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區塊鏈到元宇宙,從新型無人機到量子計算,從綠色能源到人工智能……上海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布局新賽道,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努力搶占全球產業體系智能化戰略制高點。
謀劃未來產業
2023年前三季度上海市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顯示,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高端裝備行業產值分別同比增長41.8%、35%和10.9%。“前三季度數據與上海長期鼓勵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趨勢相吻合。”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詹宇波表示。
近年來,上海涌現出一批具有支柱潛力的新動能產業,形成“3+6”新型產業體系,即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六大重點產業。
如果說“3+6”新型產業體系造就了上海產業發展的“今天”,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等新賽道領域是上海產業發展的“明天”,那么未來產業就是上海產業發展的“后天”。作為我國最早謀劃未來產業的城市之一,上海去年正式發布《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 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提出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材料五大方向。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張宏韜表示,要充分發揮上海綜合優勢,以重大需求、重大項目、重要平臺為牽引,使上海成為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熱土。
今年6月份發布的《上海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聚焦探索具有新時代特征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上海市委秘書長李政表示,到2025年,上海現代化產業體系將不斷夯實,工業增加值超1.3萬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5%以上。
加速項目落地
在金山區的華東無人機基地,無人機這一新興產業正在形成新優勢。金山區經委副主任周增表示,根據金山區《無人機行動方案》,到2025年全區無人機產業項目計劃總投資、企業市場估值均達100億元,形成50項體系化創新成果,打造“100+”應用場景。
類似無人機等新興產業落地開花的故事,正在上海各區域上演。產業新賽道正在上海形成實質化推進的新質生產力。
在寶山區,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產業被明確為四大主導產業之一。上海機器人產業園總經理劉宏說:“目前園區已集聚243家機器人上下游企業,其中發那科、快倉等一批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機器人及智能制造企業正加速發展。”
徐匯區是上海首個人工智能發展集聚區,已有人工智能相關企業約710家。徐匯區委書記曹立強表示:“科技創新意味著產業蝶變,更引領著高質量發展。”
靜安區持續推動“云、數、智、鏈”一體化發展,該區擁有數據智能相關企業約1700家。“靜安將構建開放型數字科技創新平臺,充分發揮企業主力軍作用。”靜安區委書記于勇表示。
筑牢算力底座
隨著智能時代加速到來,數據正在像水、電、氣一樣,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基礎設施。針對這一態勢,上海一方面推進數據的交易和應用,另一方面推進算力等基礎設施建設。
依托上海數據交易所,上海在數據要素市場高質量建設和規模化發展上打出組合拳。上海數交所總經理湯奇峰表示:“數據要素從資源化到產品化再到資產化的過程中面臨很多挑戰,需要做出新的制度突破、形成新的實踐示范。”在上海數交所推動下,由多地數據交易機構共建的數據交易鏈正式啟用,一批國際數據產品集中掛牌,國際數據合作進一步深化。
數據高速運轉,離不開算力支撐。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湯文侃表示,“十四五”時期,上海將加強全市算力資源統籌、調度和共享,提升算力資源利用率,加速數據要素流通,全面釋放數據價值。
如今,從新材料到人工智能,從大飛機到微觀量子,從虹橋商務區到張江高科技園區……浦江兩岸已經鋪開一幅恢宏壯麗的產業畫卷,正全力形成新質生產力,在新征程上奮力創造新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