戰略思考,用企業家的眼光評估村莊資源,挖掘機遇、應對挑戰,采取相應的治理手段助力鄉村發展,協助培育龍頭企業、構建產業一體化布局。在此背景下,基層干部需積極尋找并培養“鄉村CEO”,深化與“產業村長”的長期合作,為鄉村發展注入經濟增長強勁動能。通過與企業建立深度鏈接,為鄉村經濟繁榮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第四,以學習思維處理與自身的關系。學習思維強調內修外練,是農村基層干部在工作中長期保持高效率、高水準的必然要求。在“內修”方面,農村基層干部應通過持續自主學習研究與時俱進。科技的不斷進步正在深刻地改變著農村面貌,而基層干部作為推動者和組織者,承擔著引領農村現代化的職責。應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將自我能力發展與鄉村發展結合起來,以適應農業農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需求。同時,農村基層干部應注重提升綜合素質,包括領導力、溝通能力等軟技能,加強對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全面了解,不斷拓寬自我認知邊界,形成更為寬廣的視野,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復雜環境,找準地區特色發展點。“外練”方面則要求干部能夠深入基層,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農村基層干部不僅僅要在田間地頭行走,更要在實踐中不斷回頭看。
第五,以技術思維處理與環境的關系。技術思維是一種以科技、工程和創新為核心的思考方式,它強調對問題的分析、解決和創新方法,側重于運用科技手段改善現有狀況、解決實際問題。技術思維不僅關注技術本身,還包括對技術與社會、經濟、環境等方面相互關系的理解。農村基層干部要以技術思維處理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深刻認識環境發展變化趨勢,找準鄉村比較優勢,以科技賦能鄉村發展。
其次,在思想上、工作上和保障上實現平衡,確保鄉村振興干部隊伍干勁足。如何讓鄉村振興干部隊伍發揮其最大效能,助力鄉村振興,要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著手理解干部的基本需求。其一,做好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是激發干部工作動能的必要條件。其二,滿足基層干部社交需求就是讓基層干部處理好與不同主體之間的關系,深入鄉村內部,做好與村民的溝通互動工作。其三,在解決問題、帶頭致富的過程中滿足其對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鄉村是基層干部追求自我價值的大舞臺,讓干部才能在鄉村發展中切實發揮效用,將人生目標融入鄉村振興戰略,是激發干部內生動力的關鍵。
第一,在思想層面,提高基層干部積極性、主動性,從思想教育和“適才適所法則”入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大對涉農干部的培訓力度,提高‘三農’工作本領,改進工作作風,打造一支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有領導農業強國建設能力的‘三農’干部隊伍。”④對鄉村振興干部隊伍定期開展教育培訓,提高干部的思想覺悟,強化干部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結合“適才適所法則”,選派駐村干部要結合鄉村發展特點,讓駐村干部的才能契合鄉村現階段發展需求,讓干部在工作中“使得上勁”。解決基層干部的“發力困境”是提高其積極性、主動性的根本途徑。
第二,在工作方面,為鄉村干部減負增效、增權賦能。精簡和明確村級組織承擔的任務,避免過多繁瑣的事項擠占干部大量時間,讓干部的時間精力放對位置。優化考核機制,建立多維度認證體系,減少無效的評比事項,確保評價程序更加高效。健全容錯糾錯機制,明確容錯、免責、減責的適用情況,給予干部容錯空間,切實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撐腰鼓勁,使其在基層事務中放開手腳、施展才能。
第三,在保障方面,構建有溫度、有力度的保障支持體系。給予農村基層干部堅實的物質支撐,提供合理薪酬、社會保障、住房福利等,讓有才能的干部無后顧之憂,全身心投入到鄉村振興事業中。注重人文關懷,關注基層干部的生活難題和心理問題,避免基層干部陷入“工作生活難兩全”的境地。
最后,從“選、培、管、用”四個環節入手,打造“實力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在培育有擔當、有能力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時,應從多個環節入手提升鄉村振興干部隊伍整體素質,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第一,在“選”的方面,嚴格制定選拔標準,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選拔思想政治素質好、道德品行好、帶富能力強、協調能力強,公道正派、廉潔自律,熱心為群眾服務的黨員擔任村黨組織書記。有能力者優先、能干事者優先,拓寬選拔渠道,讓更多青年人才在鄉村振興事業中大顯身手。著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鄉村人才隊伍,為祖國“三農”事業奉獻力量。
第二,在“育”的方面,對于缺乏經驗的年輕干部,應積極開展“傳、幫、帶”活動,建立起老干部與新干部之間的有效溝通橋梁,讓治理經驗得以傳承。實施“青藍工程”,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積極開展培訓和交流工作,讓年輕干部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適應時代發展潮流。
第三,在“管”的方面,堅持激勵和約束并重。通過優化考核體系和激勵機制,激發干部建功立業的干勁和熱情。推動基層紀檢監察組織和村務監督委員會有效銜接,把紀檢監察工作向村延伸覆蓋。持續為農村基層干部減負,深入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減少名目繁多、變形走樣的考核評估、督查檢查等,讓基層干部有更多精力為農民辦實事。
第四,在“用”的方面,積極推行“三使用”策略。關鍵崗位上使用,確保有能力和潛力的干部能夠勝任重要職務;關鍵領域上使用,具備特定優勢和能力的干部往往能夠在特定領域展現卓越效能,對于這部分干部要敢用,給予充分信任;重要工作中使用,讓干部在實踐中磨礪,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博導)
【注釋】
①習近平:《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求是》,2022年第7期。
②④習近平:《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求是》,2023年第6期。
③《習近平在江西考察時強調 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揚長補短固本興新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新華網,2023年10月13日。
責編/趙橙涔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