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酪新國標的實施對生產再制干酪的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國標以干酪含量分別對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進行定義,進一步與國際同類產品標準接軌,提升了再制干酪的質量水平。
國家衛健委、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GB25192—2022)(以下簡稱“新國標”)已于2022年12月30日正式實施。新國標不僅僅重新區分了“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而且對企業生產許可變更作出了新規定。那么,目前新國標執行情況如何?新國標的實施給消費者和行業帶來哪些影響?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干酪標識區分明確
眾所周知,奶酪是由牛奶經濃縮、發酵而成的奶制品,被稱為“奶黃金”。奶酪按照原料成分、加工工藝不同可分為原制奶酪(天然奶酪)和再制奶酪。原奶制作奶酪的產出率為10∶1,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脂肪、磷和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是純天然食品。再制干酪則是以干酪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輔料,經加熱、攪拌、乳化(干燥)等工藝制成的產品。小朋友們愛吃的奶酪棒,大部分屬于再制干酪范疇。
近年來我國奶酪消費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2年,我國奶酪產業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30%,奶酪產品的市場滲透率也從2020年的23%增長到2022年的33.5%。盡管市場上奶酪品牌繁多,但其中的關鍵配料——干酪的含量卻相差極大。新國標實施前,消費者常接觸的再制干酪產品有奶酪棒、芝士片等,其中的干酪添加比例大于15%即可,不同干酪含量的產品沒有明確劃分標準。這造成了奶酪市場競爭混亂,也為消費者選購帶來一定的難度。
“新國標的出臺,旨在促進行業規范發展,方便消費者進行選擇。”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鐘凱介紹,新國標調整再制干酪產品分類,將再制干酪類產品按照原料干酪比例劃分為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再制干酪的干酪使用比例由原來的大于15%調整為大于50%,干酪添加量僅為15%至50%的產品應叫干酪制品。同時,新國標明確產品標簽上應如實標注干酪原料比例和“再制干酪”或“干酪制品”名稱,防止以干酪制品冒充干酪、再制干酪。
作為配套措施,2022年12月26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明確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生產許可有關事項的通知》,對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生產許可提出新要求。2022年12月30日之前已取得再制干酪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其再制干酪產品符合新國標中有關再制干酪規定的,不需要申請生產許可變更;再制干酪產品不符合新國標中有關再制干酪規定,若仍保持干酪比例為15%至50%的,應選擇“干酪制品”申請許可變更,若不申請生產許可變更,應將干酪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
促進行業有序競爭
新國標實施后市場反饋如何?記者近日走訪超市發現,目前再制干酪的產品類型主要有奶酪棒、芝士片、熏制干酪等,其中生產日期為2022年12月30日之后的產品基本已完成更換包裝,標注干酪含量的產品已經成為主流。如妙可藍多有機奶酪棒外包裝標注“再制干酪”,并在醒目位置印有“≥66%有機干酪含量”字樣;蒙牛原味高鈣奶酪棒外包裝標注了“干酪制品”和“干酪添加量16%”;百吉福標注“干酪添加量≥23%”的棒棒奶酪棒已由再制干酪包裝更換為干酪制品包裝;奶酪博士的金裝棒棒奶酪在配料表第一位標注了“干酪添加量≥55%”。
新國標的實施給奶酪生產企業帶來很大影響。“新國標的實施對生產再制干酪的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進一步促進企業產品分級。”荷蘭皇家菲仕蘭公司是標準修訂的參與企業之一,該公司中國區高級副總裁楊國超介紹,基于成本和口味因素的考量,以往部分再制干酪產品中的干酪含量不高,整體在20%到30%之間。因為一般來說20%到30%的干酪,再加入乳粉、糖、卡拉膠等其他成分,口感上更容易被接受。“新國標以干酪含量分別對再制干酪和干酪制品進行定義,進一步與國際同類產品標準接軌,提升了再制干酪的質量水平。”
新國標的推出還為行業提供了創新發展空間。在中國農墾乳業聯盟專家組組長宋亮看來,新國標大幅提升了再制干酪產品的干酪含量,也意味著產品成本大幅提升,進而提升了行業門檻。干酪添加得越多并不意味著再制干酪口感就會更好。因此,新國標會倒逼企業在品牌和渠道競爭之外,更加重視產品創新和升級,創新奶酪生產的新工藝、新技術,不斷豐富奶酪品類,研發適合中國人飲食習慣的奶酪產品,進一步拓寬消費者的選擇面。
“作為奶酪產品的主流生產企業,妙可藍多已按照新國標要求完成了全部產品的升級,下一步還將加速產品迭代,以新的思路、新的行動適應變化的市場。”妙可藍多創始人兼CEO柴琇介紹,2022年,中國人均奶酪消費量是0.2公斤,同為亞洲國家的韓國是2.32公斤,日本是2.91公斤,中國的人均消費量不到日韓的十分之一,而歐美的數據更高。這意味著奶酪在中國市場具有巨大增長空間。妙可藍多將進一步深入洞察消費者需求,穩定供應鏈,強化技術研發,通過創造新的奶酪深加工產品激發新的“消費興趣點”。
營養成分是關注重點
針對奶酪國家標準的變化,消費者又有何反應?經常為孩子選購奶酪棒的王華告訴記者,聽說多吃奶酪可以補鈣,自己家冰箱中常備奶酪制品,相較于原制奶酪,孩子更喜歡吃再制奶酪棒。此前購買奶酪棒也曾“踩雷”。比如一些奶酪棒未直接標注干酪添加量,而是標注總乳固體含量,這并不等于干酪含量。而新國標實施后,可以很容易在奶酪制品外包裝上找到干酪添加量,方便選購營養價值更高的奶酪產品。
我們應該如何挑選奶酪制品呢?鐘凱認為,消費者在選購奶酪制品時應多關注配料表和營養標簽。《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兒童應該從小養成飲用牛奶、早餐吃奶酪、喝酸奶等習慣,目的就是增加鈣、優質蛋白質和微量營養素的攝入。而營養標簽中的蛋白質、脂肪和鈣可以更好地反映產品的屬性。與此同時,盡量選擇鈉含量低、糖含量少的產品。兒童應該首先通過喝足量的奶來補充必需的鈣和蛋白質,有條件的情況下,再補充奶酪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