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以下簡稱“愛國主義教育法”),是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創新舉措,聯動細化了百余部法律法規中的愛國主義要求,豐富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為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
充分認識愛國主義教育法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推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取得顯著成效。當前,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頒布愛國主義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愛國主義教育,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具有重大意義,是時代所需、民心所向。
國家意志的集中體現。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反分裂斗爭形勢嚴峻復雜,維護國家安全的任務十分艱巨。愛國主義教育法對公民自覺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法律義務以及依法追究侮辱國歌、國旗、國徽,歪曲、丑化、褻瀆、否定英雄烈士事跡和精神,宣揚、美化、否認侵略戰爭、侵略行為和屠殺慘案等行為的法律責任作出規定,體現了鮮明的國家意志,織密了法律的藩籬,筑牢了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銅墻鐵壁。
愛國情感的凝聚升華。中華民族雖歷經劫難,卻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根本原因就在于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有著不變的文化基因和一樣的文化認同。5000多年從未中斷的中華文明,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提供了歷史支撐、理論腳本和實踐邏輯。面對沉渣泛起的虛無歷史態度、詆毀英雄謠言、矮化精神觀點、美化侵略戰爭言論,愛國主義教育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作為愛國主義教育主要內容,在全社會特別是未成年人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正是追本溯源、立心鑄魂,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把最自然最樸素的愛國情感升華為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貧窮就要挨餓,落后就要挨打。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并非一片坦途,美西方國家為了維護自身霸權,大搞政治操弄、經濟脅迫、科技霸凌,不斷擾亂和遏制我國發展。愛國主義教育法面向新時代新征程,高舉愛國主義偉大旗幟,壯大和團結一切愛國力量,增強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使愛國主義真正成為全體中國人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磅礴力量。
準確把握愛國主義教育法的實踐要求
愛國主義教育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愛國主義教育法旗幟鮮明地提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指導思想,明確職責任務、實施措施和支持保障,為新的歷史條件下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始終是全體中國人民內心深處的靈魂血脈,其本質就是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教育法把黨的指導思想,以及中國共產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等納入愛國主義教育體系,旗幟鮮明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立體深刻地用黨領導人民取得的偉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引導人民、教育人民、感召人民,凝聚起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強意志。樹起這個標識、擦亮這個底色,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標注了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根本政治屬性和政治方向。黑龍江是紅色沃土,在黨的領導下這片土地孕育形成了偉大的東北抗聯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深層次彰顯出來的正是源于靈魂血脈的強烈愛國主義、家國情懷,激勵了一代又一代龍江兒女為了黨和國家事業而奮斗,這是新時代龍江全面振興發展的精神力量所在。
堅持以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為著力點。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愛國主義教育實踐的重要目標指向。愛國主義教育法提出,對國家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歷史文化教育和“一國兩制”實踐教育、推進祖國統一方針政策教育作出規定,抓住了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著力點,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重要保證。黑龍江地處祖國東北邊陲,擔負著固邊維穩的重要使命。我們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法貫徹落實,必須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實施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做好強邊固防工作之中,引導各族人民群眾增進“五個認同”,自覺維護邊疆繁榮穩定,守好祖國“北大門”。
堅持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為鮮明主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國家夢、民族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想,為民族復興踔厲奮斗是中華兒女愛國主義最自然、最樸素的真摯情感。愛國主義教育法把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鮮明主題,順應了歷史大勢,寄托著中華民族的夙愿和期盼,賦予了全體中華兒女共擔的民族大義,扎緊了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精神紐帶。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棋局”中,黑龍江是重要一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3次親臨龍江考察調研,為振興發展把脈定向、指路領航。全省人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凝心聚力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道路闊步前進,奮力開創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新局面。我們必須把握愛國主義教育法貫徹實施的有利契機,聚焦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鮮明主題,胸懷“兩個大局”、心系“國之大者”,牢牢把握黑龍江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肩負起黑龍江在服務國家戰略中的重大職責使命,履行好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在強國復興偉大征程中作出更大貢獻。
著力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法落地落實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要以愛國主義教育法頒布實施為契機,推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法治化常態化,提升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在全社會營造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使愛國主義教育法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加強宣傳闡釋。堅持思想引領、文化涵育,教育引導、實踐養成,主題鮮明、融入日常,因地制宜、注重實效,把愛國主義教育法普法宣傳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強法治宣傳教育,讓人民群眾不僅知道愛國主義教育法規定了什么,還要知道法律這樣規定的道理是什么,增強對法律的心理認同。要結合龍江實際,加強省社科規劃項目研究,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法理論研究和宣傳闡釋。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各級各類媒體綜合運用“報、網、端、微、屏”等平臺,對愛國主義教育法進行宣傳解讀,增強人民群眾對法律內容的知曉度。依托“八五”普法講師團、普法志愿者和“法律明白人”,以國家憲法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全民國防教育日等為節點,廣泛開展普法宣傳活動,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法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校園、進網絡,形成人民群眾廣泛參與普法宣傳的實踐格局。
推動法律實施。依據法律規定,將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走進家庭教育細微處,將愛國主義精神體現在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團體章程、行業規范中,潛移默化地培育愛國情感。實施紅色基因傳承工程,加強龍江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發揮革命歷史類紀念設施、遺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深入發掘老工業基地、現代大農業、生態環境建設中所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用黨領導下的龍江巨變和輝煌成就激發愛國熱情。加強典型引領,開展向“人民楷模”王啟民、“七一勛章”獲得者崔道植、“時代楷模”劉永坦等先鋒模范人物學習活動,講好新時代矢志報國、忠誠擔當、無悔奉獻的愛國故事。
強化機制保障。愛國主義教育法的貫徹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配合、協同推進。各級黨委和政府應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進一步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部門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各級教育、文化和旅游、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網信、文物等部門和各類群團組織、基層人民政府根據各自職責,建立領導責任、工作推進、考核評價、督導問責工作體系,落實好“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加強與愛國主義教育法相關聯的配套制度機制建設,健全行政監督、司法監督、輿論監督、社會監督,加大對違法失職行為懲戒力度,確保愛國主義教育法有效實施。
(作者為黑龍江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