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Av,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五月天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前沿理論> 正文

構建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體系的根本指針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對人才工作和人才強國戰略實施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將人才強國戰略提升到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中的核心戰略位置,聚焦創新驅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錨定人才強國戰略進階新基點,圍繞人才引領驅動構建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體系,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理論,形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精彩的“人才篇”。

關鍵詞:新時代 人才強國戰略 人才理論 人才引領驅動

【中圖分類號】D60 【文獻標識碼】A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局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高度,把人才工作擺在治國理政大局的關鍵位置,先后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深改組(委)會議等重要會議,研究人才工作議題;多次在兩院院士大會等重要會議上發表人才工作講話;多次深入高校、科研院所、科創平臺、廠礦企業一線,實地調研人才培養使用和發展問題;就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科技人才培養使用、推動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發展等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大力倡導科學家精神、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釋放出我國走“人才引領、創新驅動”大國復興之路的強烈信號,昭示著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堅定推進人才引領驅動的戰略決心,反映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國家總體人才戰略布局的深刻思考。

把握“兩個大局”,將人才強國戰略提升到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中的核心戰略位置

人才是強國之本、競爭之基、轉型之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競爭加速演進,霸權主義、逆全球化和新冠疫情使全球形勢更趨復雜,圍繞高技術、新產業控制權的較量更加激烈。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黨和國家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當前,我國人口紅利日漸式微,人才紅利逐漸凸顯。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凝聚磅礴的人才力量和智慧能量,引領和支撐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成為事關民族復興的戰略關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綜合國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競爭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誰能培養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誰就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等重要觀點,指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要“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為什么建設人才強國、什么是人才強國、怎樣建設人才強國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人才強國戰略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中的地位和作用被提上前所未有的核心戰略位置。

人才強國戰略,是通過推動人才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實現國家強盛目標的路徑選擇、長遠謀劃和系統安排。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加快人才隊伍建設成為我們黨在應對激烈國際競爭和大國博弈、贏得發展主動權的重大戰略選擇。黨的十八大提出“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加快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布局,造就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推動我國由人才大國邁向人才強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建立集聚人才體制機制,擇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重大改革任務。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在“十三五”期間,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和政策創新,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黨的十九大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的重大判斷,強調“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2018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明確將“著力集聚愛國奉獻的各方面優秀人才”納入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堅持德才兼備、選賢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養造就更多更優秀人才”作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之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人才工作體系”,“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將建成“人才強國”確立為2035年遠景目標。2021年召開的中央人才工作會議明確了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政策舉措等系列部署。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重申,“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黨的二十大以更高站位、更大視角,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項工作,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以上頂層設計和戰略安排明確了新時代推動人才發展的方向標、著力點和操作面,為推動新時代人才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奠定基礎。從黨的十八大到黨的二十大,我國人才強國戰略、人才工作體系不斷優化提升、進階發展,其中體現著時代性、發展性、傳承性、科學性,也反映出與大國崛起、民族復興同頻共振的宏觀戰略布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才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涉及到人才培養、引進、評價、使用、支持、激勵、保障等人才管理的重要環節和主要方面,其中不僅揭示出人才對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底層意義,更指明了未來人才工作的重要方向和關鍵環節,進而豐富和發展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才理論體系,賦予人才強國戰略以新的理論內涵,加快推動了我國人才工作戰略轉型和人才力量鍛造提升的歷史進程。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論述,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為總牽引,提出了“建設世界人才強國”的戰略愿景,指明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戰略路徑,強調了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戰略撬動點,點明了突出“高精尖缺”導向、激勵人才創新創業、以更大力度吸引集聚海外人才等一系列戰略著力點,給出了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人才工作方法論,強化了堅持“黨管人才”的戰略保障和戰略支撐。在此基礎上,2021年召開的中央人才工作會議面向2035年和2050年發展目標,從戰略導向到對應舉措,從目標定位到檢驗標準,進階提出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新任務新布局,進一步回答了新時代人才事業發展的相關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從而在總體上構建起一個思想深刻、邏輯清晰、層次遞進、體系完整、互為支撐的國家人才戰略體系,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進一步夯實了人才引領驅動的戰略導向和實踐路徑,推動中國未來人才發展明晰歷史進階新方位,邁向世界中心大舞臺。

