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動車組列車,可以拉動一條多大規模的產業鏈?以中國中車研制的“復興號”動車組為例,一組“復興號”動車組就有4萬多個零部件,涉及鋼鐵、鋁型材等原材料、電子電器、信息系統、精密儀器等10多個行業,全產業鏈企業遍及全球13個國家和地區,涉及到全國20余個省市,產業拉動效應達到1:5……
軌道交通裝備是國家公共交通和大宗運輸的主要載體,也是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高端裝備“走出去”的典型代表,具有高技術、高集成、高附加值等特點,產業鏈長、輻射面廣、拉動力強。
作為我國軌道交通裝備行業唯一一家產業化集團,中國中車擁有140余年的發展歷史,產品服務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業務范圍涵蓋鐵路機車車輛、動車組、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工程機械、各類機電設備、電子設備及零部件,產業鏈包括研發、制造、試驗、維保、材料、部件、集成,產業鏈核心企業6900余家。
近年來,作為亮麗的“國家名片”,中國中車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堅持創新引領、共鏈發展,堅持綠色發展、智能升級,著力打造支撐高端裝備領先領跑的產業鏈生態體系,努力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更好發揮中央企業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和安全支撐作用。
聚焦領先領跑 著力打造自主化產業生態
關鍵核心技術是產業鏈供應鏈的“命門”,如果“命門”掌握在別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別人的墻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研制“復興號”動車組和中國標準地鐵列車期間,堅持創新引領,推動自主化產業生態建設,正是中國中車把“命門”掌握在自己手里,集中產業鏈力量辦成大事的破局之法。
“復興號”動車組的網絡控制系統作為列車的“大腦”,一度需要進口,嚴重制約了產品生產交付和技術迭代升級。開發完全自主的“高鐵大腦”,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全力推進自主創新。
從技術文件,到系統架構,從五花八門的硬件制式和選型類別,到一個個零部件的測試和一行行代碼的調試。五年磨一劍,中國中車最終成功突破了高速列車網絡控制系統核心技術,實現了與全球網絡控制產品無障礙交互,構建了自主化的網絡控制系統軟硬件平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更加發達的自主化“大腦”,實現了以太網控車,數據傳輸速度比既有產品提高60倍,傳輸容量提高100倍,數據處理能力大幅提升,列車控制、診斷功能更強大。創新引領,補齊產業鏈技術短板,關鍵核心技術的“命門”就這樣牢牢抓在了自己手里。
作為產業鏈上的“火車頭”,中國中車在補齊短板弱項之余,更加重視實施產業鏈創新引領工程,帶動產業鏈整體提升。中國中車以CR450、高速磁浮交通系統、中國標準地鐵列車等重大工程為引領,填補領域空白,搶占前沿高地,鞏固提升產業鏈優勢。當前,CR450動車組研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創造相對交會時速891公里世界新紀錄;“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入選2021年度央企十大國之重器;中國標準地鐵列車帶動30項關鍵部件自主化和安全可控。
回望中國中車研制中國標準地鐵列車歷程,統籌產業鏈資源,形成發展合力,則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又一成功做法。自2019年7月31日起,中國中車與相關單位攜手打造標準化、系列化城軌交通車輛產品,促進產業規模化和行業規范化,推動車輛間實現互聯互通,控制運用維護成本,減少創新領域資源浪費。
“一鏈帶多核、一鏈多平臺、多鏈共平臺”,正是中國中車的思路和措施。國內一流科研院所和高校,一眾產業鏈及戰略供應單位和業內骨干企業,與中國中車組成“政、產、學、研、用、協”自主創新聯合體,院士和眾多行業專家參與項目技術研討和評審。成功完成關鍵部件研制,實現了城軌裝備核心技術、關鍵部件自主可控;各關鍵系統自主化和技術升級,打破了關鍵零部件的技術依賴,推動了產業鏈健康、協同發展。
攻關過程中,中國中車帶動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共同發展,把自身在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生產制造領域積累的豐富技術創新、研發管理經驗,延伸到300余家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的供應鏈管理中,引導城市軌道交通裝備零部件供應商在研發、設計、制造環節參與到整車頂層設計與產品設計中,產業鏈供應鏈上中下游企業在技術、工藝、質量等方面均得到了改進提升。2021年6月28日起,各速度等級中國標準地鐵列車陸續下線并投入應用,百戰歸來,終得碩果。
