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凱華(中國科學院大學長聘體系特聘教授),馬雙(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特別研究助理)
9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2023年浦江創新論壇致賀信指出,中國將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加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力度,持續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同各國攜手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可以說,形成開放創新生態是新形勢下釋放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潛力、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的重要支撐,也是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支撐國家外交戰略實施的有效途徑。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要在更高水平上開展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增強我國引領信息、技術、知識和人才等全球流動的能力,積極參與全球創新網絡,實現共同發展。
一、我國已形成全方位多層多元開放創新體系
目前,我國已與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簽訂了116個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與有關國家建立了十大創新對話機制,與非洲、東盟、拉美等建立了七大科技伙伴計劃。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積極推進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和技術轉移中心建設。統籌謀劃布局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在區域層面不斷加強國際創新平臺條件建設和國際科技創新軟環境建設。主動設置全球性科技創新議題,積極參與公共衛生、清潔能源等全球創新治理,已參與近60個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已加入200多個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我國主導發起的國際科技組織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國際科技組織擔任高級職務的中國專家學者超過1200人。試點設立了面向全球的科學研究基金,鼓勵各國科學家圍繞重大問題共同開展研究,提升應對全人類問題的能力。
但與此同時,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的挑戰重重,尚未形成全球開放創新生態。目前,我國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缺乏全面的規劃和統籌協調,導致區域間存在無序競爭,資源配置重復且效益低,合作方案和成果不能有效應用到本土的發展需求上。科技創新相關人才、器材、數據等出入境流程相對繁瑣,審批周期長、流程復雜,阻礙了創新要素便捷流動。我國主導發起的國際科技組織在眾多國際科技組織中缺乏話語權。此外,我國在發起全球科技議程和制定國際規則的主導力方面也表現地較弱,亟待全面提高科技創新的全球化水平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推動創新要素全球流動,增進互信、凝聚共識,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同各國攜手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
二、進一步推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建設
科學研究范式深刻變革,數字化和綠色發展雙重轉型,全球可持續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均對國際合作提出了新的需求。構建開放創新生態需要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國際科技合作,促進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和有機配置,推進與各個國家創新生態的開放鏈接,以更加開放的態度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著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開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參與全球科技治理。一是保持戰略定力,持續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要持續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開放創新一體設計,以戰略堅定性應對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快對外科技合作交流,深化拓展平等、開放、合作的全球伙伴關系,為全球發展貢獻更多公共產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大膽探索,勇于突破,努力開拓創新模式,塑造新業態。
二是推動構建合作開放互利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巴黎氣候變化協議等全球戰略框架下,遴選解決全球共同挑戰的共性科學問題,協同設計、協同研究、協同推廣,以開放姿態發起中國科技合作旗艦計劃,開展多層次、多主體國際科技合作。
三是不斷完善多雙邊科技合作機制,推動與各國發展戰略、區域和國際發展議程高效對接。按照“需求差異化”“領域差異化”“方式差異化”原則,實施“一國一策”的精準化科技合作戰略,發掘合作新潛力。拓展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國際科技交流合作關系等。
培育要素順暢流動良好環境,促進科技人才交流合作。一是完善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形成多層聯動、功能互補的科技人才國際化資助體系,統籌推進國家關于人才、項目、產業等各方面的國際科技合作,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培育創新政策、法律、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有利于人才發展的良好環境。
二是推動創新要素加速流動和精準匹配。開發符合國際評審與管理要求的業務信息管理系統,加強科技管理部門國際事務培訓和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國際科技合作管理隊伍專業化、國際化水平。加大出國人員資助力度,在國外開展國際合作交流、生活、子女教育等提供支撐。依托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科技園區等平臺,吸引優秀人才來華工作,推動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科技開放合作格局,有效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
三是建立符合國際慣例和可持續發展的全球人才發展機制。接軌國際規則,為人才引進、培養、發揮作用與順暢有序流動營造良好環境,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用人單位主體、社會協同、法治保障、制度支撐的新格局。優化面向全球的科學研究基金,構建覆蓋海外人才各個發展階段的杰出人才資助體系。
構建合作共贏伙伴關系,加強民間科技合作。一是積極參與并牽頭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國際大科學工程。圍繞世界科技前沿和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以及面向全球共同挑戰議題,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科學計劃和工程布局,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培養引進頂尖科技人才,推動科技成果在世界范圍內的共享,增強凝聚國際共識和合作創新能力。
二是健全有利于企業科技創新合作的政策環境。支持企業面向全球布局事關核心技術的創新網絡,參與國際技術標準制定和聯盟建設,按照國際規則和慣例參與海外創新型企業、研發機構和研發中心建設。提升民間投資機構在國際科技合作中的參與度,尤其是面向具有高科技投資偏好的投資機構。
三是拓寬我國科學家參與全球科技治理的渠道。加速推進由我國主導的國際科技組織建設,支持科學家在重要國際學術組織中擔任領導職務,支持我國更多的科學家加入國際組織參加國際會議、擔任國際科技期刊編委等。提高參與全球科技治理的專業化水平,加強對國際規則研究和全球治理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