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年是黨的創新理論闡釋傳播過程中的重要受眾,闡釋傳播黨的創新理論既要遵循面向全體受眾的一般原則,也要突出面向青年這一群體的具體特點。針對青年闡釋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的現實困境,要以優良文風創新青年闡釋傳播風格、以高質量產品提升青年闡釋傳播效果、以專業化隊伍夯實青年闡釋傳播基礎,真正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億萬青年中”。【關鍵詞】黨的創新理論 青年傳播 理論闡釋 【中圖分類號】D432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這一重要要求為黨的創新理論闡釋指明了方向。青年盡管是“尋常百姓”的一份子,但又不是普通的、一般的群體。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我國14至35周歲的青年人口約為4億人,占總人口的28.4%。可以說,青年是黨的創新理論最龐大的受眾之一。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這充分表明,面向青年闡釋傳播好黨的創新理論,不僅是做好青年工作的內在要求,更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現實需要。
將理論闡釋的重點與青年的所思所想結合
其一,“說服青年”是黨的創新理論“掌握青年”的前提。馬克思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然而,并非所有的理論都能自然而然、理所當然變成改造現實世界的物質力量。一個理論要想成為某種現實的“物質力量”,就必須經由某種途徑有效轉化,理論轉化為實踐力量的基礎和前提正是理論被群眾認同和掌握。對青年而言同樣如此,黨的創新理論要想為青年所接受,必須走“說服青年”這條必經之路,黨的創新理論青年化闡釋工作,就是一個將黨的創新理論持續轉化為“說服青年”的有效形式的過程,同時也是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的過程。
其二,青年群體認知方式的變化對黨的創新理論闡釋傳播提出新要求。理論要實現預期效果要以受眾為中心,當前需正視青年這一受眾的新變化。從外部環境來說,跨時空、跨國界、跨代際的互聯網成為各種思想的集散地、交鋒地,互聯網“快速、互動、多向、虛擬”的特性對當代青年的思維方式、學習習慣、生活態度等產生持續影響,習慣碎片化閱讀、難以保持注意力等現象在青年中出現,這些都對理論如何有效影響青年帶來沖擊。從思維方式上來說,作為“互聯網原生代”的新時代青年群體,越來越認同和依賴形塑于流行語言、視聽符號制造的外部環境,“輕閱讀”“隨身聽”“短視頻”等成為其接收理論的主要方式,青年獲取理論的渠道和思維持續發生了全新變化,這為開展青年理論闡釋工作帶來一定挑戰。
其三,黨的創新理論“牢牢抓住青年群體”的落腳點是緊扣服務青年的工作生命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可以說,理論只有滿足群眾的現實需要,才能用理論說服人,進而才能真正“掌握”群眾。面向青年的理論闡釋既不能選擇回避問題,也不能只講問題,而是應該朝著問題去、迎著問題解。要了解青年的關切點,抓住青年面臨的現實困境,打開青年的意見箱,才能更好地為青年答疑解惑,給青年提供理論滋養。黨的創新理論成果只有關照“青年的溫度”,才能成為打開青年心房的“關鍵之匙”,這就要求將理論闡釋的重點與青年的所思所想、所憂所盼結合起來,讓青年對黨的創新理論觀之有感、聽之有用、受之有益。
面向青年闡釋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的現實困境
當前黨的創新理論面向青年的闡釋傳播工作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黨的創新理論闡釋傳播效果的“應然”與“實然”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具體表現在:
一是理論闡釋傳播的語言表達可以更接地氣。當前一些理論闡釋還缺乏“短實新”的優良文風,沒有處理好理論宣傳的效與青年接受的度之間的關系,理論闡釋中語言表達的生澀容易導致青年對理論產生心理上的抵觸、認知上的漠視、行為上的抗拒,由此容易滋生疏離主流輿論、消解主流觀點等情緒。
二是理論闡釋傳播的呈現形式較為單一。黨的理論因其權威性自帶嚴肅、規整、剛性,而青年生活閱歷比較簡單、理論素養相對不足等特點決定了其接受理論必然有一個具象化、生活化、有形化的過程,這就造成理論的“抽象”與現實的“具象”存在間距,具體表現為:闡釋傳播理論的形態、類型還不夠多樣,“親近青年”的理論產品樣態還不夠豐富,青年“喜聞悅讀”的好產品還比較缺乏。總之,面向青年還沒形成理論產品供給豐盈、話語表達活潑生動的局面。
三是理論闡釋傳播隊伍有待壯大。盡管當前參與青年理論闡釋傳播的人員不少,但深耕青年化闡釋傳播、熟悉青年心理特點、熟練運用創新理論的隊伍還有待擴充,需要發掘、儲備一批面向青年的理論闡釋傳播后備隊伍,對青年進行正確引導,積極弘揚網絡正能量、用心用情用力講好黨的創新理論。
提升黨的創新理論青年闡釋傳播的時度效
第一,以優良文風創新青年闡釋傳播風格。
理論闡釋與受眾接受方式的差異性、異質化越小,理論的吸引力、認同度就越高。樸實生動的語言貼近青年的實際,反而能讓真理在傳播過程中深入淺出。青年朝氣蓬勃、思維活躍,理論闡釋傳播若能寓深刻道理于生動形象之中,就能貫理論之“道”于青年共情之中,傳理論之“道”于青年共鳴之中。既要說青年想聽的,也要說理論想表達的;先說青年想知道的,后說理論要達到的,以此循循誘導青年親近理論、接受理論、認同理論。
第二,以高質量產品提升青年闡釋傳播效果。