將人才發展放到黨和國家最高戰略層面中去布局謀劃,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鮮明特色和寶貴經驗,其中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戰略洞察、戰略自信和戰略定力。將人才視為實現民族復興的核心戰略資源,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歷史自覺。這種歷史自覺的背后,是對國家民族振興規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遵循,體現了我們黨對國家競爭實質是人才競爭的危機意識和主動擔當,體現了對“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戰略前景的主動謀劃和奮發有為。

聚焦創新驅動、自立自強,錨定人才強國戰略進階新基點

在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不斷上演著一場場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較量。近代以來,每一次后發國家的成功趕超,莫不伴隨著人才引領、科技先行。世界強國的基本內核首先是科技強,其次是經濟強,但這兩者的背后都是人才強,否則只能是“大而不強”。當前,隨著國際局勢復雜多變、大國博弈日益加深,數字經濟、創造力經濟蓬勃興起,人才資源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第一資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顯。我們要在這場關系到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全球競爭當中贏得先機,就必須增強憂患意識,確立“人才引領”思維理念,構建符合人類文明進步發展規律、支撐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國家人才戰略新基點。

時代背景、挑戰機遇變了,目標任務、戰略取向也會不同。當前中國已經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昂首邁進。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13年中央政治局第一次走出中南海,來到北京中關村開展集體學習,即是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這一事關民族振興的發展戰略調整變化,標志著我們不再施行國家發展的模仿型戰略、跟隨型戰略,而是升級為一種領先型戰略、奪標型戰略。我們力求通過創新驅動發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重新站上世界發展的潮頭和燈塔位置。這種戰略范式的升級和轉變,要求我們在未來一段時間進一步實現科技創新由學習模仿走向前沿突破,實現若干重大發展課題的自主獨創解決,在強國建設、偉大復興道路上實現一系列重大臺階的自主邁進,構建匹配世界一流強國的軟實力、硬實力,具備引領全世界向前發展的動能、勢能、感召力和輻射力。

經濟發展戰略是一級戰略,人才發展戰略是二級戰略,人才發展戰略是要為一級戰略和全局戰略提供支撐的,是要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目標的。可以說,人才戰略從來脫離不開“競爭”背景,人才戰略從來都是為“發展”服務的。那么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如何支撐經濟發展呢?基于發展的推演邏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也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中國如果不走創新驅動道路,新舊動能不能順利轉換,是不可能真正強大起來的,只能是大而不強。強起來靠創新,創新靠人才。”在2014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一個重大論斷:“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指出“創新驅動的本質是人才驅動”。明確“創新驅動”與“人才驅動”的等效邏輯,將“創新驅動”與“人才驅動”等同起來,意味著黨的十八大以來實施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其本質和實質是“人才驅動發展戰略”。人才及人才工作在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中處于“重中之重”的核心位置。

高質量發展首先是有創新含量、技術含量的發展,特別是有人才智力成果支撐的內涵式發展。只有這樣的發展才具備高價值性、延展性、可持續性和難以模仿性,進而構筑起驅動國家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門檻。因此,從黨的十八大提出“人才優先發展”,到2018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提出“人才引領發展”,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發展階段變化提出的治國理政基本方略的人才新篇章。筆者的研究表明,當前我國不同地區人才工作發展所處的階段不同,大體可以劃分為城市化、傳統工業化、新型工業化和創新經濟等四個不同階段。當進入新型工業化階段,也即完成“動能轉換”之后,引進一個人才、帶起一個團隊、興起一個產業的人才引領“雁陣效應”將成為一種常態化事件。當前,美國硅谷、以色列特拉維夫等已由創新經濟階段進入大腦型經濟階段,成為人才引領發展的典型示范,其背后的競爭已進入“人才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競爭。

