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產業代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是全球創新版圖和經濟格局變遷中最活躍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時指出:“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主動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積極培育未來產業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題中應有之義。從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視角看,未來產業的科技含量高,主要是由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驅動并經過產業化而形成的;未來產業的戰略引領性好,具有強大帶動效應和產業賦能能力以及廣闊應用前景,對經濟社會發展能夠起到重要支撐作用;未來產業的融合性強,積極培育未來產業能夠促進多領域交叉融合發展,有利于鞏固延伸傳統優勢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未來產業能夠形成競爭優勢,率先發展未來產業的國家和地區往往能夠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當前,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具有重要意義。從國際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國際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期,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未來產業將成為世界經濟激烈競爭的戰略要地。積極培育未來產業,有助于我們有力有效應對國際科技競爭、搶占全球產業發展制高點。從國內看,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培育未來產業,有利于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有利于提升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含金量”,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經過改革開放后特別是新時代以來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已經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建成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具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的供給優勢、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企業家的人才優勢。新征程上,要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推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夯實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物質技術基礎。
強化未來產業統籌布局。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必須堅持全國一盤棋,統籌考慮發展需要和現實能力、中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避免一哄而上、無序競爭。要制定實施未來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等政策文件,加快新技術、新材料研發應用,統籌推進標準研制,促進形成新質生產力。支持地方立足各自優勢,在應用場景構建、人才引育、產融合作等方面積極探索,培育一批未來產業高地。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生命科學、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在科教資源優勢突出、產業基礎雄厚的地區,布局一批國家未來產業技術研究機構,加強前沿技術多路徑探索、交叉融合和顛覆性技術供給。實施產業跨界融合示范工程,打造未來技術應用場景,加速形成若干未來產業。
構建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生態。培育未來產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謀劃,從多方面入手,構建良好的創新發展生態。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運用市場擇優機制探索發展未來產業。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投入力度,發揮產學研深度融合優勢,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優化資金供給結構,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引導更多金融活水注入未來產業發展。加快培育一批未來產業龍頭企業,扶持壯大一批未來產業“小巨人”企業,鼓勵和引導它們與高校、科研院所結成創新聯合體。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以5G網絡、全國一體化數據中心體系、國家產業互聯網等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同時,強化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確保科技活動風險可控,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第一資源。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必須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要創新學界業界協同育人方式,面向未來產業培育發展一批懂科技、懂資本、懂市場、懂金融的復合型人才,鼓勵科技人才突破原有技術范式路徑依賴,勇闖創新“無人區”。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引進培養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政策支持、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高技能人才工作體系,打造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技藝精湛、素質優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隊伍。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