再好的理論,如果缺乏合適的形式和載體,其轉化為“物質力量”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其一要加大理論視頻產品的供給力度。理論闡釋要秉持“理論文本視覺化、理論載體數字化”的理念,讓黨的創新理論產品在網絡平臺有效傳播,做到曲高能和眾,潤物而無聲,走心又走深地貼近青年,讓青年日用而不覺、樂此而不疲。其二要提升理論類網絡推文的質量。當代青年熱衷視頻閱覽特別是短視頻,面對視覺時代的文字困境,堅守筆墨文字同樣可以“出圈”。在守牢意識形態底線的原則下,積極引導有思想、有創意的年輕人參與理論闡釋,鼓勵各地各系統各單位發掘培養儲備一批“能寫、會寫、琢磨寫”的青年人,善于把宏大的理論話語轉化成一篇篇“煙火氣”十足的視頻文字作品。其三可加快推進黨媒公眾號進青年計劃。針對目前青年對理論傳播主渠道黨媒公眾號關注度不夠,要進一步加強黨媒公眾號在青年中的關注率、覆蓋率和影響力,以優質內容保持和提高青年用戶黏性。其四是加大對自媒體平臺的理論產品供給力度。要根據不同網絡平臺、不同網絡社群的特點制定工作方案,有的放矢做工作。健全自媒體賬號傳播理論的機制可作為一個有益嘗試,應暢通理論產品定期供應機制,積極引導自媒體賬號特別是大號“集采”黨媒“中央廚房”的理論產品,讓理論產品的權威性與自媒體的大流量融合起來,引導自媒體賬號多用多轉方向正、內容好、青年愛的理論產品,讓自媒體賬號認識到好的理論產品也能帶來大流量。
第三,以專業化隊伍夯實青年闡釋傳播基礎。
一要落實增強“四力”要求鍛造隊伍。黨的創新理論闡釋傳播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直接面向青年開展群眾工作的過程。增強腳力才能走進青年。“如果你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這句話同樣適用于理論闡釋傳播工作者,要引導從事青年化闡釋的隊伍“用心用情用力”開展調查研究,多撲下身子走到基層青年中去,從基層一線青年的角度換位思考講好理論的方式方法,多傾聽車間青年的煩心事,多沾點鄉間青年的泥土味,多體會創業青年的奮斗歷程等。增強眼力才能發現問題。“好眼力”是開展調查研究的必備素養,不光身到,更要眼到,不僅“看得見”,而且“看得準”,闡釋隊伍不僅要敏銳洞察理論闡釋與青年群體結合中的真問題,還要善于條分縷析青年群體對黨的創新理論的真需求。增強腦力才能找到破解“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的難題。這就明確要求我們既堅守理論原點又不在原地打轉,既對著青年的胃口又不失真理的味道,多開動腦筋運用黨的創新理論的世界觀方法論謀劃青年化闡釋工作的新視角新路徑新對策。增強筆力才能抵達青年。打通理論傳播“最后一公里”需要增強闡釋傳播隊伍的專業素養,提升語言文字和圖像音頻的駕馭和迭代能力。
二要尊重青年的主體地位發揮青年創造力。黨的創新理論惟有緊緊依靠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廣泛參與,才能“傳得開、叫得響、播得遠”,青年的首創精神是黨的創新理論闡釋傳播的重要依托,其在黨的創新理論闡釋傳播過程中居于主體地位,而不僅僅是被教育的被動地位。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更加自信自強、富于思辨精神,普遍希望自己能被關注,能獲得更多參與權,因此要尊重青年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大膽把話筒交給青年,敢于讓青年當主角,積極引導青年主動為黨的創新理論添加青年元素、增加年輕活性,充分發揮億萬青年的自覺性、能動性、創造性,使青年從被動接受的客體變為主動傳播的主體。
三要分層分級分類推進兩支隊伍建設。首先,對理論闡釋隊伍而言,既要凝聚一批有影響的名師大家,更要注重培養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的青年理論人才,還可挖掘培養一批既懂理論又能熟練運用數字技術創作的行家里手。可在哲學社會科學隊伍中率先試點開展青年化闡釋工作,強化黨的創新理論青年化闡釋工作方面的成果積累和人才建設。其次,對理論傳播隊伍而言,要不斷拓寬和夯實理論傳播人才矩陣。這既包括各級黨委講師團成員和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也包括新聞媒體骨干人才,正能量網絡大V等,還包括各級“五四青年獎章”“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基層青年典型,形成協同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青年化闡釋傳播工作的強大合力。
(作者為廣東省團校(廣東青年政治學院)黨委書記、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注:本文系2023年共青團中央“青少年發展研究”課題“黨的創新理論‘青年化’闡釋的動因、要義和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3JH047)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
②《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
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④《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
⑤賀才樂:《青年社交化閱讀趨勢研究》,《人民論壇》,2023年第5期。
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⑦習近平:《論黨的青年工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
責編/孫垚 美編/陳媛媛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