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聚焦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短板弱項,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推動金融體系更好適應新時代科技創新需求。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加速融合。科創金融既是適應科技創新與金融融合發展的時代產物,又是推動科技創新與金融深度融合的強大動力。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有利于助力科創企業解決融資難題,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企業主體作用,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有利于發揮金融資源配置作用,集中優質資源聚焦關鍵環節開展集中攻關,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有利于推動傳統金融向現代金融轉型升級,加快培育金融新動能,最終實現金融賦能科技創新,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升級,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2021年11月,山東濟南正式獲批建設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被賦予在科創金融改革領域先行先試的重任。試驗區獲批以來,濟南搶抓政策機遇和發展機遇,著力構建多層次、專業化、特色化的科創金融體系,積極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新路徑、新機制。
一是堅持精準撮合,提高科創企業獲貸率。以銀行為主導的間接融資是我國現階段融資體系的基本特征,信貸資金仍是支持科技創新和科創企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濟南以提高科創企業獲貸率為突破口,引導銀行類金融機構精準對接科創企業,不斷提升科創企業獲貸率。積極發展科創金融專營和特色機構,深入開展“科創企業首貸拓展專項行動”,成立專項科創金融輔導隊和“科創金融管家”,推出“科創貸”“投聯貸”“科融貸”“北交所科技上市貸”“瞪羚科技貸”等一系列科創企業專項信貸產品,為科創企業提供更加精準、更具針對性的信貸服務。試驗區獲批以來,全市科創企業貸款余額增長62%、高于同期貸款增速40個百分點,科創企業有貸戶數占比提高至41.1%、遠高于一般企業獲貸率。
二是聚焦全生命周期,支持科創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科技創新始于技術、成于資本。科創企業潛力大、成長性強,但同時也有高風險、高回報等特征,資本市場具有的風險分擔和利益共享機制,可以有效彌補銀行信貸資金的不足。濟南聚焦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圍繞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科創企業,從股權融資、債券融資、上市輔導等各方面促進科創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強與各大證券交易所對接服務,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北京證券交易所及全國股轉系統均在濟南設立了山東服務基地,構筑起服務科創企業對接資本市場的專業服務生態圈。深入推進企業上市倍增行動計劃,實施上市后備資源培育“荷尖行動”,對于3年內能達到上市輔導標準的科創企業,提供專班專員服務。試驗區獲批以來累計上市企業11家,其中科創板1家、創業板4家、北交所2家,均為科創企業。充分發揮私募基金支持科技創新作用,全力打造“海右”系列投融資路演品牌,舉辦產融對接活動180余場,幫助科創企業實現融資超50億元。
三是強化數字賦能,引領科創金融技術突破與場景拓展。數字化是當前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也是金融發展的必然方向。作為全國唯一的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工業互聯網示范區“三區疊加”城市,參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口徑,濟南2022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7.63%,數字經濟規模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7%,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為科創金融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豐富場景。濟南把數字賦能作為科創金融發展的有力抓手,積極發展金融科技產業。引導金融機構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成果創新金融產品、經營模式、業務流程,推動產業創新、監管創新、服務創新,與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形成良性互動。完成全國首單供應鏈財司票簽發+貼現業務,深入開展“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范工程”和“金融數字綜合應用試點”。獲批數字人民幣試點,消費補貼、公益慈善、就醫結算、生活繳費、稅費繳納、企業紓困貸款等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相繼落地。
四是加強財金聯動,推動科創金融發展效能疊增。財政與金融承擔著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職能,二者統籌聯動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濟南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緊密結合,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將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前端進行配置,為科創企業發展提供“1+1>2”的有力支持。以政府資金為主導提供風險補償與融資擔保,鼓勵保險公司加強科創保險產品和服務創新,為科技創新與科技成果產業化提供保險保障和增信支持。通過“基金+直投”雙輪驅動模式,帶動社會資本支持科技創新,濟南財投基金集團參與組建基金48只,規模近500億元,放大倍數超過5倍。實施財政投資基金盡職免責,激發財政投資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的主動性。加快建設全市統一的融資信息平臺,歸集整合各類政務部門數據及企事業單位數據,實現對科創企業建檔立卡和精準畫像,有效對接金融機構數據需求,為科創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數字化金融服務。
五是加快重點片區建設,帶動優勢資源加速集聚。金融產業與科技創新本身都具有高度集聚效應,二者耦合發展才能釋放科創金融最大勢能。濟南堅持以點帶面,在金融資源、科創資源最為集聚的歷下區和濟南高新區分別打造中央商務區和中央科創區兩大重點片區,集中優勢資源進行重點突破,帶動試驗區建設整體推進。中央商務區片區充分發揮總部企業、金融機構集聚優勢,加快建設濟南科創金融大廈、山東省科技金融增信服務平臺、資本市場服務山東基地等科創金融平臺陣地。其中,濟南科創金融大廈圍繞“評、保、貸、投、易”五大環節,建設“1+6+N”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為高校院所提供成果轉化服務,2022年掛牌知識產權及科技金融項目1908宗,成交金額8.11億元,有效提升了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中央科創區片區依托產業園區載體和風投創投機構,探索推廣“科創經紀人”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積極推行“園區+DVC(園區風險投資)”“鏈主企業+CVC(企業風險投資)”模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合約化”開展項目研發和科技攻關,提高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精準性和成功率。
(作者系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