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成果,是人類文明向信息時代演進的關鍵標志。當前,以新一代網絡與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刻影響和改變著世界,互聯網真正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同時,互聯網的發展對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也提出了新挑戰,互聯網發展不平衡、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問題日益凸顯,迫切需要國際社會認真應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一新理念,為破解全球網絡空間治理難題和推動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了中國方案。
當前,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存在巨大的“數字鴻溝”,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不斷升級,發展中國家可能面臨“數字鴻溝”和“智能鴻溝”疊加困境。調查數據顯示,在歐洲和北美,使用互聯網的人口比例是87%至91%,阿拉伯國家和亞太地區約為67%,而非洲國家則是37%。隨著5G技術的發展,歐洲5G覆蓋范圍最廣,覆蓋率為68%,其次是美洲地區為59%、亞太地區為42%,而阿拉伯國家和非洲國家的覆蓋率僅為12%和6%。
由于不同國家和地區互聯網普及、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技術水平等方面發展不均衡,現有網絡空間治理規則難以有效地反映各方利益關切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利益。歐美等發達國家在全球互聯網治理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倡導和主張“多利益攸關方”模式,認為網絡空間屬于“全球公域”,應該主要依托政府以外的行為體進行治理,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則倡導以尊重網絡主權為基礎,實行“多邊主義”治理,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網絡空間治理體系。
此外,個別國家還利用互聯網干涉別國內政,搞雙重標準,從事縱容或支持危害他國國家安全的網絡活動,嚴重威脅他國國家主權和安全。世界范圍內侵害個人隱私、侵犯知識產權、利用網絡空間進行犯罪活動時有發生,網絡監聽、網絡攻擊、網絡恐怖主義活動等成為全球公害。因此,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是應對這些問題和挑戰、推動互聯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選擇。
破解全球互聯網治理的難題,需要有新的理念,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對于全球互聯網治理領域至關重要。2014年在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提出“互聯網真正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讓國際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在2015年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正式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倡議,他指出,“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網絡空間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各國應該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一新理念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積極響應。在向2023年11月召開的新一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發表視頻致辭中,習近平總書記就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提出三點倡議,即倡導發展優先、倡導安危與共、倡導文明互鑒,為推動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建設邁向新階段指明了方向。
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所包含的關于發展、安全、治理、普惠等方面的理念主張,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一脈相承,又充分體現了網絡空間的客觀規律和鮮明特征。同時,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數字化動力,構筑堅實的安全屏障,凝聚更廣泛的合作共識。
中國針對全球互聯網治理提出了一系列倡議和主張,不僅體現了大國擔當,也提升了中國在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2020年9月,中國提出《全球數據安全倡議》,提出各方應在相互尊重基礎上,加強溝通交流,深化對話與合作,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2022年11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白皮書,全面介紹了中國參與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的實踐以及中國主張。面對當前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的現實,2023年10月,中國又發布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主張各國應通過對話與合作凝聚共識,促進人工智能技術造福于人類。
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進入關鍵時期,中國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全球互聯網治理注入了新動能。中國提出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積極推進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建設。
積極推動文明交流互鑒,構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網絡空間。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ヂ摼W已經成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認識和了解的重要載體。在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中,必須充分發揮互聯網傳播平臺優勢以及橋梁紐帶作用,秉持相互尊重和相互包容的原則,加強網上交流對話,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推動不同文明包容共生,更好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同時,注重運用數字技術,創新文明傳播與傳承方式,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VR、AR等信息技術,推動各國優秀文化網絡傳播方式和傳播載體的不斷創新,促進優質網絡文化產品生產傳播,充分展示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積極推動文明傳承發展,共同建設網上精神家園。中國積極打造各種跨文化互聯網傳播平臺,推動不同文明間的交流對話、互學互鑒。上線集信息發布、展覽展示、版權交易、互動交流等于一體的“中國聯合展臺在線平臺”,成為各國視聽機構、視聽節目和技術設備展示交流的場所;構建多語種的“絲綢之路數字遺產與旅游信息服務平臺”,以圖片、音視頻等推介絲綢之路沿線國家1500處世界遺產與旅游資源;舉辦“全球博物館珍藏展示在線接力”項目,吸引來自五大洲15個國家的16家國家級博物館參與。
持續深化網絡安全合作,構建更加和平安全的網絡空間。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當前網絡空間成為國家繼陸、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疆域,保障網絡空間安全就是保障國家主權。要以尊重網絡主權為原則,尊重各國的互聯網發展道路和治理模式,遵守網絡空間國際規則,不搞網絡霸權,同時,要妥善應對科技發展帶來的規則沖突、社會風險、倫理挑戰。中國積極開展針對網絡安全的雙邊和多邊合作,推動構建更加和平安全的網絡空間。其中,與印度尼西亞簽署《關于發展網絡安全能力建設和技術合作的諒解備忘錄》、與泰國簽署《關于網絡安全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同阿拉伯國家聯盟秘書處發表《中阿數據安全合作倡議》、2017年與金磚國家達成《金磚國家網絡安全務實合作路線圖》、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發布《上合組織成員國保障國際信息安全2022—2023年合作計劃》等,有力推動了和平安全的網絡空間建設。
不斷拓展數字經濟合作,構建更加普惠繁榮的網絡空間。當前,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整體呈上升趨勢,但數字經濟指數的平均水平從高收入國家、中高收入國家、中低收入國家和低收入國家依次遞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是世界各國的權利,而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深化數字領域國際交流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有利于促進發展。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縮小數字鴻溝,在互聯網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讓更多國家和人民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中國以數字絲綢之路建設為契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推動數字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自2017年以來,中國已與17個國家簽署“數字絲綢之路”合作諒解備忘錄,與五大洲23個國家建立“絲路電商”雙邊合作機制,建立中國—中東歐國家、中國—中亞五國電子商務合作對話機制,推進中國—東盟信息港、中阿網上絲綢之路建設,積極為非洲、中東、東南亞國家以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云服務支持。此外,還與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世貿組織等開展多邊框架下的數字經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