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數據局等17部門聯合印發《“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以推動數據要素高水平應用為主線,以推進數據要素協同優化、復用增效、融合創新作用發揮為重點,強化場景需求牽引,帶動數據要素高質量供給、合規高效流通,培育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將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數字時代,現實世界很多層面都可以用數據形態來表達,生產過程具有了傳統形態和數據形態雙重產出。數據要素最突出的特點是可低成本多場景復用,即數據要素使用具有非排他性。一組數據可以被不同主體以不同方式重復利用,并且能夠通過解構重組、匯聚融合等方式被多層次多元化挖掘出更多價值,實現知識擴散、業務拉通、市場拓展和價值倍增,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因此說,推動數據要素高水平應用,能帶來產出和效益倍增效應。
中國作為互聯網應用大國,每日都在產生各類海量數據。建設數據要素市場、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具有顯著優勢。從消費類數據看,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躍用戶數接近12億人,人均上網時長達6.9小時,每天消費者在線總時長達80億小時,源源不斷產生與個人行為相關的海量數據。從生產類數據看,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在2021年已接近30%,企業內部數字化轉型和產業互聯網連接水平居全球中上水平,持續生成與生產行為相關的海量數據。此外,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中國5G基站數量位居全球第一,算力總規模居全球前列,數據收集匯聚傳輸便利高效。當前,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數字基礎設施規模和能級不斷躍升,為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數據要素市場是一種新類型的要素市場,需要在實踐中推動創新,不斷建立健全相關市場制度。行動計劃聚焦工業制造、現代農業、商貿流通、交通運輸、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文化旅游、醫療健康、應急管理、氣象服務、城市治理、綠色低碳等12個行業和領域,并明確多個典型應用場景,均表現為數據資源豐富且結構性較好、應用需求廣泛、交互鏈條多層次,具有較好的應用基礎和廣闊的發展空間。聚焦這些重點行業和領域,努力探索打通全域全鏈全生態的數據交易和交互,豐富數據要素價值釋放路徑,創新要素配置方式,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將帶來經濟量的擴張和質的提升。
提升數據供給是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的重要保障,其中公共數據有效釋放價值是重要源泉。公共數據量大且質量好,其開放對數據要素市場發展意義重大。行動計劃重點強調了科技數據、醫療健康數據、應急管理數據、氣象數據、城市運行數據等領域公共數據的開放。具體來說,各類科學技術數據互聯互通能夠激活更多數據驅動型的科創活動;健康醫療數據能在精準醫療、新藥開放、公共衛生事件預警和管理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應急管理數據匯聚使用將有效提升安全生產監管能力、自然災害智能監測能力和救援處置協同聯動效率;氣象數據的有效利用也將助力降低極端天氣事件影響,在服務金融行業以及與氣候氣象關聯度高的產業發展方面也有不小的空間;城市運行數據則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不容低估的價值。實現公共數據的有效應用,開放共享和開發利用相結合是可取方式。
此外,行動計劃還提到,促進數據有序跨境流動,對標高標準經貿規則,持續優化數據跨境流動監管措施,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探索。從現實角度看,數字時代全球業務運行必然要求數據實時跨境流動,數字經濟也是我國要著力打造的競爭新優勢。因此,讓數據要素“乘”出新動能,需堅持開放融合、安全有序的原則,推動數據經濟領域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流互鑒,促進數據有序跨境流動,同時嚴守數據安全底線,將安全貫穿數據要素價值創造和實現全過程。
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到2026年底,數據要素應用廣度和深度大幅拓展,在經濟發展領域數據要素乘數效應得到顯現,打造300個以上示范性強、顯示度高、帶動性廣的典型應用場景”“數據產業年均增速超過20%”。眼下,“時間表”和“路線圖”已明晰,當著力解決數據供給質量不高、流通機制不暢、應用潛力釋放不夠等問題,發揮好數據要素乘數效應,更好賦能我國經濟社會發展。
(作者:江小涓,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