所謂“人才優先發展”意味著我們將人才資源與土地資源、金融資源等物質資源要素還放在同等位置,但是“人才”在各資源要素中要先行一步。而“人才引領發展”,其內涵是指將人才資源放在其它各要素的前置位置,人才發展不僅要“先行一步”,而且戰略排布的初始位置不同,處于其它各類資源要素發展的引領位置。當前,我國正進入重要的發展動力轉換期、發展模式升級期和國家戰略進階期,黨的二十大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意義尤為重大。而堅持“人才引領驅動”,其實質是人才引領創新驅動發展、人才引領高質量發展、人才引領中國式現代化,是要進一步增強人才資源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性、支撐性,進一步提升人才要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貢獻程度和貢獻水平。

圍繞人才引領驅動,構建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體系

百年變局之下,科技創新是關鍵動力;民族復興路上,人才發展是戰略基石。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人才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經過多年奮斗,當前我國人才資源總量達到2.2億,科技人力資源總量超過1.12億,均居世界第一;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比例達到21.2%。2021年全社會研發經費達到2.79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根據科睿唯安2021年發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中國內地的上榜科學家達到935人,4年內所占比例翻了一番,創有史以來最高紀錄,中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高被引科學家”集聚區。2012年以來我國海外留學生回國超過400余萬人,2021年回國創新創業的留學人員首次超過100萬人,迎來了“進大于出”的歷史性人才回流大拐點。根據最新的《中國人才資源統計報告》,我國人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2012年的29.8%提升到高于34.5%,人才引領創新發展作用日趨凸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人才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科研水平和創新創業水平正從跟跑向并跑、領跑大幅轉變,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率大幅提高,人才優勢正在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可以說,當前我國具有世界最大規模、最全門類的人才積累,在若干人才發展指標上接近或趕超世界一流發達國家水平,并正在形成一個加速追趕態勢。有專家指出,我國正處于世界頂尖人才孕育產出和科技創新質變臨界點上。在這背后,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正成為中國之路、中國之治的具體表征和體現。

與此同時,我們必須看到,我國人才工作與國家戰略需求、新形勢新任務相比還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例如在人才隊伍結構方面,高精尖人才、戰略科學家匱乏,基礎研究人才不足,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供給不夠,工程科技人才培養與使用相脫節;在人才效能方面,科技和產業領域中還存在大量“卡脖子”“從0到1”問題未得到解決突破,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同時人才政策精準化程度不高,體制機制改革“最后一公里”不暢通,既有中國特色又有國際競爭比較優勢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還沒真正建立。特別是頂尖人才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在這方面我們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具有明顯差距。

在此背景下,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會議應勢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圍繞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立人才資源競爭優勢,以大目標引領大改革、大布局、大發展,在國家人才發展歷史進程中產生了里程碑意義。本次中央人才工作會議提出了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戰略時空布局,指明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平臺、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重大任務,進一步回答和解決未來“人才轉型”問題、“人才泛化”問題、“人才戰略支點”布局問題、“人才重點體制機制改革”問題和“人才發展治理構架”問題,形成一個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升級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智慧能量和人才準備。

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將人才章節前移,位置顯著突出,提出“人才引領驅動”“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堅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等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將大師、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納入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在總體上形成了“一個目標”(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一個轉變”(“人才引領驅動”的生產力定位轉變)、“三項任務”(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三大舉措”(完善人才戰略布局;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為基本架構的新時代人才戰略新體系。其中,完善人才戰略布局主要是指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提出的構建3+N戰略支點和雁陣格局*。此外,黨的二十大還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發揮人才作為第一資源的作用”寫入黨章修正案,成為黨要長期堅持的基本路線和行動綱領。這表明,我國已經開始邁入建設世界一流人才強國的新征程。

