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圖們市馬牌村,是圖們江畔一個美麗的少數民族村落,與朝鮮隔江相望,村內九成以上的居民為朝鮮族。今年8月,省自然資源廳駐村工作隊進駐后,堅持抓好黨組織自身建設,著力構建和諧黨群關系,切實促進民族團結進步,通過多種手段,充分發揮民族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提升民族村基層黨建水平。
以學習為根基,提升基層黨組織戰斗力
村黨支部把學習作為提高自身素質的頭等大事來抓,通過深入梳理謀劃,建立健全了黨員干部學習教育制度、組織生活會制度、實踐教育與網絡教育學習制度等,并緊抓監督,確保各項學習教育有評價、有考核,真正做到學習成果內化于心,切實提升基層黨員干部的政治素質、思想覺悟和黨性觀念。同時,強化班子成員及先進黨員的業務學習和技能培訓,努力在基層黨組織內部培養和挖掘技術能手、致富達人。
以產業為載體,強化基層黨組織感召力
馬牌村常住居民以朝鮮族為主,平均年齡68歲,僅靠常規的黨建活動和政策宣講,對村民的感召力比較有限。為此,村黨支部深入謀劃,走出了一條以產業項目作為工作載體,以實際增收提升民眾認同感的道路。馬牌村位于圖們江沿線農家樂旅游帶,擁有邊境風光和朝鮮族民俗相融合的旅游資源,紅色旅游、研學資源也較為豐富,基于以上條件,村黨支部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產業,盤活村內閑置房屋資產,建設了朝鮮族特色民宿及燒烤店,并先后成立兩家村辦企業,實現規范化運營,創造勞動崗位,引領帶動群眾參與產業經營,分享產業成果,以產業興旺帶動集體增收,助力提升黨組織對少數民族群眾的感召力。
以服務為核心,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
真正為民服務者得民心。作為邊境民族村的基層黨組織,馬牌村委會切實把民族團結作為組織建設的重要任務來落實,以多種形式促進民族融合,增強黨組織凝聚力。在物質方面,村黨支部廣泛發動包保單位及社會愛心人士,籌集和募捐物資超過2噸,在各大重要節日為村民提供豐厚的慰問品,送去黨組織的溫暖。在精神方面,駐村第一書記多次邀請行業慰問團和愛心企業人士,為馬牌村村民送上精彩的文藝匯演,村民們在熱烈氛圍的感召下載歌載舞、其樂融融,進一步拉近了黨群關系。
通過以上措施,馬牌村黨支部切實加強了基層黨組織在民族村的戰斗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以實際成效和群眾滿意度,贏得了少數民族村民的信任,樹立了黨組織的威信。
作者:楊鐸,吉林省地理信息院分院長;池泳濤,吉林省延邊州自然資源局科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