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到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和考察山東時指出,改革開放以來,山東創造了不少農村改革發展經驗,貿工農一體化、農業產業化經營就出自諸城、濰坊,形成了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我們始終深學篤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以拓展創新“三個模式”為引領,堅持農業農村一體謀劃、城市鄉村協調推進、“五個振興”同步發力,扎實做好產業振興、城鄉融合、生態提升、文明善治、利民富民“五篇文章”,探索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以農民就地增收促進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創新產業發展方式,夯實振興物質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實現產業興旺,推動鄉村生活富裕。發端于20世紀90年代的“三個模式”,通過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極大解放了農業生產力,有力推動了農業農村發展。面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把構建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作為拓展創新“三個模式”的主攻點,加快推動農業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分散經營向適度規模經營、一產獨秀向三產融合轉變,全面提升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強化科技支撐,聚力突破核心種源、智慧農業、高端農機裝備等領域關鍵技術,提升國產蔬菜品種市場占有率,更新發展第七代設施大棚,進一步提高智能裝備應用率,國產智能拖拉機填補國內空白,實現關鍵技術、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突出主體帶動,大力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土地規模化經營,打造全國重要的“菜籃子、種子庫”。推動全鏈升級,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融入“雙循環”,蔬菜、畜禽、農機全產業鏈規模突破千億,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業態蓬勃發展。不僅要讓農民在縣域內就業,而且更要吸引項目、資金、人才等產業要素的匯聚,為鄉村全面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創新融合發展體制,建設宜居宜業家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做好,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滿足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的美好向往,必須著力改變農村要素單向流出的局面,全力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加快提升農村現代化水平。我們以縣域為基本單元,系統深化農村改革,完善農村服務配套,推動城鄉資源統籌配置、功能銜接互補,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一方面,高效率配置資源要素。堅持以改革增動力、添活力,加快激活沉睡資源、引入金融活水、匯聚各類人才,通過整合涉農資金、引入工商資本投入鄉村,增加農村實用人才總量、鄉村振興高端人才總量,構建起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新格局。另一方面,高質量推進鄉村建設。堅持道路、供水、物流、網絡等城鄉基礎設施一體規劃、一體建設、一體管護,推動公共服務加速向農村延伸,基本實現自來水“村村通”、農村道路“戶戶通”,形成“兩公里·半小時”服務圈,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全生命周期服務。城鄉融合讓鄉村更美好,和美鄉村讓城市更向往,城里人周末、節假日返鄉生活成為新時尚。
創新生態治理體系,厚植綠色發展底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是一場深刻革命。濰坊擁山攬海、地形多樣、水系發達,生態優勢明顯。我們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加快提升農業生態價值,促進鄉村自然資本增值,實現了增綠留金、綠富雙贏。擴大綠色生產,建立綠色低碳循環農業生產體系,化肥農藥持續減量增效,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綜合配套技術全面應用,有效解決農業過度依賴資源消耗的問題。加強全域整治,從解決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環境臟亂差入手,全域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和垃圾、污水集中處理,繪就“一村一畫、一戶一景”的鄉村畫卷。
創新基層治理模式,提升鄉村善治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鄉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單元,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根基,沒有鄉村治理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我們始終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加快構建黨建引領、群眾參與的鄉村治理新格局。強化黨建引領,實施“頭雁領航”和履職能力提升工程,從經商返鄉人員、退役軍人等群體優選村黨組織書記,常態化打造過硬支部,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持續增強,農村黨組織成為組織群眾、帶領群眾的堅強戰斗堡壘。推進三治融合,推行網格化、社區化、信息化和積分制管理,建立“四議兩公開一監督”“陽光議事日”等制度,所有村莊全部制定村規民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突出文化凝聚,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實施移風易俗、長者食堂等行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現全覆蓋。善治之花開遍廣袤沃野,鄉親們心齊、氣順、勁足,整個鄉村既充滿活力又穩定有序。
創新普惠共享機制,打開共同富裕之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檢驗農村工作實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這鮮明回答了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共享的根本問題。我們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方位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計發展村集體經濟,走好富民強村之路。一方面,夯實集體增收基底。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通過培育“紅色”聯合經濟體,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帶動村集體增收。另一方面,提升農民增收成色。實施農民增收促進工程,多措并舉拓寬農民就業創業渠道,探索建設共富“產業聯合體”,發展訂單農業有定金、土地流轉有租金、基地就業有薪金、承包管理有酬金、超產分成有獎金、風險防范有基金、參股經營有紅利,廣大農民分享到更多增值收益。農民收入跑出“加速度”,老鄉們的生活才能越來越好、日子越過越紅火,共同富裕邁出新步伐。
(作者系山東省濰坊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