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沈陽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明確提出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和農業基地,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關乎國家發展大局。新時代東北振興,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在東北振興戰略實施20周年之際,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并強調,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根基在實體經濟,關鍵在科技創新,方向是產業升級。“相信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中,東北一定能夠重振雄風、再創佳績”,這既是國家發展大局所需,也是東北一貫的使命所在,更是東北振興要抓住的重大機遇。在新的歷史起點,東北地區要牢牢把握“五大安全”的政治使命,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再立新功,必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先導、以聚焦優勢產業發展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基礎、以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為保障。
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先導,為東北全面振興提供動力支撐
推動東北全面振興關鍵在科技創新,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新將高度依賴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因此,堅持改革創新是實現東北振興發展的第一動力。一要創新政府管理服務體制,提升政府創新觀念和創新理念,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務意識,建立與現代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管理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發揮市場主體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市場創新活力;二要改革創新科研成果轉化和激勵機制,暢通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渠道,建立以創新價值、市場貢獻為導向的科研成果轉化利益分配機制,搭建創新創業平臺,營造全社會崇尚創新的社會風尚,激勵科研人員、技術能手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三要制定能切實提升企業技術創新的措施,制定科技創新企業扶持計劃和企業創新能力提升計劃,設立重點產業、科技創新型企業扶持基金和創投基金,發揮東北地區科技型骨干企業創新引領示范作用,促進創新型中小企業健康成長,積極引導創新要素向新興產業和科技創新企業聚集,支持企業參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前沿性基礎研究,為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積蓄內生動力。
堅持以聚焦優勢產業發展為根本,為東北全面振興提供經濟支撐
東北資源條件好,產業基礎雄厚,區位優勢獨特,發展潛力巨大。東北全面振興的目標能否高質量實現核心在于產業發展,東北地區產業體系完備,尤其是重工業基礎好,實力雄厚,在國家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制造大國重器和國防軍工事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新時代新征程,東北要重振雄風、再創佳績,必須實現好從傳統重工業向現代工業、從單一產業向現代多元產業的轉變。首先,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深入實施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發揮市場主體地位和政府科學調控有機結合,做大做強東北地區傳統優勢產業,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產業以及過剩產能。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實施政府投入、政府主導的優勢產業發展政策,設立產業發展基金,制定創新產業的財稅、融資支持性政策,在增量投資過程中優化投資結構、產業結構,促進資源向優勢產業、新興產業集中。其次,依靠科技賦能產業升級,通過科技創新、技術革新,提高核心關鍵技術的門檻,保持技術優勢和產品更新迭代,以鞏固東北地區在汽車制造、造船工業、軌道交通、航空工業、鋼鐵工業、石油工業、糧食、木材、機床等傳統產業的行業領先地位,推動傳統制造業向高精尖端制造、智能AI制造、綠色制造發展。最后,提前布局,拓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東北地區在高校人才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清潔能源、冰雪林草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東北要實現全面振興,擺脫傳統產業的低效率發展,實現彎道超車,必須要依靠自身資源稟賦優勢,輕裝上陣,把握大勢,贏得先機,集中優勢資源積極培育風光核新能源、納米航空新材料、芯片集成電路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利用數字化、信息化技術全面提質改造舊動能,培育激發新動能,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實體經濟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堅持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基礎,為東北全面振興提供人才智力支撐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人才強國、科技強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優化創新產業環境,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利用,加大人才振興的政策支持力度,打造更多創業創新平臺,支持東北留住人才、引進人才。東北地區要實現全面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素質,強化國民教育對人口素質提升的教育功能。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專業知識能力培養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領域,貫穿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學段,強化高等教育的高層次人才選育功能。立足全國,放眼全球,構建教育強國、人才強國、科技強國一體化建設與東北振興發展協同聯合體。緊密結合“五大安全”戰略任務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選拔、培育一批世界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急需的高層次人才,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胸懷和視野,堅持引育并舉,引進和培養更多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為東北振興提供強大的人力資源支持。
堅持以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為保障,為東北全面振興提供組織支撐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的最高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是東北全面振興的根本保證。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堅持黨對東北振興各項事業的全面領導,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要自覺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東北全面振興的戰略規劃藍圖,率先垂范,帶領廣大群眾以高度的時代使命感真抓實干,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征程上繼續作出東北應有的貢獻;堅持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增強東北地區各級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和組織凝聚力,強化領導干部的自我革命意識、服務意識、市場意識,以實干興邦、空談誤國的正確政績觀考核衡量選拔干部,杜絕官本位思想,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黨風廉政建設為抓手,持續推進黨風政風工作作風的提升,建立干部引進、交流、培訓常態化機制,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青年干部搭建成長發展平臺,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為東北全面振興提供高素質、專業化的干部隊伍;把優化當地政治生態和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持續強化各級黨員領導干部的責任擔當意識,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徹底改善營商投資環境,全面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為各類經營主體創造穩定、透明、規范、可預期的法治環境。
(作者:唐軍旗,系中央民族大學中國興邊富民戰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