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產業鏈供應鏈面對外部沖擊時的抵抗力、恢復力和轉變力是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重要體現。數字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正在推動社會各個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能為產業鏈供應鏈主體要素和結構要素的發展提升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有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抵抗力、恢復力和轉變力,繼而助推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提高。鑒于此,應從微觀企業、中觀產業和宏觀政府三個層面施策,支持不同主體以數字化轉型推動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實現質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 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路徑 對策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3.24.011
【作者簡介】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許益亮 浙江外國語學院 茍建華
當前,數字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正在推動企業、產業、社會等各個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數字化轉型能夠優化企業生產流程、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企業產品技術含量和質量,進而提高供應鏈效率、優化產業鏈網絡空間、推動價值鏈轉型升級,對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產生重要影響。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1]。數字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深刻影響全球要素資源配置方式和產業發展模式,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加速重構,我國產業鏈升級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系統研判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升級的路徑與對策,是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重要突破口。
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內涵及其重要性
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內涵界定。從構成來看,產業鏈供應鏈系統主要包括主體和結構兩大要素,主體要素是產業鏈供應鏈生態網絡系統中的各方利益主體。結構要素則反映產業鏈供應鏈網絡系統中各主體之間的關聯關系。在產業鏈供應鏈網絡關聯關系中,主體要素和結構要素處于一種動態演化和調整狀態中,正是這些主體要素和結構要素之間的相互變化和影響,可能導致產業鏈供應鏈出現“斷鏈”“缺鏈”等風險水平的變化。從內涵來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是指產業鏈供應鏈系統在面對內外部環境沖擊變化時所應具備的抵抗力、恢復力和轉變力。其中,抵抗力是指產業鏈供應鏈系統對外部環境沖擊擾動影響的抵抗程度,反映的是產業鏈供應鏈“穩鏈”“固鏈”的強度,是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基礎支撐能力。恢復力是指產業鏈供應鏈為應對外部環境沖擊擾動影響而維持產業鏈供應鏈自身穩定運行的“補鏈”能力,是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具體表征。轉變力是指產業鏈供應鏈“強鏈”和擺脫“路徑鎖定”的能力,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實現產業鏈供應鏈轉型升級的能力,體現的是產業鏈供應鏈創新效應。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重要性。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增強產業鏈韌性既有助于我國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變化新趨勢,發揮自身優勢、增強產業競爭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謀求更大發展空間,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強調“要把增強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著力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2]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要“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3]。
微觀層面:企業數字化轉型助推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升的路徑與對策
企業是產業鏈供應鏈網絡結構上的重要主體,同時也是數字化轉型的主體。以數字化轉型推進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升,最終都要落腳到企業這一微觀主體上。由此,要加快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增強企業應對外部環境變化沖擊時的抵抗力、恢復力和轉變力,從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明確數字化轉型目標,提高數字化轉型賦能運營績效提升的能力和水平,夯實企業數字化管理基礎。明確企業數字化轉型目標,依據企業實際發展情況,制定合適的數字化轉型戰略與實施策略,并積極推進落地實施。具體而言,一是增進對數字化轉型的認知,提高數字化轉型意識;二是要加大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夯實數字化轉型硬件基礎;三是擴大數字技術應用的深度和廣度,打造數字化轉型內核動力;四是數字化轉型要強調降本增效,利用數字化手段和數字技術優化產業鏈供應鏈和管理方式,夯實企業數字化管理基礎,降低企業成本,提升企業運營和管理效率。
加快業務模式數字化轉型,營造良好數字化新生態,提升企業風險管理能力。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在于構建數字化業務模式,改變傳統的研發與設計、生產與加工、經營與管理、銷售與服務等一系列業務模式,跨越企業內外邊界,形成供應商、企業、經銷商、消費者等上、下游鏈接通道,打造數字化新生態。要借助數字技術與數字化平臺,重新審視企業在產業鏈供應鏈中的位置,科學評估斷鏈風險,提升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
通過數字化轉型升級嵌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共生體系,強化企業動態能力建設,提升企業轉變力。一是通過搭建或嵌入面向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平臺,強化與供應鏈上其他主體的戰略合作關系,形成供應鏈資源共享的合作協同機制,加強與行業龍頭企業合作,把握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生態演變過程中的新機會。二是強化供應鏈資源共享,提升向供應鏈上其他主體學習的能力。通過向供應鏈上其他主體學習與吸收有益經驗,企業供應鏈敏捷性將得到相應改善和提升,進而提升企業應對外部動蕩變化的能力。三是強化開放合作意識,提升企業創新能力。要依托數字化轉型契機,借助數字技術,以需求為導向,構建數字化創新平臺,培育企業創新能力,加速創新成果的轉化與應用;要突破市場邊界,探索深層市場潛力,提升創新產品和滿足服務需求的能力,從而提升企業面對外部環境變化時的轉變力。
中觀層面:產業數字化轉型助推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升的路徑與對策
從中觀層面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主要是在相關產業內夯實產業鏈基礎能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抵抗力;以產業數字化轉型來助推產業鏈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優化進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恢復力;以增強產業鏈創新能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轉變力。
夯實產業基礎能力。產業基礎能力是產業發展的基礎性和關鍵性支撐能力,是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升的基石。當前,以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為核心要義的數字化轉型,為我國產業基礎能力提升帶來新的機遇。立足數字化轉型的技術融合特征,從技術、企業、產業、市場等維度推進產業基礎能力建設,實現“以融合育能力,以能力促融合”。通過提高產業基礎能力,把產業鏈發展的主動權和控制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為基礎打造新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是提高產業鏈的抗風險能力和穩定性的關鍵所在。
深入推進數實融合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恢復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恢復力,一是以高技術產業發展為引領,深入推進數字產業化。加強高技術運用,從需求維度拉動數字產業發展,促進數據要素在各區域間的自由流動,提高產業鏈要素配置效率。二是建設產業大腦,深入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推進綜合型、特色型和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有序推進企業大腦、行業大腦建設,形成互聯互通、資源共享、高效協同的產業大腦。三是實施產業鏈供應鏈“智改數轉”工程,打造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生態系統。構建跨越物理邊界和地域空間的數字化產業鏈供應鏈新生態系統,促進商貿、物流、金融等全鏈條數字化轉型,推動產業鏈供應鏈高效協同。
