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在2023年第18期《求是》雜志刊發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扎實推動教育強國建設》中,總書記深刻闡述建設教育強國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明確提出建設教育強國的龍頭是高等教育,強調要把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作為重中之重,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在第三十九個教師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充分肯定廣大教師為國家發展、民族振興作出的重要貢獻,深刻闡釋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刻領悟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戰略意義,緊緊圍繞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努力辦好“讓黨放心、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奮力書寫教育強國建設的高校答卷。
一、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定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建設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必須以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為根本保證。要切實增強教育強國建設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確保教育事業發展的正確政治方向,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
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一是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讓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成為師生的自覺追求。二是加強黨委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提高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領導職責,把從嚴治黨的要求貫穿到學校各項工作中,持之以恒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持續鍛造高素質干部隊伍,提升領導班子新形勢下創新發展、攻堅克難、善作善成的能力。三是加強高校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樹立強基礎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深入推進“對標爭先”建設,不斷完善黨建“雙創”工作體系,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教育高質量發展。四是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五是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深化教師評價改革,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引導教師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二、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建設教育強國的目的,就是培養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一代又一代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確保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后繼有人。高校必須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根本目標,以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重要使命,把立德樹人內化到高校建設和管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怎樣培養人是新時代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回答好的重大實踐課題。一是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大力弘揚馬克思主義學風,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自覺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忠實實踐者。二是著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矢志奉獻國家和人民。三是持續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 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堅持系統觀念,夯實頂層設計,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改革,破除一切制約高校發展的思想觀念束縛和體制機制弊端。四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引導學生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使培養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既有高尚品德,又有真才實學,實現全面發展。五是推動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集成優質資源、數字資源,強化大數據賦能教育教學,增強教育有效公共服務能力。
三、建設一流大學和優勢學科,為強國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建設教育強國,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中央作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戰略決策,就是要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作為能源特色鮮明的“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強化建設中國特色能源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政治擔當,根據學校自身實際和特色,加強能源領域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努力培養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以特色強校之路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再創佳績、再立新功。
重視教育就是重視未來,重視教育才能贏得未來。要合理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加快建設優勢學科高峰學科,推動優勢特色學科群建設,著力構建反映科技發展趨勢、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符合學校目標和優勢特色的學科專業體系。瞄準國家戰略和行業發展需求,深度融入國家創新體系,構筑以全國重點實驗室等為核心的高端科研創新平臺,構建各類平臺有機銜接、相互支撐的高水平科技創新與科技服務平臺體系。強化有組織的科研,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領域的關鍵理論和技術難題,進行科研的前瞻性布局,推動人才團隊、平臺設備、創新能力一體化建設,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實現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理論創新和技術創新貫通發展。加強優勢學科的支撐與輻射作用,帶動基礎學科、新興學科協同發展、互為利用。重視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發展,促進人文社科成果創造性轉化。強化學科評估、監控與動態優化調整,使學科專業結構始終體現科技最新發展方向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深入推進學科、學位點、專業一體化建設,形成學科專業發展新生態。同時,辦好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必須體現中國特色,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轉化為辦好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的自信,走出中國特色的辦學之路。
四、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統籌推進,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倍增效應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黨的二十大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作出系統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具有內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撐性,要把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一體統籌推進,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倍增效應。高校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要深刻理解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統籌推進的內涵,以服務國家戰略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驅動,以強化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提升科技創新與科技服務能力為重點,構建科技創新與科技服務體系,不斷提高創新科技人才自主培養能力,持續提升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
當前,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要把服務高質量發展作為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任務,著力加強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加強產教融合、科教融合,把高校、企業、科研院所的科研資源、科研優勢轉化為育人資源和優勢,為培養、輸送、匯聚高水平科技人才提供有力支撐。瞄準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需求,構筑高端科研創新平臺,培育引進高層次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為解決我國關鍵核心技術提供支撐。打造國家級科研平臺,大力集聚戰略科學家、頂尖人才,培養造就一大批基礎研究人才、青年科技人才,打造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加強對國家戰略領域“卡脖子”問題的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現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理論創新和技術創新貫通發展,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有機銜接。系統分析我國關鍵重要領域人才發展趨勢及缺口,根據科學技術發展態勢,動態調整優化學科設置,有的放矢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合理完善科技人才評價機制,推進分類評價,建立科學、合理的多元評價標準體系,調動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建立代表性成果評價機制,促進更多原創性、引領性創新成果產出。探索建立團隊評價機制,鼓勵協同創新。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包容、借鑒、吸收國外優秀教育成果,豐富國內教育供給,同時積極分享中國方案和經驗,建設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為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提供強有力的國際化教育支撐。
(作者: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