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俯瞰位于廣州市南沙新區橫瀝島尖的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會址。新華社發
自2013年9月明確提出“共同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這一重要主張。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布“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在主持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系列重要論述,為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更好惠及各國人民,提供了根本遵循。
1.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深化了對經濟全球化規律的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系列重要論述,既是對馬克思主義世界市場理論的繼承與發展,又吸收借鑒了當代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理論的有益成分,深化了我們黨對經濟全球化規律的認識。
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世界市場、經濟全球化以及國際分工的本質及其運作機制進行了初步闡釋。馬克思指出:“資產階級社會的真實任務是建立世界市場(至少是一個輪廓)和以這種市場為基礎的生產。”列寧初步提出了社會主義國家對外開放的早期思想。他指出:“社會主義共和國不同世界發生聯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況下應當把自己的生存同資本主義的關系聯系起來。”鄧小平同志反復強調,“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展不起來”“這就要求對內把經濟搞活,對外實行開放政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國經濟,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我們必須順應時代潮流,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2018年至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至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連續五年提出要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更好惠及各國人民。”2022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提出,各國要“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向中英貿易“破冰之旅”70周年活動致賀信中提出,希望中英各界有識之士“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為促進中英友好合作作出更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系列重要論述直面經濟全球化的突出問題和重大難題,宣示了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2.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中國始終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以務實行動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10年來,通過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成功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和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數貿會)等,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目前,已有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不僅如此,共建“一帶一路”還成為建設開放包容、互聯互通、共同發展的世界的新動能。共建“一帶一路”不僅激活了共建國家發展動力,而且成為拉動全球貿易和全球收入的新引擎。亞洲開發銀行的研究表明,內陸國家基礎設施貿易成本每降低10%,其出口將增加20%。世界銀行《“一帶一路”經濟學:交通走廊的機遇與風險》研究報告顯示,共建“一帶一路”將使參與國貿易增長2.8%~9.7%、全球貿易增長1.7%~6.2%、全球收入增加0.7%~2.9%。
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既是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路徑。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不斷推進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創新發展。黨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黨的十九大提出,“促進自由貿易區建設,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自由貿易區提升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黨的二十大提出,“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實踐方面,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自由貿易區建設步伐明顯加快。2023年10月17日,中國與塞爾維亞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這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簽署的第一個自貿協定,也是中國簽署的第22個自貿協定。
加快建設高標準自由貿易試驗區和高水平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是中國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先后設立了22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取得了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的重大成效,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開放創新成果。截至2022年底,自由貿易試驗區累計開展3400余項改革試點,自行復制推廣17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國家層面復制推廣278項制度創新成果。2023年6月1日起,中國率先在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北京等五個具備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試點對接相關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進一步擴大制度型開放。10月21日,國務院印發《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至此,經過七次擴容,我國自貿試驗區已經有22個,對外輻射的范圍進一步擴大。
進博會和數貿會等展會的成功舉辦,為國際貿易發展提供了展示平臺,為世界各國的企業和商品提供了交流機會,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自2018年11月舉辦首屆進博會以來,中國已經成功舉辦五屆進博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前五屆進博會開幕式上宣布系列重大開放舉措,充分彰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決心和信心。第六屆進博會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將以“攜手促發展開放贏未來”為主題,探討全球開放發展熱點議題,為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貢獻智慧力量。數貿會是推動數字貿易發展的重要平臺和促進全球數字經濟合作的國際公共產品,2022年12月首屆數貿會發布了一批重要成果、標準和規則,簽約了一批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重大項目。
3.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更好惠及各國人民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面向未來,中國將堅定不移地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支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更好惠及各國人民。
迎接共建“一帶一路”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新發展,推動建設開放創新和開放包容的世界經濟。一方面,堅持創新引領,共建開放創新的世界經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第一動力。只有敢于創新、勇于變革,才能突破世界經濟發展瓶頸。”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日益成為潮流。未來,要共同把握數字技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拓展“絲路電商”合作,推進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同時增進綠色發展共識,落實《“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努力建設資源節約、綠色低碳的絲綢之路。另一方面,堅持互利共贏,共建開放包容的世界經濟。目前,全球經濟大幅持久放緩,地緣經濟割裂風險不斷加劇,全球發展失衡加劇,國際經濟環境日趨復雜。站在新的起點上,要聚焦共同發展,共同做大發展“蛋糕”,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同時加大民生援助力度,統籌推進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使項目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方。
完善多邊合作機制,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推進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以及與海合會、以色列、洪都拉斯等自貿協定談判進程,推進與新加坡、韓國、秘魯、新西蘭等自貿協定升級談判進程,加快推進與蒙古國、孟加拉國等自貿協定聯合可研進程,推動建設更多雙邊經貿合作機制,構筑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與此同時,積極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高標準自貿協定,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
穩步擴大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以更優營商環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一方面,持續推進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深度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加快形成與其相銜接的經貿制度體系,不斷打造吸引外資的新優勢。另一方面,統籌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沿邊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各類開放平臺建設,充分發揮其制度型開放先行先試和引領作用,讓中國市場成為外商投資興業的熱土。
創新國際經貿合作機制,維護和完善多邊經濟治理機制。一方面,繼續辦好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投洽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貿會)等三大傳統展會,同時創新性辦好進博會、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消博會)、數貿會等三大新創展會,為各國經濟增長提供中國大市場新機遇。另一方面,加強與巴西、俄羅斯、南非等新興經濟體的緊密經貿合作,推動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及新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等新興國際經濟組織的合作機制創新,增強新興經濟體在全球事務中的發言權,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作者:楊麗花,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