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權威訪談|助力金融強國建設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中國工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四清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日前舉行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并部署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金融工作。國有大型金融機構應如何貫徹落實會議精神,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助力金融強國建設?如何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對此,新華社記者專訪了中國工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四清。
落實“八個堅持” 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問:如何理解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工商銀行如何把握新時代金融發展規律,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答: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用“八個堅持”,深刻闡明了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基本要義,明確了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既有世界觀,又有方法論,構成一個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工商銀行作為黨領導下的國有大行,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是職責所系、使命所在,將把“八個堅持”落實在具體行動上,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強化黨的全面領導。按照中央金融委員會、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安排做好各項工作,推動黨中央要求在全行傳導更通暢、執行更有力。
二是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大力調整融資結構,精準配置金融資源,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更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
三是扎實有效防控風險。落實好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要求,持續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強化各類風險“一本賬”管理,提升風險治理能力。
四是全面從嚴管黨治行。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著力打造政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的干部人才隊伍,加快建設清廉工行。
從“服務”和“融入”兩方面同時發力助力金融強國建設
問:如何理解加快建設金融強國這一目標的內涵?國有大行如何助力金融強國建設?
答:建設金融強國,宏觀層面主要是構建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提升金融業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微觀層面要塑造一大批國際一流的現代金融企業。
國有大型金融機構要在“優”和“強”上下功夫,提升綜合服務水平。重點從“服務”和“融入”兩方面同時發力,助力金融強國建設。
服務,就是充分發揮自身職能作用,助力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要堅持把實體經濟需要作為金融支持的重點、創新的方向,不斷優化資金供給結構,促進優化融資結構。聚焦主責主業,把優質金融資源配置到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統籌用好多種金融功能,為實體經濟提供全方位、一體化、高質量綜合服務。
融入,就是不斷把自身做優做強,更好支撐金融強國建設。深入落實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在服務實體經濟中推動自身發展提質、治理增效。錨定金融強國建設目標,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現代金融企業。完善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深化黨建與公司治理有機融合,提升治理現代化水平。同時,主動融入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局,促進提升我國金融的國際競爭力。
守正創新做好五篇大文章
問:圍繞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工商銀行將采取哪些舉措?
答:科技金融方面,工商銀行率先設立了“科創中心、特色支行、科創網點”三級專營機構,實現了對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重點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的全覆蓋。目前全行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達2.6萬億元。工商銀行將進一步貫通服務好創新主體、創新鏈條和創新生態,助力培育更多新質生產力。
綠色金融方面,工商銀行首創綠色金融全流程管理,率先將氣候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目前工行綠色貸款余額已突破5萬億元。我們將不斷豐富綠色金融產品供給,更好滿足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需要。
普惠金融方面,工商銀行普惠貸款余額連年保持高速增長,今年前10個月,普惠貸款增速達36%。近期,我們還組建了數字普惠中心,進一步整合資源、創新模式,奮力打造普惠金融標桿銀行。
養老金融方面,工商銀行已建立涵蓋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養老產業金融的產品服務體系和場景生態。下一步將加強金融服務適老化改造,豐富養老產品供給,促進健康產業、養老產業、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
數字金融方面,近幾年工商銀行加快產品和服務數字化轉型,帶動業務模式、管理流程、組織架構全方位變革。未來我們將深化科技、數據、業務“煲湯式”融合,將金融產品和服務廣泛融入數字經濟,同時以最高標準加強數據安全保護。
統籌推進存量風險化解和源頭風險管控
問:工商銀行如何統籌發展和安全,防范化解地方債務、房地產等重點領域風險?
答: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工商銀行堅持精準發力、綜合施策,統籌推進存量風險化解和源頭風險管控。
在減存量方面,著重把握好權和責、快和穩等關系,努力促成化解風險、完善機制、暢通循環等綜合效應。對地方債務風險,堅持疏堵并舉,落實國家一攬子化債方案,通過多種市場化方式,支持地方政府降低債務成本、緩釋償債風險,形成風險防范化解長效機制。對房地產風險,從供需兩端同時發力,既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又大力支持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對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助推房地產向新模式轉型。
在控源頭防新增方面,強化業務“一盤棋”統籌、風險“一本賬”管理,完善風險防范、預警和處置機制,高度警惕苗頭性、傾向性風險,切實把防范化解風險任務抓實抓好。
文字記者:張千千
長圖制作:劉羽佳
新媒體編輯:金小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