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創新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轉變力。提升創新能力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轉變力的關鍵,也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根本驅動力。一是要搭建產業鏈供應鏈創新成果數字化管理平臺。通過平臺建設增強政府政策的精準性和相關科技機構服務的有效性,促進產業鏈供應鏈整體創新能力的提高。二是圍繞產業鏈供應鏈精準部署創新鏈。借助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管理體系,梳理產業鏈供應鏈的短板所在,系統摸清關鍵核心技術缺失狀況,列出技術攻關難題,明確技術研發目標,組建聯合攻關創新研發機構組織。三是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供應鏈,以科技創新賦能新興產業發展。利用相關數字化平臺,借助大數據挖掘產業新潛力,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蝶變與聚合裂變,進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創新力和轉變力。
宏觀層面:政府助推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升的路徑與對策
以數字化轉型賦能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升是一項復雜且艱巨的系統工程,在此過程中,應充分發揮“有為政府”作用。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升基礎。新型基礎設施是各類主體拓展和深化數字化轉型場景應用的基礎,也是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政府需要從國家戰略層面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為以數字化轉型助力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升創造條件。一是推進云網協同和算網融合發展,加快升級網絡設施、算力設施、空間設施等信息基礎設施;二是加快推進千兆光纖網絡建設,布局關鍵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建設,前瞻布局第六代移動通信網絡技術儲備;三是高效推進人工智能融入實體經濟,加大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化與規?;瘧?。
加強政府對各類主體數字化轉型的支持和保障力度,推進數字治理體系建設。數字化轉型是重要投資決策,需要政府給予各類主體多層面的支持。一是加強政策機制方面的保障,制定適宜的行業、企業支持政策,設立專項基金或補貼,支持各類主體數字化轉型。二是完善金融支持數實融合發展體系。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等部署資金鏈,推進金融市場數字化發展,健全金融綜合服務體系,為數實融合發展和各主體數字化轉型提供資金保障。三是加強數字治理和數字監管體系建設。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數字信息、大數據和知識產權的保護,健全行業壟斷治理機制;提升數據治理能力,完善數字監管體系,規范數字化轉型市場行為,提升政府數字化監管能力,推動建立新型的多元共治模式,為數字化轉型助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供良好的規則依據。
加強技術和創新保障,提高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創新效能。聚焦產業集群的技術短板和創新需求,科學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進行技術攻關,增強產業鏈關鍵環節競爭力,提高產業鏈供應鏈創新效能。一是政府要建立健全關鍵核心技術、基礎性技術創新的聯合攻關機制。以協同創新為牽引,科學推進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行動,加強對科技創新主體的計劃引導、政策支持和精準指導,整體提升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二是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具有較高創新效率的企業是產業鏈供應鏈創新發展的微觀基礎和主要動力,因此,政府要通過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構建規范的市場競爭環境等措施,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和創新生態,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創造寬松的投融資環境。三是加快培育專門服務于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的“專精特新”創新企業,增強補鏈、延鏈和固鏈能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加快數字技術技能人才培育,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供應鏈的深度融合。數字化人才的培養主要依賴政府主導的教育體系。一是要優化高校學科專業設置。學科發展與專業設置應涉及保障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所需的學科專業。二是“產教政”協同培養不同層次數字技術人才。圍繞數字技術涉及的技術領域和產業領域,構建“產教政”協同的高端人才培養體系。三是完善人才引進機制。培育專門人才隊伍,幫助相關主體解決數字化轉型的人才困境,改變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轉型所需的復合型領軍人才供求不平衡的現狀。
(本文系浙江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重點項目“數字化轉型提升浙江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4C25031)
注釋
[1][3]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16日)》,《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第1版。
[2]習近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必然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2022年8月31日,https://www.gov.cn/xinwen/2022-08/31/content_5707604.htm。
參考文獻
陳曉東、劉洋、周柯,2022,《數字經濟提升我國產業鏈韌性的路徑研究》,《經濟體制改革》,第1期。
董麗、趙放,2023,《數字經濟驅動制造業產業鏈韌性提升的作用機理與實現路徑》,《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5期。
梁琳、金光敏,2023,《數字經濟賦能我國產業鏈韌性提升的路徑研究》,《齊魯學刊》,第5期。
石建勛、盧丹寧,2023,《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研究》,《財經問題研究》,第2期。
沈梓鑫,2023,《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中國發展觀察》,第4期。
陶鋒、王欣然、徐揚、朱盼,2023,《數字化轉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企業生產率》,《中國工業經濟》,第5期。
Boosting the Resilience of Industrial and Supply Chains Through Digital Transformation
Xu Yiliang Gou Jianhua
Abstract: The resistance, recovery, and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industrial and supply chains in the face of external shocks are important manifestations of their resilience.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are driv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various fields of society.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different entities injects new vitality and power in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in and structural elements of the industrial and supply chains, promoting the resistance, recovery, and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the industrial and supply chains, and thereby promoting the resilience of the industrial and supply chains. In view of this, polici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from three levels: micro enterprises, meso industries, and macro governments to support different entities in promot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o achieve effective improvement in the resilience of industrial and supply chains.
Keyword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resilience of industrial and supply chains, path, countermeasure
責 編/包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