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大省廣東,工業規模約占全國1/8,擁有全部31個制造業大類,其中15個規模居全國第一。改革開放40多年來,廣東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工業化發展之路。
近年來,廣東統籌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不斷提高廣東制造的“含智量”“含綠量”“含金量”,以新擔當新作為創造廣東新型工業化新輝煌,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創新驅動,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走進位于廣州的廣汽集團埃安總裝車間,工業機器人揮舞機械臂,協同精準裝配,一輛輛新能源汽車成品依次下線。“目前,廣汽埃安每條產線下線一臺新能源汽車僅需53秒,比上半年縮短了7秒。”廣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總裝車間高級經理張自初說。
在TCL華星廣州T9項目陣列廠里,液晶面板高世代產線馬力全開,月產18萬張玻璃基板。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介紹,TCL華星從零起步,下大力氣攻堅關鍵核心技術,為下一代顯示技術做產業化探索。
11月16日召開的廣東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高質量建設制造強省大會上,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要聚焦創新驅動,加快構筑新質生產力,在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上聚力攻堅,在創新成果轉化上加力增效,讓創新之花更好結出產業之果。
以深圳鵬城實驗室、廣州實驗室為代表,廣東重點建設10家省實驗室、31家國家重點實驗室、2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以及4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初步構建起高水平多層次的實驗室體系,為科技成果孵化提供充足的土壤。
近日,由鵬城實驗室牽頭,聯合北京郵電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共同構建的“面向6G無線高速接入原型系統及測試環境”取得階段性進展,無線測試速率再次刷新業界紀錄。
深圳龍崗區,由中廣核牽頭,以“核電設備國產化聯合研發中心”為紐帶,全國139家“華龍一號”核心參與單位在此聚集。“依托聯合研發中心,協同攻關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已超過400項,實現超過1000臺套核電高端設備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聯合研發中心理事長、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寧小平說。
創新驅動,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涂高坤介紹,廣東已經形成8個萬億級產業集群、3個5000億級產業集群、7個千億級產業集群、2個百億級產業集群,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四成。
強鏈固鏈,提升產業鏈韌性活力
從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出發,沿著105國道南下經中山到珠海,美的、格蘭仕、格力等眾多家電知名品牌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散布其間;從深圳到東莞,從廣州到惠州,沿著珠江東岸分布的高端電子信息產業帶,匯聚起一大批電子信息明星企業和“隱形冠軍”。
以廣汽埃安為圓心,廣州番禺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基地匯集數十家上下游配套企業;以比亞迪為龍頭,深圳坪山正打造一條從動力電池裝備到制造、從電機電控到整車制造的完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2022年,廣東汽車產業營收首次超萬億元,成為廣東第八個超萬億元產業集群;今年前三季度,廣東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177.17萬輛,繼續領跑全國。
目前,廣東已經打造了新一代電子信息、智能家電、汽車產業、軟件與信息服務、生物醫藥與健康等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以及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智能機器人、區塊鏈與量子信息、新能源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圍繞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廣東構建“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N條重點產業鏈+多鏈主”體系。每條重點產業鏈遴選2—3家“鏈主”企業,支持“鏈主”企業開展強強聯合、上下游整合,充分發揮“鏈主”企業在穩定產業鏈、優化供應鏈、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集群培育等方面的引領帶動作用,切實提升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廣東廚衛電器產業鏈“鏈主”企業、格蘭仕集團董事長梁昭賢介紹,2022年,格蘭仕集團新中臺系統上線,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全系統數據閉環。以一臺微波爐的生產為例,從接到海外訂單,到調動產業鏈各個環節,到完成生產出貨,過去需要20天以上,現在全產業鏈流程縮短到7天。
近期,廣東省重點產業鏈第一批和第二批“鏈主”企業名單公布,“鏈主”企業將持續發揮產業帶動、強鏈補鏈的作用。2023年前三季度,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實現增加值2.51萬億元,同比增長3.5%。
數字化賦能,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
深圳龍華區,工業富聯與騰訊聯合打造的“黑燈工廠”里,上料自動化、檢測自動化、物流智能化,廠房不必開燈,各類電子產品分門別類自行“走”下生產線,整個生產實現全自動作業。“騰訊工業互聯網平臺已覆蓋22個工業子行業、開放3000多個工業APP、沉淀工業模型數量達5300個、鏈接工業設備數達120萬臺。”騰訊云副總裁、智能制造負責人曹磊說。
近期,廣東出臺“技改十條”,對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予以獎補,鼓勵鏈主企業帶動產業數字化轉型,開展集成應用創新,開放先進技術和應用場景,將數字化轉型經驗轉化為標準解決方案,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數字化轉型。
投影儀、榨汁機、空氣炸鍋……走進北滘鎮的廣東工業設計城,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輔助下,300家設計企業8000多名工業設計師的智慧在這里迸發,各種賦能制造業的奇思妙想讓人嘆為觀止。
數字化轉型,推動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截至2023年9月底,廣東已累計推動2.9萬家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到2025年,廣東將推動超過5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帶動100萬家企業上云用云。
走進佛山蒙娜麗莎集團有限公司的特高板數字化示范車間,這里集結了工業4.0智能化釉線設備、超大規格巖板噴墨機等全球尖端陶瓷巖板智能制造設備。原來粉塵飛揚的工廠,變成了明亮整潔的數字車間。
數字化賦能,助力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截至2023年7月,廣東省級以上園區開展循環化改造的比例超80%,共推動3800余家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審核評估驗收,打造國家級綠色工廠302家、綠色設計產品1070種、綠色工業園區10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58家、綠色數據中心15個。
原標題:不斷提高產業“含智量”“含綠量”“含金量”——廣東加快推進制造強省建設(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