以“八個堅持”為支柱形成新時代人才論述的思想根基與雛形

基于對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才強國戰略實施和人才工作推動的經驗總結,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會上提出了“八個堅持”,體現了對我國人才事業發展的規律性認識。“八個堅持”提出了把握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基本綱目,明確了人才工作創新發展的基本點、立足點和突破點,既貢獻了“理論”,也給出了“實踐”,形成了一個“知行合一”“點線面結合”的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的立體化圖景。“八個堅持”的總結和提出完成了從人才工作實踐到人才發展理論的升華循環,不僅豐富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人才篇”,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理論,更構建起新時代人才工作思想體系的基本內核。

一是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在新形勢新背景下,黨管人才首先是黨領導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強對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著力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斗中來。健全和完善黨管人才原則,既要解決思想認識問題,也要解決方式方法問題,需要牢固把握黨管人才的重點和關鍵:聚人心、指方向、定戰略、抓協同、促服務、提績效、強保障,著力形成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強大合力,構建有力完成各項攻堅任務的人才工作體系。

二是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科技創新的背后,最主要還是人的力量。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一個國家沒有人才優勢,就不可能形成科技、產業和國家競爭優勢,也難以形成高質量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只有大力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充分調動激發各類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走出一條從人才強到科技強、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三是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人才工作不是“就人才論人才”,需要落實到“四個面向”體現的人才發展成效和人才工作效能上,要服務于國家發展重大戰略、服務于解決國計民生重大問題,服務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目標。因此,我們要以服務“四個面向”的實際效果作為評判新時代人才工作的具體標準,“四個面向”是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的立足基點、價值體現和使命擔當。

四是堅持全方位培養用好人才。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不僅需要具備一大批大師、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和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也需要培養造就大批哲學家、社會科學家、文學藝術家等各方面人才。我們要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人才成長規律和科研創新規律,下大氣力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解決和回答“錢學森之問”。我們要堅定人才自信,我們是“完全能夠培養出大師”的。

五是堅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是構建全球人才制度競爭優勢的路徑方法。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圍繞激發人才創新活力,以更大力度向用人主體授權,為人才松綁、向科學家賦權,大力破除“官本位”痼疾,著力解決多年困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深入推進人才評價、收益分配和創新創業等重點制度改革,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人才使用機制、構建“科學家本位”的科研組織體系,加快形成適應高質量發展、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為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人才制度保障。

六是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已經成為世界發達經濟體、發達平臺機構、一流企業成長發展壯大的一條共同路徑和基本規律。不拒眾流,方為江海。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需要具備與之匹配的世界一流人才隊伍,從全世界選人用人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路徑。“我們要實行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進人才,不求所有開發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只有做到“尚賢不論國別”,“唯才不避親疏”,才是我們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中應有的大國氣度和積極心態。

七是堅持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魚無定止,淵深則歸;鳥無定棲,林茂則赴。”只有營造公平公正、鼓勵創新、寬容失敗、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良好氛圍,才是引才、用才、使更多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不二法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環境不好,則人才散、事業衰。”我們要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廣開進賢之路,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等各方面優秀人才吸引過來、凝聚起來,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八是堅持弘揚科學家精神。科技成就的取得,其背后莫不反映著科研工作者求真務實、愛國奉獻、協同合作、淡泊名利、甘為人梯的科學家精神。科學成就、科技創新離不開科學精神和高尚品格。只有不斷弘揚和傳承科學家精神,心懷“國之大者”,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以釘釘子精神,坐冷板凳、出精細活,做真學問,出好成果,才能凝聚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精神偉力,激發釋放人才創新能量。

【本文作者為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人才理論與技術研究室主任,中國人才研究會副秘書長;本文系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關鍵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2ZDA037)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 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求是》,2021年第24期。

[2]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國人才資源統計報告(2016)》,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8年。

[3]孫銳:《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的內在邏輯、核心架構與應對舉措》,《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1年第24期。

[4]孫銳、吳江:《創新驅動背景下新時代人才發展治理體系構建問題研究》,《中國行政管理》,2020年第7期。

責編:周素麗/美編:王嘉騏

責任編輯:張宏莉

    1. <menu id="zcyhi"></menu>