在帶動產業鏈“更先進”的同時,中國中車不斷推動產業鏈走向“更全面”。以湖南株洲為例,在這里中國中車打造了千億級產業集群,以3家中車軌道交通裝備企業為龍頭,400多家上下游企業協同,可解決80%以上配套產品和技術,產業聚集度全球第一。可以說在一杯茶的時間之內,就可以集齊生產一臺電力機車的上萬個部件,集結全球產業鏈頂尖專家。產業集群優勢加深了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合作,形成了發展“命運共同體”,進一步為產業整體帶來了強大的韌性和抗壓能力。而中車打造的山東青島千億產業集群,以3家中車軌道交通裝備企業為龍頭,帶動260余家配套企業步入快車道,集聚了13個國字號軌道交通裝備技術研發中心,雅萬高鐵、時速600公里磁浮交通系統等明星產品從這里駛出。產業鏈上中下游配套協作、融合發展,讓中車成為了新競賽規則的重要制定者、新競賽場地的重要主導者,同時帶動了產業鏈整體走出國門,深度參與國際分工合作,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自主化產業生態建設,讓整條產業鏈共同實現提升,每個鏈環更加強健,整根鏈條更加堅韌。
聚焦綠色升級 著力打造低碳化產業生態
當前,綠色低碳轉型成為普遍關注點,“綠色發展”“降碳”“減污”等熱詞頻頻被提及。“綠色”這一高頻詞的背后,跳動著中國持續推進綠色發展的強勁脈搏。在“雙碳”戰略牽引下,加快推動產業鏈綠色轉型,是中國中車爭當產業鏈“火車頭”應有之義。
立足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中國中車堅決貫徹“雙碳”戰略,在2018年實現運營碳達峰的基礎上,2021年9月發布中車“雙碳”行動計劃,提出到2035年實現企業運營碳中和、2050年實現全價值鏈碳中和的總體目標。2022年,中車成為首批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企業。今年,中車“雙碳”行動方案正式發布,將全面打造綠色低碳競爭力。
立足“碳中和”引領者的定位,中國中車正在按照綠色投資、綠色創新、綠色制造、綠色產品、綠色服務、綠色企業“6G”綠色發展理念,加快構建軌道交通裝備和清潔能源裝備“雙賽道雙集群”產業發展新格局,培育壯大綠色產業,致力成為綠色制造的領跑者、綠色生活的創造者、綠色發展的先行者。并且始終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努力打造產業鏈碳中和生態圈,帶動全產業鏈加快轉型。
大眾廣泛知曉的風電裝備,雖然與軌道交通裝備分屬不同領域,但中國中車提前布局,追風逐電,將兩者深度融合,協同發展。從技術原理上,高鐵的動力來源是通過將電能轉化成機械能實現的,在制動時又是將機械能轉化成電能;風電是將風能轉化成機械能、再到電能,兩者能量轉化過程基本相同。因此,中國中車將風電裝備視為“立起來的高鐵”,將高鐵技術與管理創新性地引入風電領域,推動高鐵技術向風電產業平移,有效解決了風電裝備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問題。目前中車實現了軌道交通系統集成、牽引傳動、控制系統、車體技術等九大關鍵技術在風電裝備的落地應用,推動了軌道交通裝備行業向風電產業延伸。逐步形成了從核心部件,到資源開發,從項目EPC到整機制造和智能運維等風電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系統解決方案能力。
2022年11月23日,我國自主研制的16MW海上風電機組成功下線。這款超大功率海上風電機組的關鍵部件——風力發電機,就是由中車株洲電機公司與客戶金風科技聯合研制的。該款風力發電機是當時全球功率最大的中速永磁風力發電機,在項目研發過程當中,中國中車采用揭榜掛帥工作機制,成立了以中車首席專家牽頭的專項攻關團隊。通過與客戶、供應商等產業鏈縱向之間,以及與中車內部軌道、工業驅動、新能源汽車驅動等領域橫向之間的協同創新,成功解決了中速超緊湊風電機組軸承電蝕等多項技術難題,產品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款風機與國產大飛機C919等硬核重器共同位列“2022年度十大國之重器”榜單,成為加快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助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典范代表。
在綠色升級領域,面向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技術鏈,中國中車有效整合減碳、零碳、負碳技術,涌現了一大批綠色科技。主動實施技術平移,實現產業延鏈,推動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在“立起來的高鐵”之外,大力發展“膠輪上的高鐵”——新能源商用車。源自軌道交通業務的整車電控與驅動集成的核心“三電”技術,目前已做到行業領先,形成了純電、混動(含增程式)兩大電驅動系統集成平臺,打造了從關鍵器件、核心部件、系統集成完整產業鏈。
