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湘潭技師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周祥林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強調,教師群體中涌現出一批教育家和優秀教師,他們具有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現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家精神的深刻闡釋,為新時代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為技工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用心學習領會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并以之為指引,心懷“國之大者”,擔負起新時代賦予的使命,砥礪培育更多永懷匠心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牢記初心使命,堅定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一百多年來,黨領導技工教育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風雨歷程,技工教育為助推我國從落后的農業國發展成為世界工業大國的歷史性跨越作出了重要貢獻。邁入新時代,技工教育又肩負著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的偉大歷史使命。作為技工教育工作者,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向優秀的教育家學習靠攏,致力讓新時代青年學生弘揚工匠精神,爭做技能精英,堅定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將來奮戰各行各業,有力推動“中國制造”“中國創造”不斷闊步向前。
注重修德存真,涵養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教師的本職工作是傳授知識、技能,培樹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評價教師的第一標準是師德師風。新時代技工教育工作者應培養“厚德強技、知行合一”的品德素養,在工作生活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完善內心的道德評判標準,以修德存真作為修身方式,積極學習、傳承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汲取精神養分,實現道德的理性自覺和人格的升華。同時,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始終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傳統美德,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善于因材施教,積淀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從“四有”好老師標準到“大先生”要求,再到教育家“六條”標準,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教師工作的意義,對廣大教師提出殷切期望。技工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技術工人和技能人才的重要陣地。技工教育工作者弘揚教育家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是要科學育人,探索、遵循教育規律,根據技工院校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成長邏輯進行精準施教,既教書育人,又傳技練能,用恰當合理的教育教學方式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挖掘潛力、激揚斗志。
緊跟時代發展,秉持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進入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的關鍵期,技工教育正面臨重大轉變的歷史機遇。技工院校尤其是技師學院的人才培養要緊跟時代,向更高層次發展,更多通過學制教育培養高級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真正實現其高等職業教育的屬性價值。技工教育工作者必須弘揚教育家精神,主動服務學生全面發展和地方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以深化校企合作為突破口,以科教融匯為新方向,勤于學習、善于創造,不斷提高學術水平,促進學生多通道成才,發展多路徑融通。
潛心育人傳技,厚植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優良傳統。孔子被譽為“萬世師表”,魯班被尊為“百工圣祖”。相比其他教育類型,技工教育工作者成名不易,為社會所公認更不容易,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培養造就技能人才,讓每個學生都有出彩的機會。為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技工教育工作者需要厚植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用欣賞的眼光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用仁愛滋潤學生的心田。
堅持博采眾長,傳承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承載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塑造靈魂、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放眼世界,文化存在多樣性、多元性。技工教育工作者應博采眾長、兼收并蓄,吸收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賡續傳承、創造轉化和創新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堅持“五育并舉”,加快提升學生綜合文化素養,讓新時代技工教育“大有作為”。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教育家精神闡釋了教育強國建設新征程上廣大教師所應有的精神風貌,也為廣大教師確立了高位精神追求。作為技工教育工作者,我們務必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不斷探索技工教育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始終以教育家為榜樣,勇于創新,扎實工作,為培育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