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上海市普陀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街鎮設立解紛中心,協調多種力量下沉一線,立足于預防、立足于調解,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截至目前,普陀區各街鎮解紛中心受理矛盾糾紛2.1萬余件,調解成功率達99.1%,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一大早,調解員宋志明來到上海市普陀區宜川路街道辦事處旁的解紛中心,收拾好桌子,準備開始工作。
每逢工作日,和他一起到解紛中心的,還有司法所、信訪辦的工作人員以及律師;每周二、周四,公安、法院、房管、民政、人社等單位工作人員也會輪流來接待群眾。“當事人只進一扇門,就能反映各類問題,有效提升了矛盾糾紛化解效率。”宋志明說。
為推動各類糾紛一口受理、集中辦理,普陀區將矛盾化解資源和力量向基層一線下沉,在全區10個街鎮建立解紛中心,力求通過匯聚各方合力,讓矛盾糾紛在基層得到更有效化解。
職能部門到基層,集中力量“會診”復雜糾紛
前不久,一名女子通過隨申辦“解紛一件事”提交申請,稱其住在宜川路街道的男友以婚戀為名騙了她30多萬元。調解員上門調查,發現兩人確實存在經濟糾紛。“男方承認借款,也愿意還錢,但眼下存在困難,一時無法還清。”宋志明說。
“如果讓女方起訴,耗時費力。”宜川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王軍建議召集相關部門,共同解決問題。公安、司法行政、信訪、法院等單位工作人員一起來到街道解紛中心,與當事雙方坐在一起研究方案。最終確定下來男方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每月歸還約1萬元,逐步將欠款還清。
現場,普陀區人民法院法官對調解協議書進行了司法確認。如果未來男方賴賬,女方可以直接到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不用再走訴訟程序。王軍說:“在解紛中心,針對各種不同類型糾紛,我們有不同的調解模式。各種力量下沉基層,要調配好、協調好,提升調解效率。”
針對小糾紛、小隱患,周一至周五,各街鎮整合律師、人民調解員、公證員、信訪辦人員等力量現場接待,為來訪群眾答疑解惑、釋法說理、調處矛盾。每周二、周四,公安、法院、房管、民政、人社等單位整合力量,來到街鎮解紛中心,參與聯合接待。對涉及其他行政主體,需要其他資源跨部門共同配合參與接待和調解的,由街鎮向區信訪辦提出預約,由區信訪辦進行統籌協調,安排相關職能部門下沉處理。
“對短期無法化解的矛盾問題,由街道、社區開展‘面對面’日常走訪和‘一對一’全程跟進協調,給予關心和幫助,實時了解動態,實現矛盾化緩穩一體化推進。”普陀區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張韶春說。
自2022年8月街鎮解紛中心在普陀區推廣以來,人民調解員通過聯合接待成功化解矛盾糾紛669件,提高了疑難復雜矛盾的化解率。“街鎮解紛中心的推廣,實現了從‘單兵作戰’到‘合力攻堅’。在做強實體平臺的同時,我們積極探索網絡平臺建設,為群眾提供移動端‘一站式’矛盾糾紛受理服務,在后臺將矛盾糾紛一屏匯聚,解紛資源一屏整合,通過線上線下的聯動融合,以‘鍵對鍵’協同‘面對面’。”張韶春說。
受理多門變一門,處理一起糾紛、解決一類問題
最近,普陀區真如鎮街道居民李先生了卻了一樁心事。他的一套住房此前整租給了中介,合同里寫明“不得群租、分租,不得隔斷”。然而,直到去年他才知道,中介私自添加隔斷改變原住房結構,把原本6間房改成了8間,一共住了20個人。
李先生看到自家的房子變成這樣,擔心房子的安全、衛生問題,立即以對方違約為由要求解除合同,對方不同意,雙方不歡而散,產生矛盾。
解紛中心接到該信訪投訴后,開起了信訪聯席會議,進行研商和協調,組織了司法所、房管、派出所、社區和物業一起到現場約談中介、溝通整改。“街鎮解紛中心的設置,加強了各部門、各條線不同力量的統籌和整合,推動矛盾糾紛化解資源向基層一線下沉,強化源頭防范,變矛盾糾紛多門受理為一門受理。”普陀區委政法委有關負責人說。
“《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賃管理辦法》有明確界定,每間房居住人數不得超過2人,人均居住面積不低于5平方米。”真如鎮街道干部朱鳴對違規中介進行告誡,明確其法律責任,并督促及時整改,恢復房屋的原始結構。
不僅如此,解紛中心還向前一步,協調城管、公安、消防等部門一起,對該小區開展了群租整治專項行動,對潛在的、尚未發生投訴的群租現象進行整治。行動當天,真如鎮街道整治住宅群租5處,拆除隔間15間、高低床18個;整治非住宅違法居住2處,封門10間、拆除高低床5個。
“通過信訪渠道舉報違法線索的情況很常見。處理這類問題,街鎮信訪聯席會議制度要起到統籌協調作用,第一時間加以重視,才能最大限度防止矛盾升級。”普陀區信訪辦主任陸小幽說。
既重視法律法規“硬杠杠”,也關注情緒心理“軟配套”
自2022年普陀區在全區10個街鎮建立解紛中心以來,共受理矛盾糾紛2.1萬余件,調解成功率達99.1%。“矛盾調處就是群眾工作,既要重視法律法規等‘硬杠杠’,也要關注當事人的情緒和心理這些‘軟配套’。”普陀區萬里街道黨工委書記羅艷說。
萬里街道的解紛中心設有一間“心語空間”工作室,溫暖的燈光、貼心的設計,給人以舒緩的感受。
“在面對矛盾糾紛時,安撫情緒、平穩心理,讓當事人反映問題回歸理性,往往事半功倍。”“心語空間”工作室負責人、社區平安志愿者王長燕說。前幾天,他剛剛調處了一起因為業委會改選引發的矛盾。某居民堅決反對業委會委員選舉中的一名候選人,聲稱要是這名候選人被選上,就要鬧訪。
“這肯定是一種情緒化的表達,但不能無視,要對他進行心理疏導。”王長燕說。王長燕加了這名居民的微信,聯合居委會干部、社區法律顧問等工作力量,共同討論社區里的事情。“業委會選舉有流程、有規范,不能想當然,也不能沖動,要在依法依規的情況下理性表達意見。”王長燕說。
與此同時,街道協調多部門召開黨員座談會和群眾座談會,在充分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再召開業主大會,把選舉的要求、規范和所有居民說清楚,再讓居民們投票表決、公開選舉,選舉結果很是服眾。
在建立解紛中心基礎上,萬里街道試點公益法律顧問進家庭,提供免費法律服務、解決實際困難,打通心理服務和法律服務的“最后一米”。“我們探索建立實體化糾紛化解平臺,有力協同聯動條塊力量,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普陀區委書記姜冬冬說,“解紛中心的設置,實現了在矛盾糾紛化解中的‘群眾少跑路、政府多跑腿’,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如今,經常有周邊居民來解紛中心進行法律咨詢、反映遇到的問題,宋志明比以前更忙了:“居民愿意到我們的平臺來解決矛盾,就意味著走到了理性的軌道上。我們調處好每一起糾紛,都是在為美好的社區生活助力。”
原標題:上海普陀區探索在街鎮一級設立解紛中心
傾聽群眾心聲 及時化解糾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