中國中車的碳纖維地鐵列車,整車減重13%,相當于每跑一公里,可節省1.5度電。永磁牽引系統節能率最高可達30%,按照列車總能耗降低30%進行測算,一列地鐵列車每天可減少排放1000公斤二氧化碳、3公斤的二氧化硫,每年節省電能約40萬度,綠色減排效果相當于種植10000平方米的闊葉林。利用企業屋頂空閑空間,在山東搭建的智能光伏發電站,并網1年來,電站累計發電量3.1GWh,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919噸,節約標準煤1016.8噸,相當于種植2.6萬棵30年樹齡的冷杉;同時累計減少碳粉塵843噸,減少二氧化硫93噸,減少氮氧化物46.5噸,所在企業綠電使用率整體提高至20%。氫能源有軌電車、氫燃料電池混合動力機車投入運營,真正實現了“零排放”。
低碳化產業生態,讓整條產業鏈共同實現升級,每個鏈環更加綠色,整根鏈條更加具有競爭力。
聚焦數智轉型 著力打造智能化產業生態
進入新時代,面對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大趨勢,中國中車搶抓新一次工業革命機遇,聚焦數智轉型,聚焦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兩大目標,大力推進產品創新數字化、用戶服務智慧化、生產制造數字化、經營管理一體化、產業體系生態化。從核心應用優化完善、產業鏈供應鏈資源整合、產業鏈生態拓展、產業鏈管理提升四個方面,統籌實施數字化轉型48項重點任務和產業數字化19個系統工程,推進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改造,全面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向價值鏈高端邁進,以數字化智能化引領支持產業鏈智能化升級。
數智轉型帶來產品創新數字化。2022年1月6日,“瑞雪迎春”智能復興號動車組正式上線運行,在世界上首次實現時速350公里的無人駕駛,首次應用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具備車站自動發車、區間自動運行、到站自動停車、車門自動控制等先進功能,實現了“北斗+高鐵”兩張國家名片的深度融合。同時還具備進入隧道時自動調節壓力波,智能調整車內溫度、燈光、空調等能力,為乘客帶來智能舒適的乘車體驗,被眾多網友譽為“國貨之光”。
數智轉型實現用戶服務智慧化。2022年,中車建成了全鏈開放的中車工業互聯網,基于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構建起統一門戶和中國中車、旗下子企業、客戶、供應商、創新者五大應用場景,為用戶提供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等服務能力和解決方案。與此同時,分步推進產業鏈數據平臺建設,建設覆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的云架構大數據中心,為上下游企業提供連接、計算、存儲、分析、安全等基礎服務保障,全面增強產業鏈、技術鏈、供應鏈連接能力、計算能力、存儲能力、分析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未來,中車大數據中心將成為國內領先的行業數據中心,形成覆蓋高鐵、地鐵、機車、貨車、新產業、智能運維、智能制造以及各系統用戶的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數據和供應鏈數據,帶動全產業鏈邁入“數字時代”。
數智轉型促進產業體系生態化。深化產業鏈生態拓展和管理提升,中國中車培育服務產業鏈智能化升級的專業化企業。圍繞“為離散型制造業供應鏈物流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的目標,中國中車積極推廣“運輸網絡+VMI倉儲服務+儲運一體化包裝”三位一體模式,實現物流、信息流、資金流融合,打造精益物流,支撐精益制造。其中,《基于三位一體業務融合的工業智慧物流云平臺建設》入選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數字經濟典型案例。同時,中車依托自身資源優勢和品牌優勢,打造了“宜企拍”綠色循環經濟交易電商平臺,為企業閑廢資源的處置和管理提供服務。
智能化產業生態,讓整條產業鏈共同實現進化,每個鏈環更加智慧,整根鏈條更加面向未來。
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中國中車將堅持車頭牽引、創新驅動,瞄準世界一流,突出融通發展,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為推動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