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一文中強調要“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他指出,“促進共同富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高度統一的”。開展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正是精神共富視閾下,解決當下許多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鈍化”“乏力”問題的一項有力舉措,也是企業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本文以浙江企業為研究對象,對企業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工作進行系統性研究,并提出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一種新范式的實施路徑。
加強企業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重要意義
從精神共富的“社會視閾”看,加強企業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是實現“兩個先行”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光榮使命。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要在高質量發展中奮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現代化先行,并指出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截至2021年底,浙江具備法人資格的企業數達231萬戶。龐大的企業群是浙江物質生產力高度激發和釋放的堅實基礎,更是精神生產力培育的沃土。員工作為企業的基石,加強對企業員工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正是浙江高質量發展推進“兩個先行”、實現精神共富的題中之義。
從精神共富的“企業視閾”看,加強企業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是企業和員工實現“共同發展”的需要。當前,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傳統行業還是新興行業,穩經營、穩生產、穩就業等形勢面臨不確定性,加之新業態、新用工方式迅猛發展,員工和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的關系受到了巨大挑戰。企業只有把準員工的思想脈搏、精神需求和心理期待,既補充人文關懷這項“維生素”,又用好心理疏導這味“降壓藥”,才能不斷強化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為企業有序發展創造穩定局面,畫好精神共富“同心圓”。
從精神共富的“個人視閾”看,加強企業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是員工“自我實現”的需要。不同年齡、學歷、行業的員工群體認知各異、期盼不一,精神文化需求呈現多樣化、多層次的特點。其中,作為職場中堅力量的“80”“90”后,有著“自我實現”的無限期待,但現實卻催生著緊張感和失衡感。在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學科,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正是基于單一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無法有效解決心理問題的現狀,激發員工“自我實現”源動力,促進精神共富的必要舉措。
建立“創氛圍、建體系、解困惑”的范式實施路徑
立足“社會視閾”,要堅持“引導、感知、轉化”,創和諧氛圍、為社會賦能。一是堅持正面引導,強化對政治觀念和優秀文化的心理認同。將黨的創新理論主動融入時代語境,組建“80”“90”和“00”后新時代理論宣講團,以員工愿意聽、記得住、用得上的“白話實話”,推動正確的政治觀點、政治立場和政治情感在頭腦中確立,把主流價值觀融入員工心靈深處。堅持以黨內先進政治文化引領企業文化建設,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向真、向善、向美元素,形成契合企業發展實際的企業文化。注重事實教育和榜樣影響,開發員工微電影、網絡流行歌曲改編等大眾文化產品,以輕松、歡快、愉悅的形式滿足員工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形成正向感知,以“無聲”和“有聲”創設心理情境。融入工作生活情境“無聲”滲透,廣泛發動企業管理層、部門負責人、群眾意見領袖,在日常瑣碎、零散的事務性工作中,以關懷友善的態度幫助他人、開導他人、勸勉他人,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設計活動情境“有聲”宣傳,積極開展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入黨宣誓、主題演講等活動,內容上突出主流性和先進性,組織上強調有序性和系統性,旗幟鮮明地加強對員工的“有聲”宣傳。三是促進正能量轉化,以“助己”和“助人”提升心理資本。注重“自我實現”帶來的積極心理轉化,讓員工適度承壓,分配與其能力水平相適應的、能“跳一跳、夠得著”的工作任務,加強即時溝通與反饋,發展員工興趣專長,開展“小型多樣”的文體活動,培養員工健康陽光的業余興趣習慣。注重志愿服務帶來的積極心理轉化,樹立幫助他人就是成就自我的理念,建立企業志愿服務平臺,積極鼓勵員工參加各種公益活動、義務勞動,使員工在幫助他人、服務他人的過程中激發積極情懷和積極心理。
立足“企業視閾”,要強化“理論、機制、隊伍”,建工作體系、助企業發展。一是強化專業指導,做到“理論”和“實踐”相互促進。推進理論知識常學常新,把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作為加強、改進、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水平的重點課題,多學科持續開展研究工作,探索規律、把握特點,推出一批有價值的研究成果。推進途徑載體常用常新,堅持數字化改革賦能,探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新興傳播手段開展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途徑,豐富完善調查走訪、熱線電話、心理咨詢、健康教育等方式方法,在工作中做好前沿理論的實踐應用與總結提升。二是完善組織機制,做到“橫向”與“縱向”相互貫通。建立健全橫向到邊的融合機制,加強頂層設計,將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工作納入企業領導層的決策考量,積極營造齊抓共管、同頻共振的良好局面。建立健全上下貫通的工作格局,構建涵蓋條件配備、實施成效、對象反饋的全面評價體系,健全工作網絡,優化管理層次,合理配置資源。三是統籌人才資源,做到“專業”和“志愿”相輔相成。建立心理咨詢專家團隊,加強對現有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在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方向的專業培養,制訂詳細的培養計劃,通過學歷層次提升、知識技能培訓取證等多種途徑,健全并擴大心理咨詢師隊伍規模。吸收志愿服務后備資源,探索線上心理咨詢、心理服務等方式,以滿足實踐工作對人才素質和數量的要求。
立足“個人視閾”,要及時“采集、研判、干預”,解思想困惑、強員工心智。一是實時采集信息,加強“認知”和“情感”的心理共振。建立心理咨詢場所,充分利用網絡空間,建設“員工吐槽地”“利益表達工作室”等場所,并安排專人專員及時收集意見和答復反饋。設立“心靈驛站”“陽光心靈港灣”等固定場地,專人開展員工心理咨詢,及時清除心理郁結和心理垃圾。建立思想交流平臺,推出“公司嘉年華”“老鐵有飯局”等載體,讓員工感受到來自“娘家人”“好朋友”的溫暖,讓員工“掏心窩子”全面反映思想狀況,為消極情感轉化為積極情感創造條件。二是研判思想動態,深化“群體”和“個體”的心理分析。加強常規群體、各類偶發群體和非正式群體的心理分析評估,常態化開展員工思想動態分析,研究群體影響個體的帶動機制,開展群體心理疏導。加強個體心理典型研究,總結“工作壓力疏導、職業倦怠消除、成長迷茫解惑、環境改變適應、生活困難幫扶”等各類典型場景下開展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典型經驗,讓員工思想管理“看得見、摸得著”。三是及時做好干預,把握“學習”和“接受”的心理機制。要因其勢不逆其心,深層次挖掘、分析員工產生思想問題的深層誘因,基于員工的知識結構和個人經歷進行心理引導,堅持順其自然、循循善誘、耐心說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員工在討論交流中獲得啟發和感知;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力所能及地幫助員工解決現實困難,理順情緒、化解矛盾,調動工作積極性。
(執筆人:蔣欣 史常寶 王靜 王嵐嵐 鄭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