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把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戰略意義概括為“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明確將教育、科技、人才作為一個整體來論述,并強調要“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不久前在《求是》雜志發表的重要文章《加強基礎研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切實推進科教融匯”。切實推進科教融匯,是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有力支撐,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突破口,我們必須深刻理解科教融匯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推進科教融匯是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必然要求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加速演進。切實推進科教融匯,既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自身需要,也是我國主動超前布局、有力應對變局、奮力開拓新局的戰略舉措。
新一輪科技革命是學科交叉融合的革命,切實推進科教融匯,是主動適應這一時代革命的必然要求。與以往歷次科技革命不同,新一輪科技革命包含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眾多前沿學科的交叉融合,而且融合的廣度、深度和速度前所未有。切實推進科教融匯,既為加速和深化多學科交叉融合提供動力,又更好地契合了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要求,有利于主動積極整合多學科、多領域力量和資源,助力我國實現前瞻性突破性關鍵性科技創新,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新一輪科技革命是科學研究范式的革命,切實推進科教融匯,有利于構建科學研究新范式。新一輪科技革命促使科學研究范式發生深刻變革,有組織科研和大兵團作戰成為必然要求。科教融匯有利于發揮各科研單位、教育機構和科技企業的積極性,全面快速整合資源,圍繞急需解決的關鍵性科技問題,組團整體推進,促進我國科技實現從量向質的躍遷,從點向系統能力的提升。只有這樣,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競爭中,我們才能緊跟時代步伐,從跟跑者轉變為并跑者,最終成為領跑者和開拓者。
新一輪科技革命是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的革命,切實推進科教融匯,有利于加速推動技術革新,催發產業變革。科教融匯將進一步激發產學研協同效能,加快疏通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化連接的快車道,促進科研鏈、教育鏈和產業鏈的精準對接,協調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等全鏈條部署,加快科研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
推進科教融匯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有力支撐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直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求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科教融匯有助于構建高效整合的科技動員體系,優化科技資源的配置效率,構建效能強大的科技創新體系,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強大支撐。
切實推進科教融匯,有利于建立高效科技動員體系。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離不開引領性原創性科學原理和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實現這類突破往往周期長、風險大、難度高,必須依托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廣泛和快速動員科技資源。科教融匯有利于充分動員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有利于充分激發廣大科技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建立從機構到人員全方位參與的高效動員體系。這一動員體系通過跨界集成,快速形成整體力量,實施大兵團作戰,提升我國的科研效率和創新能力。
切實推進科教融匯,有利于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效率。科教融匯既可以較好地組織現有的政策、資金、項目、平臺、人才、物資等關鍵資源,又能通過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文獻和數據平臺等,實現資源的整合完善;既能圍繞國家戰略需要,集中兵力突圍西方技術封鎖,解決“卡脖子”問題,為攻克前瞻性關鍵性戰略性技術難題提供支持,又能兼顧全面,對那些周期長、見效慢的基礎研究和冷門學科提供必要資源供給,實現科技資源的合理配置;既可以利用新型舉國體制在資源配置上的制度優勢,又能發揮企業、社會等在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實現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共同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切實推進科教融匯,有利于構建高效科技創新體系。一方面可促進形成差異性優勢互補創新。如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都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資源稟賦、人才培養、研究方向、經驗積累和攻堅能力等方面各有優勢,科教融匯有利于實現差異性優勢互補,發揮最大創新效能。另一方面可促進形成共性技術創新。通過科教融匯對某一類共性研究進行資源整合,通過建構協同攻關的組織運行機制,形成共性研究攻關強大合力,以提升整體創新效能。總之,科教融匯可以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機構力量,一體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形成產學研高效協同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目標。
推進科教融匯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突破口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是我國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主動、贏得未來的根本所在。引領新一代科技革命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艱巨任務,對創新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大力培養使用戰略科學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造就規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切實推進科教融匯,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突破口,必將加快促進我國成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切實推進科教融匯,有利于按照需求導向培育創新人才。隨著科教融匯的日益深入,科學研究必須緊跟科技發展前沿,并促進教育領域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培養目標等方面緊跟時代發展,實時反映最新科技理論成果,更新教學形式,調整培養目標,即時回應和有效銜接國家、社會、市場和企業等對人才和科技的要求,建構以需求導向為目標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創新人才培養成效。
切實推進科教融匯,有利于系統協同共育創新人才。通過推進科教融匯,積極調動高等教育、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等科研力量的積極性,組織產學研協同攻關,打通優化人才發現遴選機制和訓練方式,實現人才培養的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跨學科合作。如此,既可以通過多崗位多學科歷練培養戰略科學家和領軍人才,又可以在重大科學技術研究中培養創新型人才,同時在與企業合作中培養工匠技術工程人才,形成創新人才的系統協同共育培養模式。
切實推進科教融匯,有利于全鏈條規模化培育創新人才。歷史經驗表明,一個國家要引領科技革命,必須有人才中心作支撐,而每一次科技革命的發生,也伴隨著科學和人才中心的轉移。歷史上全球先后形成了5個科學和人才中心,分別是16世紀的意大利、17世紀的英國、18世紀的法國、19世紀的德國和20世紀的美國,它們聚集了一大批頂尖人才,為引領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作出了巨大貢獻。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必須構建規模化全鏈條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切實推進科教融匯,有利于積極整合國家教育領域、科研領域以及企業實業領域的科教資源,形成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到高等教育,從科研項目到教育教學,從基礎理論到實踐場所等全鏈條規模化創新人才培養。
總之,切實推進科教融匯,將有力推動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實施,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貢獻強大力量。
(作者:黃旭,系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