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孕育了生命、聯通了世界、促進了發展,對于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令人扼腕的是,2023年8月24日,不顧國際社會和本國民眾的強烈反對,日本政府單方面啟動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染水排海計劃;10月5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再度啟動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第二輪排海。作為世界上唯一經歷核爆炸、遭受核打擊且發生核事故級別最高的國家,日本理應比任何國家都更能深刻地體悟到核爆炸、核事故、核污染對人類生態環境的重大危害和影響。但為了擺脫核污染水問題所帶來的沉重財政負擔,日本政府一方面對內依靠行政體系的結構性暴力推行狹隘的“國家理性”,另一方面則打著國際原子能機構背書的旗號,導演了一出“公地悲劇”。
日本以鄰為壑、狹隘自私的行徑,必然會對全球海洋生態和人類福祉造成不可逆轉且深遠廣泛的影響。毋庸置疑,源自政治短視的人為災難將成為未來海洋生態安全的新挑戰、新議題。密切關注當前海洋生態安全形勢,重新審視人海關系,深入剖析全球海洋生態安全治理困境及其原因,探尋全球海洋治理的出路,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重要課題。
海洋是屬于全人類的公共產品,但是,在氣候變化與人類對海洋的開發利用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全球海洋生態安全形勢日益嚴峻: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海洋荒漠化等問題不斷加劇;海洋災害與突發環境事故頻發、海洋生物多樣性不斷減少;全球海洋治理理念滯后、國際立法規則效力不足、全球海洋治理體系滯后于國際格局調整、一些國家國際責任缺失等……這些問題無不凸顯了全球海洋治理的困境,使海洋生態環境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復雜性因素明顯增多。
與此同時,國家主義在國際事務中大行其道,帶有人類利益屬性的海洋生態安全往往被置于所謂國家利益和集團利益之下。特別是一些國家一味奉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企圖掌握海洋霸權、攫取海洋利益,更易加劇國際局勢的動蕩不安,引發人類生存危機。可以預見,人類社會將長期面臨海洋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和海上安全形勢愈加復雜的雙重挑戰。
海洋的連通性、開放性、共享性,將人類社會連結成為一個環境共享、利益共融、命運相連的整體,同時也帶來了需要各國共擔的安全風險和共同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人類居住的這個藍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個孤島,而是被海洋連結成了命運共同體,各國人民安危與共。”從人與自然的維度看,海洋與人類是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人類依海而生、因海而興,海洋哺育了人類文明,是生命的源泉、生存的空間、資源的寶庫、交通的命脈。從人與人的維度看,人類社會因海洋而結成利益共同體、安全共同體、責任共同體、文化共同體,海洋無疑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公共資源,海洋生態安全是人類在海洋資源開發和海洋環境保護過程中把握未來共同命運的關鍵。
海洋的可持續發展關乎全人類的生存發展。面對加速演變的國際形勢和海洋環境的危機挑戰,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不能獨善其身,必須攜手合作,共同確保海洋的可持續發展,共同維護海洋的和平與安寧。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從全新視角闡釋了人類與海洋和諧共生的關系,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世界各國應推動國際海洋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摒棄叢林法則、強者自由、贏者通吃的邏輯,攜手應對各類海上共同威脅和挑戰,像對待生命一樣關愛海洋,保護海洋生態與生物多樣性,不斷推進海洋生態環境治理國際合作,全力遏制海洋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趨勢,讓海洋不再上演“公地悲劇”,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藍天。
——人民論壇“特別策劃”組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